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双周人物     
《南风窗》2004,(8)
超级鹰派,飞临东亚一向低调的美副总统迪克·切尼最近饱受批评:前总统尼克松的法律顾问约翰·迪安说他"秉性阴险诡秘",隐藏在幕后发号施令,"试图让时光倒流,重新回到总统如帝王的时代";而前白宫反恐顾问理查德·克拉克在夸他沉着冷静的同时,也说他极端保守,笃信美国能独自解决伊拉克问题,却未能认识到基地组织对美国的威胁更加严重。不过迪安等人也意识到:布什并不愚蠢,而是无知,并且包装痕迹非常明显。谁在包装布什?白宫一帮人,切尼隐藏最深。众所周知,布什就任前总共只去过两次外国,对世界局势没什么了解,也不是一个战略思想家。而切尼却多次在白宫担任不同职务,还当过国防部长,手下有10多名外交政策顾问。更重要的是,布什信任和  相似文献   

2.
梁志杰 《南风窗》2010,(15):85-85
<正>或许奥巴马意识到面前的正是苏俄的覆辙,他想在这覆辙上做的,相比苏俄的狼狈撤退,将是美国如何体面地离开阿富汗。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在人事上作出非常高调的动作,把美军驻阿富汗司令麦克里斯特尔撤换。传媒归纳事件源头为麦帅在一向反军方的美国杂志《滚石》的访问中,把美国总统、副总统到驻阿大使的军事政策骂得体无完肤,是一场政治公关灾难。有阴谋论更断言这是麦帅"金蝉脱壳"的奇招,目的在于从没完没了的阿富汗战场退下火线,以保自己作为"长胜将军"、生擒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反恐英雄"。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2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访伊。内贾德对记者宣称:这次访问将开启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并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合作氛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库尔德族人)也应和说:此访具有“历史性”。而在内贾德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说:“此访不会损害美国孤立伊朗的努力”,又称他理解两个邻国的领导人需要会晤,但他强调:这位伊朗总统必须“停止输出恐怖”,  相似文献   

4.
谁才是懒汉?     
石勇 《南风窗》2013,(9):11-11
"福利制度是在养懒汉",这是一个对"再分配"的经典指控。它往往出自政治光谱上的"极右"之口。在美国,如果民主党人说了这句话,或者,在欧洲,如果工党或社会党的人也持此论调,那一定令人吃惊。另外,一个人哪怕恨福利制度恨得咬牙,只要他还是个官或想当官,也不敢公开说出来,因为说民众"懒惰"是不可原谅的政治犯规行为。2012年,罗姆尼和奥巴马争美国总统宝座时,就因口急扯出了一个"47%  相似文献   

5.
布什这八年     
衰征 《当代世界》2009,(1):33-35
时光匆匆,布什总统在白宫的日子已进入倒计时,人们开始盘点他留给美国、留给世界的政治遗产。小布什将是美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一位总统。当被问到感到最失望的事时,他也毫无掩饰地说,自己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之一。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一个世界瞩目的人物,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物.美国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可不少阿拉伯人将他看作是民族英雄;美国人称他独裁、专制,伊拉克人却以100%的支持率拥护他连任总统.萨达姆,这位在伊执政已逾23载的世界风云人物,对许多人来说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7.
自己作主     
美国总统罗斯福要部下办事时,往往是提出自己的意见,让部下自己决定是否办、如何办。一次,他写信劝卫尔·塔夫特出任最高检察长官。信的结尾说:“卫尔,这件事究竟该怎么办,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比如说,当初就没有人替我决定:究竟该随军出征,还是留在首都做海军次长?究竞是做副总统,还是仍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人们最为看好的劳尔接班人,并不是年轻的迪亚斯,而是古巴的"改革沙皇",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穆里略。但穆里略原本光明的政治前途,毁于女儿出走美国一事。总是害怕被上帝带走的南美强人查韦斯,因为癌症和并发症,终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不过,临终之际的他对委内瑞拉明天何去何从,似乎不应有太多的担忧,因为年轻的副总统马杜罗早被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24)
正据说,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是资本的胜利和"吊丝"的胜利。那些长期被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压得喘不过气的"白人直男"们,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但很快就爆发了示威游行。很多人呼喊着"(特朗普)不是我的总统"、"不要种族歧视"等口号。看来,民主越来越不是愿赌服输。我观察到,一些欧洲媒体也没有放弃对特朗普的疑虑。德国新闻网10日称,特朗普被称有"自恋型人格障碍",他今后将控制核武器,如果按下核按钮,那世界可能毁灭。有意思的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兰克在他的《小布什心理传》这本书里,说小布什是一个"对人类有威胁的精神病患者"。他当年发动伊拉克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9)
正国际金融界忧虑,巴西可能成为下一个希腊。巴西的困境印证了前总统费尔南多·卡多佐在回忆录中的感慨:"希望之后总是失望,这是典型的巴西式循环。"4月11日,巴西众议院特别委员会以38∶27表决通过弹劾罗塞夫总统的报告。众议院预计在4月17日投票表决,如果赞成票逾2/3,弹劾案将被送到参议院;若参议院以简单多数赞成,总统将停职最多180天,由已加入反对派的副总统暂代总统职务。若参议院在第二轮表决中有逾2/3支持弹劾,总统则必须下台,由副总统特梅尔(Michel  相似文献   

11.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0,(1):13-13
<正>吉反对派指总统卷入谋杀案据《纽约时报》报道,吉尔吉斯斯坦一位著名的反对派记者死亡,他从6搂的窗户被扔出,手脚都被银色宽胶布绑住。当局说,这位名为根纳季·帕夫柳克的记者2009年12月16日遭袭时正在邻国哈萨克斯坦的商业之都阿拉木图出差,他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12.
危险的偶像     
<正>面对偶像,或是身处某个阵营,人们放弃道德主见,丧失独立判断,在精神上依附,在行动上盲从。这种倾向实际上是专制的温床。贾斯汀·比伯,这位"90后"的加拿大人几年前在美国一夜爆红,人称"流行音乐小天王",在年轻人中享有超高人气,粉丝遍布全球。最近他先是因酒驾和驾照过期被逮捕,获假释后,又传出一张他和朋友在录音棚里一起吮吸舞女双乳的不雅照,再加上平时各种有关比伯的负面新闻,美国人终于不高兴了。数十万美国人在白宫网站上请愿说,比伯是个"危险、鲁莽、败坏、嗑药"的"坏  相似文献   

13.
龚小夏 《南风窗》2010,(17):84-86
<正>在奥巴马上台一年多后,原本希望历史上这第一位黑人总统能够带来种族和谐的人开始陷入失望。2009年1月20日,当奥巴马宣誓就职的时候,绝大多数的选民——包括不少反对他的人——都期待历史上这第一位黑人总统能够将美国带入一个"后种族时代"。也就是说,希望在奴隶制结束140多年之后,种族不再成为一个爆炸性的问题。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种族问题似乎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关于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在林肯未当总统之时,他曾与人合伙开了家小店。有一天,一个妇女买纺织品时多付了几美分。她走后,林肯发觉了,为了退还这几分钱,他步行了6英里路。这是关于林肯的许多故事中的一个,说明他诚实,说明他在钱的问题上一丝不苟。另有一个林肯本人讲的故事。当时,一贯持激进观点的财政部长蔡斯,在发行绿背钞票一事上踌躇起来,他怕有违宪法。而他认为,林肯比他保守,这位一丝不苟的违宪会持什么态度呢?为此,他向林肯作了汇报。  相似文献   

15.
幸运的开始和倒霉的结束,或许是卡特4年总统生涯的最佳概括。被经济和外交两根毒藤绊倒的卡特,卸任后对外交事务格外上心,中东、朝鲜、海地、波黑、古巴……都留下他的斡旋背影。老骥伏枥、退而不休的卡特也因此被美国人雅称为"模范卸任总统"。  相似文献   

16.
类似如下一幕的剧情这些天在不断上演:美国副总统切尼3月20日致电韩国总统卢武铉,解释华盛顿对伊开战的决定。卢武铉告诉切尼,韩国以作为美国的主要盟友为荣,他将在当天晚些时候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表示对美国对伊军事行动的支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驻美国记者在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追问发言人纽兰的新闻,这段视频在网上也很受追捧。记者就美国对钓鱼岛问题所持的立场连环追问,通过提问将美国政府"说一套,做一套"的本质展示了出来。纽兰后来无言以对,只能打断记者的提问,寻求下一个问题。这位记者的表现是非常好的,问题提得逻辑清晰,言之有据,态度上不卑不亢。有很多人夸这位记者英文好,其实这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个难题,你必须去跟不很熟悉甚至有隔阂的人相处、相熟。很重要的一环是:谦虚谨慎。美国总统威尔逊当年在获选新泽西州州长后,在纽约出席一个宴会,主持人介绍他时,称他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这显然是奉承话,对在座的其它人却是不大不小的打击。威尔逊立即起身致谢,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前些日子与一群钓鱼人去加拿大玩,其中一位先生大胆地尝试了一种名叫‘松鼠’的威士忌,据说喝了这种酒的人,就会象松鼠那样去爬树。他喝得太多,虽然没去爬树,却在搭火车时‘爬’错了车厢,原该往北,他上了往南的。朋友们只好电告列车长,请求帮忙。不久,他们接到列车长的回电,说是无能为力,因为车上有13个醉  相似文献   

19.
莫枫 《南风窗》2010,(20):96-96
<正>"有时候,凶手们似乎要追上我们了,我们就四下奔逃,给每个人都留一线生机;说穿了,我们采用的就是羚羊战略。"一名卢旺达大屠杀的幸存者在记者面前如是说。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所搭载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附近被击落,两人同时遇难。本来就深埋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的炸药被引燃,直至轰然爆炸,卢旺达大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俄罗斯的事情,从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比如,如果在美国一个叫比尔的人被逮捕了,无论这个比尔是总统还是实业家,大家都会说,没错,这家伙犯了法。而在俄国,如果一个叫什么斯基的人被逮捕了,无论这个什么斯基是总统还是实业家,那大家就会说,这只是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是魔鬼和天使的斗争,但是对于谁是猫,谁是老鼠,谁是天使,谁是魔鬼,则没有定论。 今日俄罗斯正在热演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当局逮捕的“戏剧”,就是这样。有很多人认为,霍氏被逮捕是罪有应得,不能说他腰包里钱多就让他逍遥于法律之外;而另外的人或许说,这是一场政治斗争,是掌握着专政机器的当局击败了一个实业家而已。此事只是马基雅维利式的权力之争,是强大的国家机器试图剪除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