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附随义务理论是本世纪合同法的重要发展之一,随着我国《合同法》立法的不断完善与健全,附随义务也在其中重要的内容.本文围绕着了附随义务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学界争论的几种理论,提出应尽快完善附随义务的相关法律体系,最大范围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推力,提高合同履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交易关系中设立附随义务制度保护交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存款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学理论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不确定性,因此存款合同附随义务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目的在于总结归纳存款合同附随义务相关理论,准确的分析银行存款合同附随义务,明确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3.
4.
附随义务涵义和价值理念的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附随义务在目前仅是一个学理概念 ,且缺乏系统研究。作为一个法律术语 ,在国内、外的相关法典或判例中均没有明确的概念 ,但其具体内容在各国立法中均有所体现 ,并在合同法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 ,界定附随义务的涵义 ,理顺合同缔结、履行中的义务关系 ,以实现附随义务保证交易安全与快捷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合同附随义务的创设旨在保证合同及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附随义务具有不确定性,加上理论界和实务都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使得附随义务的内涵不甚明晰,其制度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明确的界定标准,理清附随义务的内涵、地位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附随义务是依合同之"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一种合同义务。医疗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作为其特定一方当事人——医方的附随义务因医疗职业道德和医疗行为的高度专业性、技术性发生。内容上,医方在医疗合同履行中基于诚信原则而产生的协助、通知、说明、告知、保密、保护等义务构成了医方附随义务的主体。医方若因过错构成对其附随义务的违反,则须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部分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一条款被认为是附随义务规定在我国法律中的首次出现。这一备受理论界称道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的债法制度、促进交易完成、保护交易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附随义务在合同法理论上还很不成熟,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司法实务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本文拟就附随义务与其他合同义务的区别、主要形态及适用附随义务理论所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10.
11.
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负有共同注意义务的二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不注意,共同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共同犯罪形态。过失教唆犯、过失帮助犯能够成立共犯,即使在立法中予以确认也不会导致处罚范围的扩大和刑法谦抑原则的违反。在共同过失犯罪中,数人实施或促成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行为,并且数个行为人都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注意义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方面,各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是过失,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的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在著作权立法方面,也出现了对著作权默示许可的一些尝试。不过,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判例法国家在互联网新技术与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裹足不前还是我国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浅尝辄止,都不能满足现实中大量著作权默示许可行为的制度需求。著作权默示许可使用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著作权法结构的前提下,有效地调和互联网的共享性与著作权的私权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构建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不仅在当下十分必要,而且也将是著作权法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合同可依默示的承诺成立,也可依意思实现而成立,默示的承诺与意思实现均是由受要约人以行为表达默示的意思,然就二者的关系学说上素有争论.对默示的承诺和意思实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对<合同法>第22条和第26条进行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在英关法系国家,默示条款制度是填补合同漏洞的相应制度。根据添加默示条款的依据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事实上的默示条款、法律上的默示条款、习惯上的默示条款。其中,法律上的默示条款又可以分为判例法上的默示条款与成文法上的默示条款。通过考察事实上的默示条款、法律上的默示条款以及习惯上的默示条款,可以看出,主导着法院添加默示条款的实质性思维方式是法律经济学的。沿着法律经济学的进路,传统的规范性默示条款理论不仅被简化了,而且人们的思考也被节省了。从实证的角度考察,无可否认我国合同法律体系中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默示条款制度,但是欠缺体系化的研究与整饰。 相似文献
15.
周启强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10(6):127-131
含蓄否定指形式肯定而意义否定或形式否定而意义肯定,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科学地界定其范围有助于深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归纳、分析英语中容易令人误入歧途的含蓄否定的表现形式,探讨它们在汉英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冲突与衡平:拟制自认追复规定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芬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1):86-90
追复规定是拟制自认区别于明示自认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大陆法系国家的不少学者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认同拟制自认这一特点。然而,追复规定对拟制自认的众多消极影响却未能引起学者的关注。在我国民事证据立法日益关注自认制度并试图引进拟制自认背景下,对拟制自认追复规定作理性审视,将对我国民事证据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诚实信用原则被公认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现在私法和公法领域都出现了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现象.面对此现象,有的学者表示赞同,有的学者则提出了质疑.鉴于此,沿着历史的脉络,在分析诚实信用原则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论证现代诚实信用原则在法律领域中的扩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毋庸置疑,在民事诉讼中需要确立诚实信用原则,然而,如果我们不本着客观的态度认真审视诚实信用原则,而盲目地一味扩大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功效,甚至将其诠释为实质上授权法官自由裁量权,其结果势必与希望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目的背道而驰.结合司法权理论、诉讼模式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功效等进行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主要民事单行法中的诚信规定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诚信原则在我国主要民事单行法中的分布状况,分析诚信原则在对其有规定的6部民事单行法中的存在形态,论证在未规定这一原则的其他7部民事单行法中对其加以规定的必要,并分析主观诚信的客观化趋势。建议要么通过制定民法典统合民法中的诚信规定,要么通过整理各个民事单行法改变诚信原则设置不均衡的现状,并在术语上实现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