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关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法规概述《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刑法》...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性。民族和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族风俗习惯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其形成过程中就深深地烙下了民族的印迹,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自己独具一格的民族色彩。如苗族的跳月和芦笙会,气氛十分热烈,但与西班牙舞和吉卜赛人的民间舞蹈风味则完全不同。可以说,民族性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上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因此,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构成民族差别的重要因素。只要民族的差别还存在,就必定有反映这种差别的风俗习惯。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新闻、报刊、广播、文学、艺术、出版等部门,在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近几年,也不断出现一些歪曲、丑化少数民族形象,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伤害和刺激少数民族感情的作品和出版物。有的书刊和文章着意夸张、渲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的落后方面,违背史实,胡编乱造。有的文学作品把编造淫荡、乱伦情节说成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歪曲、丑化少数民族。有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戏曲、…  相似文献   

4.
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表现在婚姻、丧葬、节庆、礼仪、娱乐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素质。 风俗习惯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它加以调查研究,乃是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民族的社会历  相似文献   

5.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饮食、居住、服饰、婚姻、生育、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为流行的喜好、  相似文献   

6.
黎族的风俗习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产物,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变迁。尤其是在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黎族的风俗习惯既有可以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也有必须剔除和摈弃的一面。因此,只有对黎族的风俗习惯进行必要的改革,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一、黎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必要性所谓风俗习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各民族大众生产、饮食、居住、服饰、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和文…  相似文献   

7.
布林 《前沿》2008,(1):208-210
民族风俗习惯的变异,受到经济和文化条件变化的影响;一个民族经济和文化条件的改变,会引起这个民族整个文化结构和内容的变化。那么,作为民族精神文化内容之一的民族风俗习惯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经济条件和文化生活的改变总要影响和带动民族风俗习惯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经识别和确定的民 族共有56个,其中55个是少数民 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各有自己 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禁忌。回、 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撤拉、保安、 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 克等10个少数民族都信仰伊斯兰 教,都有共同的清真饮食风俗习惯。 他们的这种风俗习惯来源于伊斯兰 教,而伊斯兰教是一个既注重卫生 又有一定禁忌的宗教。他们最主要 的禁忌源于《古兰经》的明训:“他 (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 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 物”,这些“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 或猪肉──因为它…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就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如何改等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诸位行家。 一、改革的必要 (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巩固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改善民族关系、促进四化建设的全局性的大事。过去,民族问题在我国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今天,民族问题在我国则是搞好四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民族的风俗习惯,又是组成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否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尊重各民族的的感情,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繁荣和发展各民族地区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民族问题。认识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搞好民族地区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对于加强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进步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非常重要。本文就民族风俗习惯与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玉朋 《今日民族》2010,(1):31-32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自己的礼仪。 傣族是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其佛教文化很丰富,佛教风俗与佛教礼俗十分多彩。很多礼仪是从佛教风俗、佛教礼俗中流传下来的。在佛教教义里有教为人处世的、与邻里相处的、夫妻之间相处的、小辈与晚辈之间相处的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互相尊重的和谐内涵。现在,傣族群众仍然保留着入室必脱鞋的风俗,这是一种礼仪,也是傣民族的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20,(3)
生活于高山林间的彝族在其"原始"之中已闪现出了防疫文化的灵韵,并通过传统风俗习惯展现于防疫观念、防疫行为、防疫因素之上。通过对彝族风俗习惯中的防疫文化进行探讨、分析以增强民族自我认知感和推动现代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4个民族。其中越族人(又称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数量约占总人口的87.5%,分布在全国各地,加之历史悠久、文化程度较高,其风俗习惯对其他少数民族有很大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越族来了解一下越南人的衣食住行。表着现代越族男子穿西装,妇女喜欢穿各种颜色的窄袖长施及黑、白色宽腿长裤。在农村,越族男女大都穿褐色、黑色或白色窄袖无领对襟上衣,着黑白色宽腿长裤。劳动时,男子喜戴帆布硬壳安南军帽,妇女多头戴葵叶和竹篱编织的圆锥帽,而且赤足。平时,城市居民多穿木制或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禁忌。民族禁忌,是民族传承极为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从属于心意民俗的范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不论是比较先进的还是比较落后的,也不论其处于何种社会发展形态,似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某些禁忌。这一习俗现象,有的可能来源于宗教的教规,有的可能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相联系,还有的可能出于某种忌讳或认为应该避免的事情。历史证明,我国少数民族的禁忌,大多是与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着直接联系。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什么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关于幸福的一个概念。它或小、或大、或多、或少,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普通人的警察,他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有人说:警察是冷血,他们不配谈幸福;有人说:警察是工作饕餮,他们懂得什么叫幸福?这样说的人恰  相似文献   

17.
红色之旅的景区景点,指的是全国各地的革命圣地、遗址、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发展红色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举措。探访红色历史,寻找伟人足迹,将会激起我们的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我们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竭尽全力。红色旅游,是对新一代进行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如今的年轻人甜里生蜜里长,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昨天,不知我们的父辈祖辈如何历尽艰难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沿着先辈的足迹走一走,饮水思源,忆苦思甜,会更有利于他们茁壮成长,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接班。红色旅游要和风光旅游、生态…  相似文献   

18.
“代表们穿着本民族有服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持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携带着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以尊贵的民族身份来到首都参加各民族自己的国庆节,像这样规模的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开端。” ──《人民日报》1950年9月30日社论  相似文献   

19.
浅谈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过程”。据此说来,“民族意识”就是“意识到了”的民族存在,是民族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民族特点的综合反映。不是由于人们具有民族意识,才属于某一民族共同体,而是由于人们属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才产生民族意识。 一、民族意识的概念及本质 所谓“民族意识”,是人们对自己民族属性的觉悟,它包含着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以及现实行为和特性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民族自尊心,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出现了民族之后的产物,是民族社会的群体意识,只要民族存在,就有民族意识,它是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的。民族意识也和一般意识一样有一个由朦胧到觉醒,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最初作为一定族体的人们只是对故乡、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朴素感情,随着族际交往的发生和发展,民族意识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一个民族除了上述那些朴素的感情以外,还表现出对自己的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等有代表性特征的热爱和理论上的强调以及对本民族的存亡和发展的道德业务和责任感的复杂感清。 民族意识的本质是民族整体生存意识,这里我们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个实行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制度,至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里,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是奇怪的。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一些人的头脑里,这个问题却成了杂七杂八的一笔糊涂账了。以前就有某位“理论家”提出奴隶制等不同社会形态都有公有制的说法,现在又有“共同所有制”、“公众所有制”等所谓公有制的新解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所有制和股份制企业,都叫做公有制。经过这样一番演绎,他们就可以指鹿为马,把私有制说成公有制,冲破姓“公”姓“私”的界限,不问姓“社”姓“资”的前途,再搞私有化就简单得多了。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