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偷报劫案     
李小剑 《人民公安》2000,(14):35-35
廖长军长得五大三粗的,壮得像 头蛮牛。但他脑壳里长的是豆腐,经常糊里糊涂地办傻事,有点憨。他平时爱搞些小偷小摸的玩艺儿,东家去捉个母鸡炖汤喝,西家去提块老腊肉来打牙祭,很让村民们讨厌。他好吃懒做,全靠到处偷鸡摸狗过日子。偷了好几年,尽是小敲小打,没整出大名堂,更没发财,他心里就有点不平衡了,总想恶狠狠地偷一次,弄一回大买卖后好好享用几天。他打定主意后就到邻村去踩点,终于瞄到了张家屋里的人都走亲戚去了,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这天深夜零点刚过,他偷偷摸摸地溜到了张家屋外。四周静悄悄的,连狗叫声都没得,他…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元旦后的一天,赵紫阳总理乘车去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视察,途经一个仅有二十户的小居民点.这时时间尚早,赵紫阳要司机停车后,便走进了这个小村子.他来到一户农民家里,跟群众随便地交谈了起来. 村里的人很纳闷,因为他们感到这位客人很面熟.人们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说是从省里来的.在谈话中,他要求农民实实在在地回答他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他询问了  相似文献   

3.
失主排队向小偷账户上打钱,这事听起来悬乎,但的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家住兰州市小西湖的王师傅说,自己的小轿车车牌被盗后,虽然报了警,但当日出门就很不方便,无奈之下,他只好按小偷的提示到银行去打款。让王师傅没想到的是,来到附近银行后,他碰到了不少像他一样倒霉的人。  相似文献   

4.
南柯一梦唐朝淳于棼是读书人,但不得志。有一次,他喝醉酒,倒在庭院的槐树下睡着了。他梦见,槐安国请他去做南柯郡的太守,国王还把公主嫁给了他。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的子女也都很显赫。  相似文献   

5.
大人物姓米,但不叫大人物。他大名兴利,取兴利除害之意。这很符合他警察的身份和职业特色。大人物不过是一个雅号,来源于他的外观形象和性格特色。他个大、头大、嘴大、手大,外加说话高声大气,人称五大。   具有五大特征的小米,也不过二十五六,在单位里属于小字辈,大家就喊他小米。 小米,快,去喊老王来。领导这样叫他。他“哎”一声,二话不说,飞快跑去。小米,来,给我打壶水去。同事也这样叫他。“好”,他应答着,也是二话不说,屁颠屁颠地就去了。   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小米一视同仁,毫无怨言,便深得领导和同事的一…  相似文献   

6.
不变的善良     
黄艺宁 《当代广西》2006,(18):59-59
他是这个地方的首富,但生活得并不快乐。先是那些亲戚和朋友欺骗他,都来向他借钱,但借出去的钱如同泼出去的水,有去无回,这让他很伤心。记得有次他花钱请戏班唱一场戏,让周围的人去看,结果,那天晚上他的家让人给盗了。他凭经验就知道是周围人干的。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对他们这么好,他们为什么这样?从此,他变得孤僻,变得越来越不快乐。直到有一天,门前来了一位化缘的和尚,见到他满面愁云的,便问其缘由,他就把自己的苦闷说了。和尚听罢笑了,说我有一个快乐的秘方,放在山上的庙中,施主你愿意跟我去拿吗?他想了想,反正自己在家也很烦闷,跟你去…  相似文献   

7.
5.去德国演讲只有一位听众赵薇在《近观马云》中爆料:"马总还跟我讲过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就是在他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受邀去德国做演讲。他收拾得特别整齐就去了德国,在一个能容纳两三千人的大厅里开始演讲。结果好像连带他在内,大厅里就只有两个人。但马总还是演讲了,这就很大胆。"  相似文献   

8.
陈先生除了数学以外 ,很喜欢给我讲人生的道理。但他最强调的还是要做好数学 ,要让自己有看家本领。什么是好的数学 ,选择很重要。他认为课题的选择是发展中国数学的关键问题 ,要选择好的课题 ,不仅需要远见 ,还需要勇气。陈先生有时回忆起他自己的成就时 ,总是归结为他很幸运 ,他是在正确的时间 ,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去到了正确的地方 ,找到了正确的老师他总说 ,不要盲目地跟潮流。他是在别人都想去美国的时候 ,选择去了德国。他选择的微分几何方向在当时也不是最热门的方向。他的这些选择表明了他的智慧和勇气。陈先生的言传身教使我明白了…  相似文献   

9.
李春梅 《中国保安》2013,(15):74-74
一支蜡烛的温度虽然很微弱,可是它的光亮能够照亮整个屋内,止我在这样的温暖中一天天成长。很久之前,我就被经济社会的实效哲学,逼窄到长年沉溺书海的茧中,不问世事,冷眼旁观,视若无睹,只想独善其身,却因为偶然的一个场景而动容。一天,听说肖总住院终于出院回仁怀了,我们决定去探望。之前,我一直以为身为公司总经理的他,肯定过着妻贵子孝、前呼后拥、高朋满座的生活,但当我们按响门铃时,来开门的居然是他自己。待前一拨探望者告辞后,他动作有些笨拙地给我们倒茶。很想接过他手里的开水壶,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相似文献   

11.
晚饭后,张明健照旧蜷在沙发里看电视,一则广告很是扫兴:年轻的爸妈拥着宝宝,三口之家其乐融融。这样的场景他是最看不得的,妻子流产后始终没能再怀上。他眼光迅速游离开去。顺手拿起本杂志,但看不下去,坐立不安。他“嚯”地站了起来,冲着厨房里妻子小玲的背影道:“我去单位看看。”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山西女孩,今年二十岁。我在家乡做时装模特儿,做得很好,有一个和我同居三年的男友,他家在当地很有实力,所以我和他相处的几年里得到过他经济上很大地帮助。但是他后来又爱上了一个比我漂亮的女孩。这是促使我离开他到北京来发展的原因。 以前我以为凭着我的年轻美貌就能很快找到一份我所喜欢的职业,但我很快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的条件在当地当模特还可以,但在北京我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除非去当坐台小姐,可以不要工作能力,但我决不会那样去做。我租住在地下室开始找工作,我发现自己除了漂亮什么都不会,从前和男友在一起还养成了用钱  相似文献   

13.
颜剑 《小康》2004,(7):32-34
在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水库大坝底下,王志聪开着一个杂货店。好长时间以来,有件事一直令他很不开心,却无可奈何--眼皮底下就是慈溪市最大的水库,但水库已经没有多少水,他现在能喝到的水口味很重、带有咸味。出门就可以看到水坝,在王看来是个莫大的玩笑。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只好隔两天去买(桶装)纯净水来喝和做饭。  相似文献   

14.
<正>"坐在高铁上,看着《坐上高铁去贺州》的MV,镜头中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让我非常激动,更加归心似箭了。"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的覃先生尽管离家多年,但说起家乡的壮话来还是很溜。他一直在广州打拼,两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2014年高铁通车,他今年早早安排好假期,提前乘坐高铁回家过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农村人选择了在城市工作生活,只在放假期间回农村。但他们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圣人的智慧里,为人处世一直强调的就是"知天道、顺天道、应天道、行人事"。那么如何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呢?来看个小例子。李明工作很出色,入职后不久就升到了市场部主管,经理一开始很关照李明,李明也很感激经理。但随着李明业绩的突飞猛涨,李明感觉到经理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他,一些重要的项目也不再委派他参与。一开始李明认为只是分工不同,依然卖力工作。可是越卖力,经理对他越冷淡,  相似文献   

16.
正9月14日是贺州市钟山县两安乡星寨村少年盘小军(化名)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第二周,此前他因病辍学在家已一年多了。"之前我常常劝儿子回学校读书,但他老是不听。驻村干部、老师多次来劝他上学,终于说服他愿意回学校读书了,我很高兴,心里轻松了,做起事来都有劲多了。"盘小军的妈妈如释重负地说。而对于相邻的回龙村8岁的李明明(化名)来说,这似乎困难得多。李明明是智障男孩,无法像正常的同龄孩子那样去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普通保安员,老家在甘肃,来北京当保安后,妻子和16岁的孩子留在老家,但最近孩子的表现很差,让我们很失望。对孩子我们曾寄托了很高的希望,总想让他按照我们设计好的路线去生活、学习,就是为了不让他长大后再受我们受的苦,走我们走过的弯路。结果孩子说我们是在扼杀他的天性,处处都和家长对着干,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现在我该怎么办,请您给支个招好吗?韩国英韩国英:你好!作为父亲,你的心态首先有点偏颇。不可否认,为人父母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心态,那就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挫败的经历)来要求、教育孩子,比如:“将来…  相似文献   

18.
警觉 民警老尤走了,走的时候不满50 岁。在他罹病住院期间,我去探望过 他。当时老尤还能谈笑风生,说他对 病魔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一时三刻不 会走。我很是佩服他的乐观,祝他早 日康复,但没想到,时过一个月,他  相似文献   

19.
捐款     
瞅着老乡给工头说着抹了蜂蜜似的话,差点儿叫人家大地走到捐款箱前,把那张早已攥得皱巴巴湿漉漉的一元纸币爷时,他真想扭头就走,但他没有,连日来的奔波使他几乎塞了进去。绝望,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今天若再找不到事儿做,明天主持人发现了“新大陆”,忙袅娜地走过去问他:“你是只有去沿街乞讨。工头看他虽然瘦得像颗豆芽菜,但个头像外地的吧,从哪里来的?”根电线杆,又一脸憨厚之相,就点头答应了:“我不管你是啥他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很不自在。瞅着主持人伸到面文凭,也不管你是哪儿的人,只要有力气就行。你明天来上前的话筒,他挠了挠蓬乱的头…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他能力很强,也很上进,工作也十分努力,但一直干了几年,他还是没有提升的机会。后来,这位大学生又换了几家公司,但他不是挑错了雇主,就是跟错了人。一直到退休,也没能混出个名堂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