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 ,犯罪必须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也都普遍将社会危害性视为犯罪的首要的基本的特征。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则它根本不可能构成犯罪 ,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没有达到刑法所规定的严重程度也不能构成犯罪。因此 ,对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认定 ,就成为司法实践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社会的利益关系和价值标准都处在改变和重建的过程中 ,对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大小做出准确的判断 ,就更显重要 ,也更困难 ,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对社会危害性的本质及其评价标准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2.
工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一般特点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调动各种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需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非公有制企业正在蓬勃发展起来。我国非公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理解资本、资本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资本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资本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存在和发展与市场经济是一致的,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存在形式;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本运作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是有历史限度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一个社会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凝聚力标准.……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个历史的进步,要从历史发展的整体去评价道德观念的变动.道德评价的主观标准要与客观标准统一;道德评价的特殊具体标准要服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标准.分析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作用要注意反对机械论和扩大化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6.
加强市场经济的刑事保护,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刑法课题。本文试就加强市场经济刑事保护的客观依据、刑事保护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宏观控制作用,树立全方位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刑法意识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加强市场经济刑事保护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阶段.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而,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对政治文明建设根本评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治文明建设的多种评价标准中,生产力标准具有根本性。把生产力标准作为评价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准不仅具有其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基于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我国目前实践的需要。生产力标准要求我们在评价与构建政治文明的时候,一定要从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为我们判断是非确立了一个科学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公安机关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立和坚持生产力标准,用生产力标准指导和检验公安工作,才能为保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生产关系标准、社会制度标准来看,说明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生产力标准、发展标准来看,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出发,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从“初级阶段”出发,公有制比重不宜过大,公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妇女工作要以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为根本标准.妇女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必须要有全社会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道德和生产力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和范畴 ,道德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二者的区别看 :(1)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属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反映社会发展的精神状态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映社会物质水平 ,属于物质范畴 ,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 ;(2)道德标准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 ,用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作为衡量他人和自我行为的尺度 ,来评价或判断人们行为是…  相似文献   

12.
我们正处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发展和稳定是今年工作的主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这个新形势既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又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一方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计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起步阶段,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对于社会信用加以刑法保护十分必要.而对侵犯社会信用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必须厘清相关的基本概念.在刑法视角下讨论社会信用相关基本问题,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认清对侵犯社会信用行为进行刑法规制过程中的困境,并寻求相应的解决路径,有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犯罪的原质是行为,近现代刑法只把行为当作自己的考察对象.刑法意义上的行为具有主体的限定性,主体的意志性,刑法上的因果性,刑法上的评价性四个基本特征.行为之所以成为犯罪,作为其质的社会危害性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正义评价的结果,而随之确定的刑罚则是社会危害性的量化体现,并反之成为判断而后的同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客观标准.刑法典作为犯罪的外在判断标准,并不需要揭示其实质,仅需规定凡违反本法规定之行为,均受追究.  相似文献   

15.
刑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保障性法律。伦理精神是刑法内容的体现,把握刑法与伦理的合理维度是当前刑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刑法是否能够伦理化的讨论中必须深入理解刑法与伦理的关系,把握好刑法的伦理维度。我国刑法伦理维度的设定任重而道远,必须寻求刑法与伦理、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的最佳均衡点,更新人们的刑法理念,建构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刑法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商业关系中的道德;金融关系中的道德;雇佣关系中的道德;环保道德;公益和互助道德;文化市场中的道德。这诸多道德均关系着社会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甚至还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一个社会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凝聚力标准。凝聚力首先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概念,是指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间距离越小,凝聚力就越大;没有了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关键是经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关键是经济效率周天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不能成功,在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不能兼容;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其兼容程度如何,检验的标准是经济效率高低。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要讲经济效率我们之所以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有...  相似文献   

19.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变革的内在依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历史发展方向的基准。能否反映并代表这种要求,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我们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要求我们“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因为,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西方国家首先实行的,搞了几百年,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是一种较好的发展经济的模式。中国的市场经济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经验,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有着深刻的内在根据。 首先,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建国40几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但是,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生产力的需要。因此,要求有一个广泛的、生产和消费主体都参加的、客观而不是主观的、具体而不是抽象的、随时随地经常的而不是一定时间内一次性的一种新的调节体制代替计划调节体制尖锐地摆在党和国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