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坤 《当代贵州》2015,(4):36-37
2014年,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于"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围绕"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以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造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打造中国首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身胜地,旅游工作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2.
李守军 《奋斗》2012,(9):64-64
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总体要求,我们大力实施特色旅游活市战略,以建设旅游名镇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完善接待服务设施,促进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先后投资2.4亿元,实施了江滨浴场改扩建及码头下移、珍宝岛接待中心和珍宝岛、月牙湖、湿地景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乌苏里江第一塔、二战终结地纪念园、虎头要塞广场、十二生肖园、影视基地、乌苏里江广场、湿地栈桥和观光塔等景区景点44个。  相似文献   

3.
赵佳音 《新长征》2021,(4):54-55
旅游业是我省资源禀赋好、关联度大、链条延伸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推动全省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三个五"战略提出,要充分发展特色旅游、打造旅游名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全省旅游产业布局,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魏景亮 《奋斗》2012,(11):64-64
一、求真务实。探索谋划发展新思路 (一)坚持科学理念,定位发展方向。将旅游名镇建设纳入“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之中,同时与牡丹江市实施的“贸旅牵动”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将小镇建设定位为配套、提升镜泊湖景区旅游功能,形成旅游与综合接待服务的优化组合,打造旅游产业龙头的重要举措;将促进“镇”与“景”一体发展,构建“大镜?白湖”旅游格局,作为旅游名镇建设的基本理念。(二)突出创新思想,绘制发展蓝图。以科学规划推进规划设计工作。指挥部先后组织国内外高水平的四家公司开展策划方案竞标.由专家公开评审,形成最终整体方案。目前。项目的总体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省住建厅专家评审。(三)根据发展需要,调整工作思路。以政府牵动、金融支持、招商建设为核心,打造旅游名镇建设新局面,走“建设、管理、运营”三者结合、三者并重的发展之路,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为小镇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奋斗》2011,(5):42-43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伊春旅游业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五年,伊春市紧紧抓住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机,按照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总体部署,着力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市场促销,旅游业收获了骄人的成果.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素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培育发展会展业,建设草原文化旅游大区,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专项旅游,沙漠探险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并提出赋予其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据此,打造并推进呼包鄂会展、节庆、旅游一体化的构想就成为可行性极强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7.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17):42-43
在贵州,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从而使贵州旅游升级换代,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并深度打造贵州休闲经济。促进"镇"与"景"协调发展《当代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贵州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之  相似文献   

8.
南昌旅游业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建设,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体系的形成,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体系的逐步完善,特色旅游商品和饮食文化品牌的形成,以及周边省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休息时间的增长,为南昌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南昌必须打破传统的旅游经营理念,建立主体的旅游格局平台,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推向市场,以特色旅游项目为杠杆,以规范行业行为为抓手,推动旅游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员干部之友》2009,(8):64-64,F0003
巨野县按照“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快速膨胀规模:改革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精品名牌占领市场:培养和选拔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措施”的总体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2,(2):36-38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全国首选冰雪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深入推进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冰雪运动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冰雪旅游知名目的地和冰雪旅游精品线路,让“冷资源”成为“热产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生活(青海)》2012,(7):I0009-I0009
为加大贵德县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推介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贵德县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贵德县旅游局与国内最大的户外徒步旅游组团机构一中国户外资料网青海站合作,从今年6月份至9月份开展“千人徒步满贵德”活动,并于5月20日踩线成功。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8,(7)
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全类型旅游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深入实施"旅游+"战略,高效整合资源,大力推动招商和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上规模、出精品,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13.
重庆旅游发展的“核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行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关键是要创新思路,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建设。当前,重庆旅游行业的“核心战略”就是:围绕“一心两带”目标,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四大精品”。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促进民族旅游业发展,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挖掘潜力,着力打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特色旅游“三张牌”,不断提高民族旅游发展的品位和质量,促使民族旅游成为全县又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受重视旅游业发展.全面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加快“大美青海”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申奥 《世纪桥》2014,(4):4-5
正旅游产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近几年,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对新形势下作为转型升级有效承载的红色旅游业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景点景区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旅游业的发展和知名度得到大力提升。但是,面对我市旅游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偏小的现状,要在有限财力和资源的情况下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应该凭借优势、突出特色、突破重点,抓大、抓强几项特色旅游,以此带动全市旅游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对于贵州来说,是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亦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为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贵州将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中,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8.
特克斯县拥有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实施绿色经济战略以来,在旅游收入方面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特克斯县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文化旅游开发缺少内涵、对旅游资源的投入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与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匹配、对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人才和专业营销管理人才、群众参与度不够主要问题。对此应采取深入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旅游项目;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基础投资力度、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旅游人才;提高农牧民旅游意识,提高民众参与度。开发利用旅游项目,大力开发特克斯县特色旅游资源等措施,从而推动特克斯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疆有着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近年来,新疆在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中积极提炼并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对旅游上市项目、文化项目、商品项目、创A级景区项目、新业态旅游项目的重点扶持,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新疆要立足民族的、历史的、民俗的、自然的特色旅游资源,因地制宜、采取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发旅游精品,树立旅游品牌形象,积极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省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和谐旅游,建设旅游大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