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从他率领红七军转战湘桂粤边境到驻足常德.指挥50万大军挺进大西南;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到第二代领导核心,三湘四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个个名垂青史的足迹,就如一幅幅惊天动地的壮丽画卷,在潇湘儿女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可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2.
《湘潮》1986,(8)
一九三○年九月,立三“左”倾机会主义中央指令红七军“攻下柳州、桂林,在广东小北江建立根据地”,阻止广东军阀向北支援,以实现其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计划。这个根本无法实现的计划驱使红七军转战于桂黔湘粤赣五省边境地区达九个月,行程七千里。本文仅就红七军转战途中,从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进入湖南通道的坪坦  相似文献   

3.
李安葆 《湘潮》2014,(4):49-49
1931年4月29日,邓小平写给党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中,沉痛地说:“武冈作战时阵亡了一个很好的团长何子初同志。”这位何子扔同志,就是跟随邓小平转战湘桂大地的红七军第五十五团团长何莽。  相似文献   

4.
胡振荣 《湘潮》2021,(2):45-47
7000将士7000里,三湘四水载辉煌。90年前,以邓小平为首的红七军7000多将士,从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出发北上,多次转战湖南,行程7000多里,在我军建设发展史和湖南人民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灿烂的一页。在纪念“红七军转战湖南”90周年之际,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追思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历史功勋,进一步深化“红七军转战湖南”的历史研究,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29年,邓小平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根据地和红七军。红七军由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军长,下辖3个纵队(师)。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邓小平、张云逸率红七军第十九、二十两个师约7000人从河池北上,韦拔群率二十一师坚持根据地斗争。红七军一路攻占怀远、四把、三防、长安等地,进攻桂林受阻,转进湖南。1930年12月21日,红七军占领湖南绥宁县。24日攻打武冈县城。数日不克,敌援兵至,红七军被迫撤出战斗,进入新宁。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19日,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无限悲痛。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永载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心中。三湘儿女永远忘不了他留在湖南的足迹。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两次经过湖南。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9次到湖南。本文介绍其中的几次。湘桂粤边迂回十个月,转战七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上,有一次与二万五千里长征有着某些相似的远征,其路程之长亦仅次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是1930 年至1931年间,由邓小平率领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七军,由广西到江西的转战.关于这次转战的路程,党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七千里,一说一万二千里.前者为传统说法,后者则出现较晚.本文仍取七千里之说.  相似文献   

8.
资料卡片     
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三)1931年2月,同李明瑞率红七军转战到江西崇义后,根据前委决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8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  相似文献   

9.
游平伟 《当代贵州》2012,(23):18-19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中央红军在黔北转战近3个月,加之此前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曾转战务川县,红六军团曾转战余庆县,红二、红六军团再度转战余庆县,红军及其游击队的足迹遍及黔北各县。在中央关于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决策指引下,党和红军领导黔北人民开展了创建黔北苏区根据地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杨泰波 《湘潮》2021,(2):42-44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在纪念“红七军转战湖南”90周年之时,我们重温红七军转战湖南那段风雨如晦、信念如磐的峥嗓岁月,追忆那段艰苦卓绝、千里转战的铿锵历程,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的历史功勋,弘扬革命前辈的崇高风范,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曾两次到达榕江!""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占榕江古州城,这是红军入黔攻占的第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红七军攻打古州胜利之后回师右江革命根据地。1934年底,一部分红七军将士随中央红军再次进入贵州,并到达榕江县朗洞镇……"侗族女孩李慧,声音甜美,笑容可爱,在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从事讲解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每一场讲解,她都以第一次的新状态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3.
进军连县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了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邓小平任军前委书记、政委,张云逸任军长。1930年9月,红七军奉命东征。11月,当红七军占领全州时,邓小平接到中央的指示:“广西苏区的发展,只有向着湖南、北江发展,才能与中央苏区直接地联系起来。”据此,邓小平召开前委会议,经讨论研究,确定红七军在小北江建立立足点,向湘赣边靠  相似文献   

14.
1930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执行立三路线进攻柳州、桂林遭到严重挫折,不得不于同年12月离开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向江西开进。红七军第五十五团及第五十八团大部,在邓小平、李明瑞的率领下,于1931年2月来到了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江西崇义。一连几天,红军向驻守崇义的敌军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了崇义县城。进城后,红军当即发动群众打土豪,并处决了罪大恶极、鱼肉百姓的劣绅黄世藻,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2月16日,适值旧历年三十,红军大部分人马驻守在县城,一部分人马驻扎在城外。其中,有一个班红军战士作为警戒哨露宿城西。除夕之夜,天气寒冷,北风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久经考验,众望所归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这种历史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历史形成的,是由他政治生活沉浮的坎坷境遇铸就的,是由他对革命矢志不渝的坚定忠诚和勋劳卓著的突出贡献决定的.1920年10月,刚满16岁的邓小平远离家乡和祖国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武汉参加了著名的“八·七”会议.1929年底到次年初,他与张云逸等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秋到1932年,他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瑞金、会昌  相似文献   

16.
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以后,桂系军阀三次“进剿”右江苏区。留下坚持斗争的右江独立师(原红七军二十一师)和右江特委为配合根据地人民的反“围剿”斗争,先后派干部到滇桂边、黔桂边和右江下游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以便与右江根据地互相策应。1932年底,韦拔群、陈洪涛牺牲后,根据地丧失。惟一幸存的独立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黄松坚根据常委会议决定,承担了领导整个右江地区革命斗争的责任。他离开右江下游到滇桂边的富州(今富宁县,下同)后,公开打出了“滇黔桂边区”这个旗号,重新建立了根据地——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和参加编纂《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接触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认为这是一块独立的根据地。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蓉 《广东党史》2015,(2):4-10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根据地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邓小平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亮点。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和支援了其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开创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先例,为革命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党政军工作骨干和人才,表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艰苦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廉政建设思想诞生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他在组建和整顿红七军与红八军、领导左右江苏维埃政权建设、开展工农运动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廉政建设思想:一是保持先进,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党组织;二是联系实际,结合左右江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开展廉政宣传;三是建章立制,加强苏维埃政权的廉政规范建设;四是除旧布新,以军队为重点加强廉洁自律教育;五是激浊扬清,发挥工农群众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邓小平廉政建设思想发展史中有极伟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党内一直以勇挑重担、善于开创工作新局面而著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二十多岁时受命前往广西,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领导建立  相似文献   

20.
1930年,26岁的邓小平(当时叫邓斌)担任红七军政委,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革命。 这年夏季的一天,邓小平和同志们在与白匪的激烈战斗中被敌人冲散了,他自己摔伤了腿。在紧急关头恰巧遇上一位人称“金钢锥”的我党地下交通员。“金钢锥”见邓小平受了伤,左右环顾了一下,见没有敌人,把邓小平往身上一背便匆匆涉过不太深的布柳河,隐蔽在岸边附近的一座旧瓦窑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