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是皮诺切特的黑后台——兼评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11月,社会党领袖阿连德通过民选成为智利总统,他所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并在国际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立即招致美国统治集团和国际垄断组织的刻骨仇恨。1973年9月,由皮诺切特领导的智利右翼军人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政府,建立起血腥的独裁统治。美国在智利及拉美其他国家策动一系列政变,纯粹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充分暴露了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2.
信息传真     
常州市利用互联网 开展国家安全宣传 为深化《国家安全法》宣传,常州市国家安全局日前在常州市信息港上开设了《国家安全在我心中》专栏。此栏的开设,不仅可以使我国公民通过互联网学习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也为外国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供了方便。本刊讯 美国曾参与推翻 智利阿连德政权 2000年11月13 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一批有关智利70年代初期政局的解密文件。这些文件表明,美国情报机构在智利1973年发生的推翻民选总统阿连德的军事政变中曾秘密资助了政变的发动者皮诺切特。在军事政变前 3周,美…  相似文献   

3.
隐蔽行动作为美国对外干涉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针对不同时期的地区及国际形势、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及诉求、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并考虑行动暴露的风险与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的权衡之后做出抉择。归根结底,美国外交的本质是实现并捍卫美国在地区及全球的国家利益。利用最新解密档案重新审视1969~1973年间尼克松政府对智利阿连德政权实施的隐蔽行动,有助于增进对美国对外隐蔽行动的特点、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斩首”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谋略,指一国谋求推翻一个与它不合作、或者阻碍其利益的外国政府。在美国政府的“斩首”计划中,更迭领导人更有效果。冷战以来至今,白宫策划、指挥并参与多起颠覆外国元首的行动。美国的“斩首”活动手段各异,花样百出。策动政变1962年4月,美国成立了由白宫、国务院、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组成的“5412特别小组”,专门负责控制智利总统大选。从1964年开始,美国就直接介入智利的总统选举,挑选自己的代理人。但是,尽管白宫费尽心思,美国一次也没有成功。1970年,施奈德将军拒绝了美国的反对阿连德总统的阴谋,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5.
世纪回眸     
1972年-1976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对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周密安排下,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在位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进行了历史性会晤,尼克松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经过双方多次磋商,两国最终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联合公报》强调:双方同意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中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的武装力量和军…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减灾》2010,(11):31-33
在智利矿难发生前,每个人对智利可能都没有多少了解,也许我们知道的仅是它有一段黑暗的皮诺切特独裁统治、今年年初发生过8.8级地震。但这场矿难救援,却让全世界开始关注智利,因为智利创造了人间奇迹——被困700米井下69天之后,33名矿工全部获救。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尼克松果然当选了。马修的行动不但引起了英国情报部门的注意,更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注意,基辛格下令对马修进行全面的严密监视。但中方派了一位神秘的焦将军,巧妙地传递了中苏冲突情报,马修收到后给尼克松出点子,尼克松当即采纳,作了有利于中国的冷处理,中苏才没有打大仗。尼克松选举之夜的“万神殿”是座高层大厦。尼克松住在最高级的房间里,身边只有霍尔德曼、马修等心腹。尼克松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记录牌上显示着各个选举点的得票数。尼克松不喜欢电视新闻人物的评论,只好把电视机的声音关掉。事实上,尼克松已…  相似文献   

8.
安昕 《友声》2013,(3):3-5
<正>2013年是尼克松总统诞辰100周年。应全国友协邀请,美国尼克松基金会代表团一行45人于5月2日至10日访问北京、杭州和上海,重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旅,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41周年和尼克松总统诞辰100周年。代表团成员包括尼克松总统的外孙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及夫人、  相似文献   

9.
1998年 10月 16日 ,英国警察根据西班牙方面的要求 ,逮捕了正在伦敦某医院治病的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将军。———此事在国际上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法国、瑞典等国相继步西班牙之后 ,要求引渡皮诺切特。而皮诺切特的好友撒切尔夫人却与众不同 ,唱出了另一个调子。她认为 ,一来皮氏在执政时曾协助英国进行马岛战争 ,功不可没 ,英国切不可恩将仇报 ;二来皮氏年事已高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也应将皮氏释放回国。看来这位常把“人权”一词挂在嘴边的“铁娘子”为了对一个人实施人道主义 ,竟可把千千万万受难者应有的人权统统弃之不顾。如果说左翼…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活动家,但其从政之初就与媒体结怨。媒体对他的报道和评价更多是负面的,他对媒体也少有好的印象和看法,双方关系一直很差,冲突时有发生,直至对簿公堂,最后发展到媒体将“水门事件”曝光,尼克松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辞职的总统。考察尼克松与媒体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尼克松本人和美国的新闻媒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在智利矿难发生前,每个人对智利可能都没有多少了解,也许我们知道的仅是它有一段黑暗的皮诺切特独裁统治、今年年初发生过8.8级地震。但这场矿难救援,却让全世界开  相似文献   

12.
智利的皮诺切特大概是当代拉美、乃至世界上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打皮派"和"拥皮派"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皮诺切特采取大相径庭的态度,这正说明了历史人物色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及其历史功过的多重性和多维性,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历史人物及其功过.  相似文献   

13.
肯尼迪与尼克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60年底,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为了入主白宫,进行了激烈的竞选.由于当时在美国,电视已经比较普及,电视宣传已有相当大的影响.于是,两个人决定在美国总统竞选史上,第一次通过电视辩论,最终决出胜利者.  相似文献   

14.
“我肃立在已故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他夫人的墓前,默默地向他们致以敬意,这使我回忆起25年前尼克松总统为使中美两国相互接近所作出的努力。我们中美两国青年,应该维护这种友好关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在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5.
樊斌 《世纪行》2011,(9):38-39
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之际,美国《外交事务》10月号公开发表了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周恩来通过当时在延安的美军观察小组与美国政府联系,曾要求秘密飞赴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会谈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记忆     
破冰改变世界的一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抵达北京天竺机场,与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手相握。尼克松在事后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尽管尚没有正式建交,但两个敌对的国家自此打破了隔绝二十多年的坚冰,掀开了中美关系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70年年代,当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越陷越深,而调查此案的独立检察官考克斯正准备向尼克松老巢挺进之时,来自白宫的压力已然如泰山压顶一样压到了司法部长理查森肩上,他被奉命要求解聘独立检察官考克斯。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傅颐 《两岸关系》2004,(2):46-49
1972年2月21日是令世界震惊的日子。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的土地,对中国进行被史学家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今年已经84岁的熊向晖当年以周恩来总理助理的身份参与了尼克松访华前后的中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大选 万变难离其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于今年3月 18日举行的台湾地区所谓第十任正副“总统”选举,是台湾第二次民选正副“总统”。在1996年的“总统”选战中,各方推出了四组人马来竞选正副“总统”:国民党的李登辉与连战、民进党的彭明敏与谢长廷、无党籍的林洋港与郝柏村以及陈履安与王清峰。最后“李连配”以54%的高票击败其他三组人马,当选第一任民选正、副“总统”,李、连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三组侯选人。 但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中,政治情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六组人马竞争的形势: 国民党的连战(现任“副总统”)与肖万长(现任“行政院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世”为什么非要同美国谈判降低关税不仅是为了“入世”“入世’有助于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入世”的认识误区“入世”对百姓衣食住行的影响加入WTO的十大结果中国加快“入世”的政治考虑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不仅仅是经济利弊的得失分析,我国今年加快步伐的四大考虑其实在很久程度上与民族的长远利益相关联。(一)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对两个“23年”,中间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小美关系前23年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两冈关系今面交恶、都对交战”,所谓全而交恶,两国在外交上互相不予承认、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