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知根据哪条理由,美国有权一年一度 地发表对别国充满指责性和诬蔑性的 《国别人权报告》。美国究竟从哪里获得“统管”普天下“人权”的权利呢? 是世界各国政府或老百姓赋予它这种权利吗?但未听说过哪些国家及其人民曾“拜托”过美国代劳此事。 那么,是历史上有什么国际条约或国际协定规定每年必须由美国出面履行这种“点评”他国人权的义务吗?但我们至今对这种规定闻所未闻。 那么,是美国的“人权纪录”胜于他国,有本钱对别人说东道西吗?我们只要随手翻阅一下美国自己媒体的一些公开报道,就可发现,美国的人权纪录不仅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成为全球性的主导价值观念。联合国制定的一系列人权文件,特别是《世界人权宣言》和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支持。中国和美国都公开宣布,赞同联合国阐发的人权理想,愿意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世界人权的发展。为此,两国都参加了许多国际人权公约,并成为联合国下属人权机构的活跃成员。但是,一旦离开对人权的抽象承认,涉及到具体的人权事务,中美两国就表现出巨大的观念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产生于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也可能产生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时候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无视有关国际法公约 ,恣意践踏南联盟人民人权的行径 ,充分暴露了美国人权外交的虚伪性和两重性 ,也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美国“世界人权警察”的险恶用心。美国人权的外交政策 ,究其实质不过是其推进世界霸权的一块恍子 ,是美国及其盟友的人权 ,是对其他国家的“强权”、“霸权”。剖析美国人权外交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双重的人权标准“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 ,这些观点是美国双重人权标准的生动写照。美国历来标榜自己是“人权的卫道士” ,但在国际社会却一贯…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国际人权两以约是国际社会在人权保护方面最重要的两个公约。两公约诉产生过程,内容和执行体系,都表明国际社会在人权保护领域既普遍的共识,也有尖锐的分歧。两公约本身即是求同存异的产物,它是尽可能地融合了东西方国家对人权的不同理解,充实和发展了《联合国宪章》中关于基本人权的内容和为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是,人权进行国际法领域,并不意味着可以把人权作为攻击或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借口不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大肆推行人权外交,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把人权问题作为推行其国际战略和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手段,攻击别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以人权的卫道士自居,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的内政,企图把西方的一套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观强加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权问题成为它们大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一根大棒。一、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标准  当今世界主要有两种社会制度。我们期望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能和平共处、和平竞争,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钟石 《瞭望》2001,(11)
2月2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 了《2000年国别人权报告》, 该报告以“人权卫士”的姿态评判世界上195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其中包括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无端指责,从而在新世纪第一春拉开了人权对抗的序幕。但是同以往一样,报告一经问世,便成为众矢之的,遭到各国普遍谴责,国际社会以此来回敬美国的霸权行径。 美国国务院一年一度的《别国人权报告》至今已发至第25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日前发表的《2000年国别人权报告》前言中宛如一个救世主,声称1/4世纪以来,这些报告“反映出美国始终非常关心人类的人权状况”,“这些…  相似文献   

7.
4月2日下午,泰国曼谷亚太经社会大厦会议厅中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为期五天的世界人权大会亚洲区域筹备会通过了《曼谷宣言》,取得圆满成功。根据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世界人权大会将于今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这是国际人权领域的一次重要会议。亚洲国家和人民高度重视《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保护和尊重人权的原则。亚洲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勤劳、勇敢、智慧的亚洲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养成了尊重国家、社会、家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关系中各个领域话语权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大。但在某些关键领域仍处于弱势地位,尤其在人权观念领域,中国所倡导的人权观念与西方国家主流的人权观念存在重大分歧。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明历史的国家,而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国家人权的解释并不十分赞同,而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人权理念也不甚了解。正是这种分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未能在人权领域取得与其国际地位相平等的国际话语权。如何谋求在人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在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将于6月14日至2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将回顾和总结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国际人权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与不足,审议人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讨论并通过一项《最后文件》。这是1968年德黑兰世界人权大会之后国际人权领域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人们对这次大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会议能够认真总结联合国几十年来,特别是德黑兰会议以来,维护和促进人权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并为今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提出积极可行的建议和指导方针,以利于所有人民充分享有人权这一崇高理想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和斗争仍在继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较量和斗争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不同人权观念对立的形式。国家解体,民族战争,军事对峙,贸易争端,所有的矛盾和冲突似乎都可以用人权的语言来解释,也似乎都可以从人权问题中找到根源。可以肯定地说,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人权问题和对于人权的不同主张是一条重要战线。而这一条战线的一个新的特点是亚洲国家向一直在国际人权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的人权观提出了挑战。“亚洲国家的人权观”作为与西方世界的人权观不同的声音经常处在人权论战的前沿,这意味着亚洲国家的人权观念和主张已经大张旗鼓地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1.
实现人权价值的主体性,是把握世界人权发展史的一条主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权价值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从作为主体的个体价值到作为主体的社会价值,再从国家层面到国际层面对作为主体的人权价值保障的过程。在人权价值发展史上,由于对"人"的理解不同,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大国固执于个人自由主义的价值表达,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社会发展价值的表达,导致了人权主体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由价值与发展价值、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的冲突。中国人权价值在对世界人权价值发展史中三个基本问题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相结合的人权价值新类型。这种自觉的构建活动在彰显人权价值主体性的同时,使中国人权价值为世界人权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大会上,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阐述了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强烈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清除实现基本人权的各种障碍,以促进各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与基本自由。人权问题关系到世界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切身福利,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自从一九四八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世界各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维护和促进人权方面取得不少成就。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大动干戈的理由和借口,是所谓“维护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但是,北约对南联盟历时50多天的狂轰滥炸,使全世界都清楚地看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的所作所为不是“维护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而是粗暴地践踏人权,制造...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人权领域形势与人权理论研究”讨论会综述今年3月30日,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主持召开了“当前国际人权领域形势与人权理论研究”讨论会。来自中央党校、外交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30...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其人权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政策以美国的价值观和人权模式作为衡量中国人权状况的标准,把人权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一个准则。近些年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利用双边和多边关系不断提出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政治犯”“良心犯”问题、“妇女人权”问题、“宗教自由”问题、法轮功问题等,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本文试作一探讨。一、世界格局和东、西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是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时代根源美国人权外…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4)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不断成为国际社会争议不止的问题,民主法治思想传播、全球人权意识和世界人权思想制度交融产生的全球人权文化在有机结合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人权日趋全球化的局面。关于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如何平衡,成为学界和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克里米亚独立事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站在国际法治的立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我国驻南大使馆的暴行和我国正在分批开展的“三讲”教育,从不同方面深刻地教育我们: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更加重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长期以来,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打着维护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最近,美国又炮制出了一套所谓“新干涉主义”理论,声称“国家主权不及人权重要”,“要为价值观而战”,其实质就是要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西方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权斗争与公民的人权意识黑龙江省社科院金增林国际人权斗争的发展趋势及其新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对提高公民的社会主义人权意识问题给以充分的重视。本文拟从国际人权斗争需要的角度,对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及其提高的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国际人权斗争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世界民族研究,自1979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建立专门学会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成果引起了国内民族理论界的普遍重视。通过这个重要学术领域的开拓,大量的关于世界民族的各种信息、资料、理论探索和分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理论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和深化。但也必须看到,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干扰和影响,致使这一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段空白,造成基础理论薄弱,观念亦趋陈旧,除一些较著名的民族外,对世界大多数的民族,我们都还知之甚少;就是对世界一些重要的或知名的民族,我们对其社会特征、历史条件、经济结构、文化生活、心理素质和民族关系等等,也缺乏深入了解和自己独立的分析和探索,这是和我国所处的地位极不相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世界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权主体、人权权利、人权的经济基础、人权的民主法制保障和人权文明的多样性。其思想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国际人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建设时期的人权理论等。中国社会人权发展中的内外矛盾是该思想发展的动力,全面认识这些因素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