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维护社会存在、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强制力量。不同社会的权力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权忠实地保障人民因此就行使权力,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坚决地保护人民的权利,认真地向人民负责。权力特别重要,权力可能腐败,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行使到哪里就要监督到哪里。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指执政党凭借其自身力量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在这里,合法性不仅仅体现为执政党从国家和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程度,而且体现为执政党领导与执政本身的领导的合理性、权力的合法性和治理的有效性。从政治学角度看,执政权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不管如何界定,其基本含义是人民对政治权威的依赖、认同和支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社会,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所维护的首先是人民的权利,人民权利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体现了权力的人民性,而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更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观念,坚持为民执政。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应当是对“社会本身负责的勤务员”。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五个字,集中概括指出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和运用宗…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作为整体来说是国家权力原所有者。但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却是人民委托的国家机关及基公职人员。国家权力的先例不当或滥用,是产生腐败和损害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现代民主政治在确立“人民主权”原则的同时,也确立了法治原则。法治原则不只是限定公民不得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求国家权力必须置于法制的规范之下,其整个运行过程(包括权力的配置、获取、行使、监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依法,从而使国家权力既有合法的权威,又不致损害公民的权利。所以,以法来严格规范国家权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盛寿河 《求实》2004,(6):82-85
20世纪以来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 ,全球网络化的社会互动模式已成普遍现象 ,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社会的权力和权利观从社会学和政治学转向法理学视野审视和论证的新变化。制约权力 ,实现政府分权制衡 ;保障权利 ,提高公民合法权益 ;维护权威 ,实行国家法治方略 ,是现代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经济市场化、政治法制化、权力制约化、社会生活 (权利 )现代化与“解神圣化”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施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谐社会要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依法行事.所有公民都依法享有权利和自由,所有国家机构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从而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重要方面。如何跳出集权与分权的恶性循环、继续保障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现有体制,对于建设现代民族国家和实现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现有民主制度不发达等因素,造成了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需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的构建,道德、权力、权利、程序的制约以及公民社会的壮大来维护中央政令的权威与保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最终实现社会正义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理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宪法通过对国家根本制度的设计,构建了一个用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用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在中国,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以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制约行政权和司法权、以人民主权制约执政党的权力三个维度的制度设计,为实现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奠定了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制度的实现,使制度设计转化为制度生态。由于政治体制的问题使已有的制度设计在一定范围和某种程度上形式化了,从而导致权利和权力关系的扭曲。这是当前中国诸多矛盾的总根源。而要真正实现权利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落实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类选举中全方位、大尺度地引入竞争机制,构建平等竞争的民主体制。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实现宪政体制下纳税人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合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于立法的滞后.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已成为当前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护”.指的是宪政意义上的财产权是一种先于国家赋税权力的绝对权利,不证自明的公理权利。税收是基于这种财产权基础上的社会契约之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法益交换契约所确定的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要靠法治,民主的发展要依靠法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也要依靠法治。对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1.
行政机关制定涉及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政策应当取得法律的授权,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一经实施势必影响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拟定的行政管理措施需要于法有据。制定程序合法正当是保障内容合法的基础,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可保障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平衡,有效制约公权力,维护公众利益。通过合法性审核,确保主体、权限、程序、内容、形式合法,将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存在的违法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2.
法治的真谛是人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4.
李毅弘 《探索》2007,4(2):17-20
邓小平关于权威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中央权威的思想、法律权威的思想和人民权威的思想三个维度,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维护中央权威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维护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维护人民权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三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民权威是本质,中央权威是关键,法律权威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保障,(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确认宪法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大法,确认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宪法依据,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保障得以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宪政的终极目标是在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平衡中实现个人权利的保障。在价值基础、实现方式上,社会管理和宪政存在内在的逻辑,公民社会权利是两大目标实现的逻辑起点与终点。以社会权利为视角,分析社会管理和宪政内在联系,可以发现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公民社会权利实现方式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就是公民社会权利的保障。以社会权利建设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权威。我国已经有了一部好的宪法,但是在国家和社会实际生活中,尚未真正树立起宪法权威。小法冲击大法、规章冲击法规、法规冲击法律的现象较多。因此,建立法治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整顿宪法秩序,不断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把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问题提高到宪法原则上来认识和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的宪法权利得到法律保障,使政府权力受到法律制约。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8.
学界至今仍主要从"权力"角度来界定国家主权的概念,致使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出现瓶颈和困境,已无法满足国家实行对外全面交往的需要。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其"章法",其在人类社会中则体现为法律,国家主权亦不例外。主权是国家在法律(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的范围内,合法和合理地统治与管理国内外一切事务的权力,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体和平衡体。国家主权行为既是国家主权权力行为,同时也是国家主权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而权力和义务是国家主权在法和法律关系中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9.
冯梦成 《世纪桥》2007,(8):48-4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0.
人大监督缺位是人大缺乏权威的必然结果。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仅仅通过制度的赋权或者监督程序的规范是不现实的。人大权威的缺失其实是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失衡在政治制度中的现实反映。社会自身发育不良或者缺乏自治能力都会导致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严重依赖权力控制。在权力不断渗透社会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制约权力滥用的动力与力量。只有社会自身得到充分的发育,形成良好的社会基础,才可以为人大监督提供足够的动力源泉与力量支撑,在根本上摆脱监督乏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