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家越近,她的脚步越沉重。儿子那切切的呼唤:“妈妈,我要上学,我真的想上学……”击碎了她做母亲的心。然而哪所学校能收一个移动寸步都要别人帮助的学生吗?她能理解,可如饥似渴等着上学的儿子能明白吗?又一次冷冰冰的拒绝和无奈的摇头,使她没有多少勇气再去编一个美丽的谎言,安慰儿子在幻想和希冀中无休止的等待,  相似文献   

2.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  相似文献   

3.
平等的爱     
杨如雷 《人民公安》2006,(23):58-59
有一个好心的女富翁,一直想做点善事。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了,昨天她在百忙之中,特意来找我,告诉我她很想资助几个孤儿。她说她是做生意的,想积点阴功,不是有“明里去暗里来”这句话吗?她在报纸上看到慈善排行榜上的富翁,都是越往外捐越发大财,她要向他们学习……“如果条件合适  相似文献   

4.
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不堪重负的她带着两个儿子,嫁给一个年近八旬的台湾老人。眼看小孩有了依靠,生活日渐好转.不幸却再次降临到这个苦命女人身上。她的再婚老伴一生的积蓄、价值人民币40万的台币和美元,分别在台湾和大陆全部被骗。陷入绝境的她.顿觉眼前一片黑暗……是大陆民警为她破案追赃,帮她重新点燃人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她在一年之中经历了下岗和家庭裂变的双重打击…… 她以不变的真诚和坚强意志走出了生活的低谷…… 工作爱情双“下岗”,心归何处? 1988年的冬天对于敏来说是最不幸的冬天,首先是她结婚才两年的丈夫闹出了婚外恋。 一开始,于敏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丈夫在外边和另外一个女人好上了。她还不信,丈夫虽是银行的干部而她是个工人,但两个人感情很好,并且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有一天于敏到丈夫上班的银行附近办事,却意外地看到丈夫亲热地挽着一个女人钻进出租车…… 就在这时,于敏所在的工厂——长春  相似文献   

6.
才出生5天,患有先天性脑瘫的维吾尔族“小巴郎”被父母遗弃。汉族妇女李仁凤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慈母般的双手收留了他。为了“儿子”她四处求医;为了“几子”她曾两次失去家庭;为了儿子,她风里筛沙雨里赶集摆地摊;为了“儿子”她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7.
    
这几天她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封信。 每天,她拄着双拐打开家门口的信箱,可每次都是空白。一天、两天……她的心在一天天的往下沉,沉…… 一个月过去了。“也许再也收不到那封信了。”一个她想也不敢想的念头不时地冒上心头。  相似文献   

8.
被后母砍断了右臂并穷困得一度面临失学的她,最后竟以630分的优秀成绩考上大学。在她拥有了社会的微薄捐助后,她决定拿出一半款项来帮助仇人的儿子。为此,她与母亲有了矛盾……  相似文献   

9.
●当我走出围城,回首那个生活了十三年的“家”时,已不是常见的百感交集,而是一种深深的困惑。那里有我从少女时代就爱恋的男人和从我的血肉之躯分离出去的儿子,有我整个青春年华奋斗的痕迹,有凝聚了我所有感情的爱、恨、痛苦、甜蜜……家,对于女人来说,就是她的整个世界。我常常在想:我究竟为什么失去了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冰 《人大建设》2003,(7):40-41
2003年春节前,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李玉莲忙得不可开交,要结案,要参加培训考试,更重要的是,她还牵挂着一个读大学的少年犯“儿子”。读着“儿子”一封封感人的来信.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迷途少年在法官妈妈无私关爱下走过的曲折路程……’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住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还有一个同样有意思的故事。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  相似文献   

12.
张曼娟 《乡音》2015,(3):49
朋友在一个基金会工作,最近需要应征新血,她每天要面试好几次,发现要挑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人,原来并不容易。都说人浮于事,看起来事也浮于人呢。那天,朋友说起她在面试年轻人的种种心得感想,提到一个条件都还满不错的应征者,她后来并没有录取她。"为什么不录取她?"我问:"她有什么问题吗?"朋友想了想:"她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太年轻了。她才只有二十岁呢!"我愣了一下,然后问朋友:"你当年  相似文献   

13.
管方 《小康》2010,(3):102-104
她是好莱坞专业编剧,她的小说在海内外都有足够影响力,由她担纲编剧的《梅兰芳》等影视剧,几乎每部必火 有人曾说,想成为优秀作家的人,都会由衷地羡慕严歌苓。父亲是作家萧马,前夫是名作家李准的儿子,她有着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废品”状元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一点不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赖梅媛就是一个“废品”状元。10年里,她拉着废品回收车,走遍了大街小巷,市里郊外,访遍了千家万户大小厂矿,回收废品130万公斤,连续5年夺得长沙废品回收“状元”。实现了一个五连冠。但她十年的道路却是不平坦的。10年前,她还年轻,当她第一次推着车上街时,一些孩子跟在车后喊着:“车轮滚滚红旗飘,胸前挂个黄书包,破铜烂铁我都要,牙膏袋子换钞票。”她听了,眼泪不住地流下来。回到家里,搂着儿子,她真想哭一场,儿子从她怀中挣脱出来,嚷着:“妈妈,你身上有废品气。”夜里,她趴在床上,泪水浸湿了枕头。  相似文献   

15.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迎着晚霞余辉 ,可以独自享受一份寂静、清闲感觉 ,可就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刻 ,我的心却留下了永远的愧疚。那是一个初秋的夜晚 ,夏的最后一声惊雷将我从睡梦中惊醒 ,在我的眼前猛的浮现出一位老人乞求的双眼 ,还有那裂痕斑斑的双手。我想起来了 ,她正是下哨回队的途中 ,坐在马路边的草坪里向我乞讨的老人。那天下午 ,上完一班哨 ,我疲惫地走在回驻勤点的途中 ,忽然有一位老人坐在路边的草坪中向我伸出双手并低声解释道 :“俺是寻儿子来的 ,可儿子又去了别的地 ,我身上已没了钱 ,小同志能不能给我点回家的路费……?”当时…  相似文献   

16.
巴依 《中国保安》2003,(4):38-41
一位身患绝症的少妇,为感念和疼爱丈夫,担忧儿子的未来,决定在离开人世之前,为丈夫找到“另一半”,为儿子找到好“妈妈”……然而,当一切如愿以偿时,她却陷入屈辱的境地——漠视她的存在,丈夫和情人瞒着她,在外面构筑爱巢,提前过起了“夫妻”生活!一时间,病榻上的她羞辱难当、悲愤难忍……  相似文献   

17.
寒冬腊月,张燕蹬着她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寒风去购买年货。“春节快到了,又有一个儿子要从看守所回家,我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和用的东西。”她话中的“儿子”是她收养的第二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使命     
情景诗朗诵《使命》描绘了动人的场景:深夜,母亲在等待刚当选为人大代表的儿子……她对儿子的嘱托,是母亲的嘱托,更代表了选民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伊凤娜·道列尼一边吻着她的儿子,一边不住地嘱咐他:“要乖一些,你的祖母是不太喜欢孩子的,这你是知道的。这是她第一次允许你到她家里去。你得在她面前表现出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接着,她转头对女家庭教师说:“福勒琳,你必须在晚饭后把他带回来……先生还在吗?” “在,夫人。公爵先生在他的书房里。” 当房间里仅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伊风娜·道列尼向窗口走去,突然她看见女教师粗暴地抓住儿子的手,当孩子走到大街拐弯的地方时,一个男人从一  相似文献   

20.
爱在他乡     
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也振奋了许多人。她是一个毛南族的女人,当她从胃癌全切的手术台上下来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离婚。不是因为爱,而是她不能容忍在宝贵生命的有限时间里仍在炼狱般的婚姻中煎熬。人们以为是那个负心的男人抛弃了她而纷纷将同情怜悯的目光投向她,她受不了了,于是决然辞去公职,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儿子,北上京城闯世界来了。她只想重新再活一次,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在北京漂泊的日子里,她竟然又找到了生命的那一半,生命之树因此而蓬勃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