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被害人宽恕与量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猛  温国帅 《时代法学》2008,6(2):75-82
传统的司法观念将追究犯罪单纯看作国家的职能,因此容易忽视被害人事后宽恕情节对量刑的影响。司法实践中虽然也有将被害人宽恕当作量刑情节的案例,但是却很少有人对此作出详细论述。从量刑的根据、被害人宽恕作为量刑情节的理论支撑和具备的优秀实践价值出发,全面列举了被害人宽恕应该成为一个酌定的量刑情节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被害人宽恕对量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害人行为对形事诉讼的影响日渐加深,这迫切要求我们对被害人的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本文选取被害人宽恕对量刑的影响这一议题,从基本概念的阐释到国内外有关被害人宽恕理论的介绍,最后落脚到将被害人宽恕引入到我国刑事法学之具体制度构建,基本结构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以期能够对我国刑事法学的发展与改革产生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1]是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对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工作的回忆录。它不是一部谨严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工作日志———它记载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政治实践。从未有哪个国家尝试过以南非这样的方式完成从独裁到民主的转变,那就是在揭露昔日压迫者暴行的同时又与其达成和解。图图退休后,带着这本书到全世界演讲,呼唤那些刚刚摆脱专制阴影的国家走向宽恕与和解。在书中,图图认为否定历史的做法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和解。图图列举了宽恕的理由,这些理由不仅包括理性的政治计算,更重要的是一种高贵的“ubuntu”精神。在承…  相似文献   

4.
略议被害人的宽恕及其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刑存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刑事法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正视、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关于死刑存废的争鸣已经展开.有学者提出,目前在中国死刑存废问题上应该采取的对策是:通过完善刑事立法和司法的方式努力减少与限制死刑,而本文认为"被害人宽恕"的考虑是实现这一对策的良好途径,将"被害人宽恕"作为量刑情节既有利于弘扬社会善良美德又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宽恕是一个动机结构;从社会实证角度讲,宽恕还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影响人际宽恕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属于认知和情绪过程的因素,属于人际关系质量方面的因素,属于情境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我们把宽恕应用于各项临床实践的重要前提。宽恕对于改善由于冒犯而造成的人际关系损害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作用。宽恕从动力机制上讲可以防止进一步寻求复仇和促进亲社会化改变。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对于宽恕都具有正面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罪犯与被害人的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贯以来,我们都重视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强调刑事诉讼是未成年人案件最后的付诸手段。即使启动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主流的思想也是认为应当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尽量不适用刑罚措施,让他们能够尽快地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具有正当性的基础。但是,未成年人犯罪并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罪犯单方面的行为,而往往具有相对方,也就是被害人,或者是未成年人被害人,也可能是成年被害人。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对未成年人罪犯的保护,那么势必会冷落被害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在强调对未成年被告人保护的同时,同样也应当强调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鉴于此,应当确立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和解制度,以使得未成年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同时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公检法机关开始探索在公诉案件中鼓励当事人和解的办案方式(以下称“刑事和解”)。刑事和解有别于传统的案件处理方式,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1)强调在遵循平等、自愿、合法原则的基础上,在符合案件事实清楚、加害人认罪且当事人双方自愿和解等条件的前提上适用刑事和解;(2)建立在加害人真心悔过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简单地以经济赔偿换取宽缓处理;(3)加害人与被害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协商,加害人通过赔礼道歉、经济赔偿、提供劳务等取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对加害人表示宽恕,达成和解,化解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修复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4)尽管在名称上称为“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8.
英美刑事和解探析——以VOM模式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M模式是英美法系国家所普遍采用并且是最多采用的刑事和解模式。它建立在恢复性司法理念基础之上,以实现罪犯与被害人的“对话”为主要目标,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VOM模式的发展,对其批评的声音与担忧也开始出现。VOM模式的发展表明英美刑事司法观从“极端的程序正义”向“关注实质正义”、从“罪犯(被告人)中心主义”向“罪犯(被告人)与被害人利益并重”、从“国家主义”向“社会与国家分权”的转变。鉴于VOM模式的良好发展前景与我国的现实基础,我国刑事和解中可以逐步发展这种VOM模式,但应当关注其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9.
当被害人家属还坚持着“杀人偿命”时,成都醉驾案的被害人谅解了孙铭伟,程春明的妻子宽恕了付成励。2009年有声音传来,载有“被告人积极赔偿的,可以在量刑上从宽处理”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有望出台。  相似文献   

10.
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关注被害人权利、教育感化罪犯以及贯彻宽严相济政策、节约司法资源。现行立法和司法实务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和实证依据,可以从适用条件、案件范围以及诉讼阶段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罪犯改造成本的增加、再犯罪率的提高、被害人的心灵创伤难以抚平、赔偿不能兑现等缺陷的突显,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处理那些较为严重的刑事案件,并使得纠纷解决的效果达到最优化,成了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现实难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作为全球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刑事和解弥补了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的弊端,被各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者所关注。我国的刑事和解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刑事和解在化解社会矛盾,惩治与教育被告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被害人的利益,消除了社会的对立面,使得被害人的利益诉求得以满足,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梅 《法制与社会》2013,(26):130-131,140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制度模式,其核心在于改变传统刑事司法以惩罚为主的观念,把促进和解、修复受损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社区、受害人关心犯罪和罪犯,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作为依归,同时改变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受害人边缘化的地位。在监狱刑罚执行阶段,监狱应成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启动主体,在罪犯入监服刑改造初期为罪犯制定个别矫正方案的同时,为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罪犯制定恢复性司法方案。将罪犯"认罪悔罪,积极参加劳动改造,获取劳动报酬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的谅解",确认为"确有悔改表现",结合其他减刑、假释条件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或假释建议。这涉及到对《监狱法》的修改,是对我国刑事奖励制度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宋垚 《检察纵横》2012,(7):43-43
刑事和解在当事人自治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国家为顶点,犯罪人与被害人为底边的三角模式。在刑事和解中,国家适当让渡了部分司法权,鼓励双方当事人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框架下,以犯罪人的积极赎罪换取被害人的谅解和刑罚减免,依当事人的契约自由,维护国家法律的公正威严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了犯罪人、被害人和社会三方共赢,达成了实质上的三角平衡。  相似文献   

14.
宽恕与健康     
目前,宽恕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己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主题,日益展现出它的理论价值及应用潜力。宽恕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也成为新的焦点,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宽恕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阐释宽恕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提高人们从宽恕的角度去促进健康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只被认为是客体,欠缺参与地位,因而被称为“被遗忘的人们”.随着犯罪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侵害人、被害人相互作用理论逐渐展开,如刑事和解制度出现,强调了被害人、侵害人以及国家社会之间的一种利益衡平,国家不再一味苛责侵害人的不法行为,而是在认定侵害人不法行为的基础上强调被害人的利益,对被害人提供充分的保护,从和解的角度对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处理,被害人成为了刑事和解案件三足鼎立之其一①.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认为“宽恕是一个有着深刻宗教渊源的概念”,直到最近才开始出现了关于人际之间宽恕的心理学研究。宽恕和寻求宽恕的倾向会伴随人们的生命历程而逐渐发展成熟,宽恕与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呈现正相关。当代心理学关于宽恕的研究越来越表现为对多种理论观点进行整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各国的文化、传统、政策、犯罪状况等的不同,各国刑事和解适用的范围、模式也存有差别.我国刑事和解的顺利开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传统社会就是一熟人社会,熟人之间的纠纷适用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这一做法对现今人们的交往模式仍然有重要影响.我国罪犯的赔偿意识很弱,不利于刑事和解的顺利开展.但在国家补偿难以全面配套、被害人急需物质赔偿的情况下,以犯罪人赔偿为主要方式之一的刑事和解的开展又显得十分必要.刑事和解的开展应建立在政治文明的基础之上,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集权不利于刑事和解的开展.但现今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于刑事和解的开展是一契机.  相似文献   

18.
宽恕制度是反垄断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是一套破坏组织成员间的信任,鼓励成员竞相自首的新策略。本文通过介绍宽恕制度的涵义、卡特尔的危害性及适用条件。并借鉴欧美国家宽恕制度的先进立法经验,为完善我国的宽恕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宽恕政策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钰 《法律科学》2008,26(4):66-74
宽恕政策是卡特尔执法的有效政策工具,它有利于破坏卡特尔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卡特尔的执法效率。设计合理的规则是宽恕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具体、确定、透明是宽恕政策的基本要求。宽恕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卡特尔的立法、执法状况密切相关,严厉的法律制裁、坚定的执法态度和有力的执法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宽恕政策的实施。为了加强卡特尔执法,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尽快出台宽恕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从被害人权利保护视角看刑事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经由调停人使被害人与加害人面对面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司法机关将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积极解决轻微刑事案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的实践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一定认可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笔者尝试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角度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些许分析,以期对推进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