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显斌 《各界》2011,(9):41-44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著称,在争夺汉中战斗中,刘备让刘封出阵。曹操大怒,泼妇骂街道:“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冲向曹操。曹操所谓黄须儿,即曹操的儿子——历史上著名将军曹彰,凭战胜攻取之功,被封为任城王。多年后,唐朝李渊之侄李道宗骁勇善战,李渊也非常高兴,道:“此我李...  相似文献   

2.
杜袭谏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杀了曹操的征西将军夏侯渊,夺取了汉中。曹操大怒,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刘备。当时关中营帅许攸带着他的部下不但不归附曹操,还讲了许多傲慢无理的话。曹操一气之下,决定要先去讨伐许攸。许多火臣劝说曹操召抚许攸,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刘备。曹操一概不听,并且横刀在膝,以戒谏者。杜袭是曹操刚刚任命的驻守关中的留府长史,他也觉得曹操的做法不妥,也来相劝。背操见他进来,不等他开口,就劈头一句:“我的决心已定,你不要再自讨没趣了!”杜袭没  相似文献   

3.
陆士华 《民主》2010,(3):52-52
曹操墓公布之初,美国探索发现频道以《说曹操,1700多年后,曹操到了》为题,报道了高陵考古挖掘成果,文章标题作得令人佩服,一句话带了好几层意思。“说曹操”当然是“曹操到”,如果不是“曹操到”,就不会说这句话。  相似文献   

4.
记苏金伞     
宋洪 《瞭望》1994,(47)
我认识老诗人苏金伞,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40年代初期,我随在河南大学任教的父亲住在伏牛山深处的嵩县潭头镇,那时我刚考上初中,苏金伞是河南大学的体育教师。当时只知道他足球踢得很好,因为中学课本上有清人魏禧写的《大铁椎传》,人们便叫他“大铁椎”。以后,河南大学师生们演京戏,他也经常参加,我就看过他唱的《打渔杀家》、《南阳关》等戏,戏报上还称他是“谭派正宗”。这些是我当时知道的,还有为我所不知道的,便是他已发表了很多新诗。1942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驻扎在豫西的汤恩  相似文献   

5.
求实精神     
田夫 《瞭望》1991,(25)
京剧《曹操与杨修》中有不少惊人之笔,不时令我心潮起伏,感慨良深。然而细一推敲,其实也不必过分为古人担忧,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以古鉴今,汲取教训,当无不可;但若机械比拟,生搬硬套,则未免牵强附会,反失其真,也不符古训“温柔敦厚”之旨了。我认为《曹操与杨修》给人启迪最深的地方就是要有求实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说,曹操兵败赤壁,急于招贤振汉,正是符合客观实际、贯彻求实精神的表现,——这也正是我们从历史上肯定他是起进步作用的主要原因;可是就他与杨修相处的过程来说,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他却屡犯不够求实的错误,而聪明过人的杨修几乎都会识破他的伪装,洞悉他的真情。如果曹操真如剧中所唱的那样“宰相肚里可行  相似文献   

6.
舟自横 《各界》2010,(1):77-79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陈宫基本都是伴随曹操或吕布而出现。曹操行刺暴虐无比的董卓,犹如当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震惊天下。曹操逃亡途中在中牟(今河南中牟)县被抓,而认出他来的正是县令陈宫。心怀忠义、对曹操印象已先入为主的陈宫,并未像个追星族那样扑上去表达敬意。他“熟视曹操,沉吟半晌”,先戳破曹操的谎言,把他收监,“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毛宗岗点评陈宫此举为“细”。而此时的曹操受到如此待遇,心中已猜到几分。  相似文献   

7.
50年代,昆剧《十五贯》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赞叹:“一个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今天,当话剧滑入低谷,一出《魂系何方》,连演百场,振奋人心,大有当年《十五贯》的价值。 请看《魂系何方》所引起的“轰动效应”: 剧终,演员频频谢幕,观众却仍沉浸在戏里,迟迟不站起来。忽地:许多观众涌向舞台,有的拿出说明书,有的掏出笔记本,有的摸出戏票,请演员签名。 散场后的候车站,观众仍在兴奋议论:“这个戏不错,多年没看到了。”“戏正,演员演得也有感情。”“话剧嘛”,就是要这样,能够吸引人。”  相似文献   

8.
易中天 《各界》2011,(10):71-73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倾向性,就是“尊刘贬曹”。如果仅此而己,也没什么不可以。第一,我们又不是曹家后人,何必跟刘家争个对错高低。第二,曹操制造的“冤假错案”不少(比如杀崔琰)。死后被人痛骂,可以算是“报应”。第三,被“冤枉”的历史人物,也不是只有曹操一个。  相似文献   

9.
写这个题目,最初是有感于 5月19日《济南日报》“周 末版”《木牛流马“再生记”》这篇文章。在我的印象中,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也曾谈过这个话题。通过网站搜索,只查到一个标题:《王先生之木牛流马》,1998. 10. 4。《济南日报》报道的是陕南汉中的农民郭统霄,《实话实说》的嘉宾“王先生”不知何许人。但报道中提到一个叫王湔的新疆工学院的高级工程师。看来,《实话实说》中的王先生就是此人了。 《木牛流马“再生记”》一文,追溯了木牛流马的简要历史。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春秋末期的公输般(即鲁班)…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得到了大哥刘备的消息,于是按照他和曹操的约定,封金挂印辞别曹操要去寻找刘备,这就有了脍炙人口的“千里走单骑”和“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评说三国     
陈晋 《瞭望》1991,(48)
刘表于汉末割据荊州,为一方霸主。《三国志》卷6《魏书·刘表传》称刘表“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在此批注道:“虚有其表”。接下来,毛泽东把刘表的——些所作所为同曹操相比:当史家叙述刘表使人杀了几十个投降的人时,毛泽东认为:“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当史家记叙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的曹操、诸葛亮,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两人之间的差异很大。俗谚说:“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俗谚的这种概括,可能大多来自小说《三国演义》。然而考诸正史《三国志》,两人的“脾气”不同之处的确甚多,用人的标准和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曹操选人,重才不重德。公开发令说:“若必廉士而后用,则齐桓何以霸世?”所以,对“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  相似文献   

13.
搞戏多年,习惯拿“戏”的标准去衡量生活,希望日常生活之“戏”,也要先有“远铺垫”,再有“近铺垫”,最后才掀起高潮……以这样的情绪观察现实生活,此心便经常静谧得有似“古井无波”。也怪,有一次在人民剧场,我却发现了一种戏外之“戏”,它突如其来,也全无铺垫,可硬是让人铭心刻腑。原来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我剧人平时不屑一顾的东西——朴素。  相似文献   

14.
邵华 《瞭望》1985,(31)
我虽然演了三十六年戏,但是让我演祁老爷子,我感到负担很重。一是我原籍浙江,一张嘴就怕“露馅”,因此,以前青艺排北京的戏,我就主动靠边站。这次是硬着头皮上。幸好有林汝为、李婉芬、“四大爷”、“白巡长”为我把场把关。家里还有个“保镖”——老伴林子丹,她是个老北京,也是老演员。二是过去我演的多半是老态龙钟的老人,而祁老太爷爱憎分明,是个倔强的老人。为了把老爷子的戏演好,我尽力琢磨剧中人的脾气秉性,在“善、诚、挚、抗”四字上做文章。后来  相似文献   

15.
有些情节大体一致的故事,读起来觉得形式和内容都有差别。 一、《三国志》的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指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相似文献   

16.
台词太干净了戏未必好看,但“粗口”泛滥的戏显然难登大雅之堂,还得讲究恰如其分。 加演3场之后,话剧《厕所》在北京天桥剧场的演出告一段落。 大幕虽已落下,但有关《厕所》的种种争论并没有停歇。从该剧上演就随之而来的批评与赞扬,已经使《厕所》成了今年戏剧舞台上毁誉参半的作品。 对于《厕所》的指责集中在一个问题上——“粗口”。《厕所》被批评的“粗口”主要集中在第三幕。在第  相似文献   

17.
“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说诸葛亮给刘备当军师不久,三次火攻曹操,大获全胜,既立下了汗马功劳,又展示了军事才能。“三把火”被后人用来比喻新官上任先要干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8.
曹操墓是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魏晋以后,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以至文学家、地理学家都对曹操墓很感兴趣。曹操墓成为历史之谜的过程,已远远超过曹操墓本身的价值,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因此,考察踏访曹操墓,实际上是对一种历史文化的探谜过程。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病逝洛阳,灵柩运回邺城,葬在高陵,就是曹操在《遗令》中所说的“西陵”。从唐以前过邺文人留下的大量诗文看,有不少诗人在邺城上的铜雀台面对西陵抒发感情,未见提出墓的真伪问题。到了宋代,曹操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了奸臣,曹操墓也成为人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与其他四经相比是"五经"中能够更直接、全面了解汉中及其他地域文化的文本。以汉代《诗经》学中关于汉中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背景为基础,着重分析其中涉及到汉中地域及其他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特征形成、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探求汉代《诗经》学与汉中文化之间关系,并揭示汉代《诗经》学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拜读师纶《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愿与师纶切磋。 其一,师纶用曹操说的:“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这句话作为依据,认为曹操选人重才不重德,忽略了曹操讲这句话的历史背景。东汉以来,世族大地主把持朝政,左右舆论,势力发展很快。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得不拉拢他们,但当他们势力过大而影响到自己的统治时,又不得不抑制他们。当时声誉很高的孔融、杨修都是世族地主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名门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