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务型组织是一种在任务完成之后就必须加以解散的组织,而且与常规组织不同,它也能够在任务完成后自觉地进入解散进程。在解散过程中,应当处理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机构的解散和人员的解散两个方面。比较而言,机构的解散是相对容易一些的,而人员的解散则要复杂得多。对于任务型组织而言,人员的解散应当被理解成“人员的走向”,只有这样,组织才会主动地对人员的未来前景作出规划和安排。  相似文献   

2.
自组织理论是一种系统理论,它最初针对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生命体的结构,后来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又扩展至数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传播学研究,分析网络人肉搜索现象是学术探索的一次尝试。自组织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广泛,以“铜须门”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人肉搜索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我们能够为处理人肉搜索现象及其类似的网络舆论事件寻找出更好的解决途经。  相似文献   

3.
任务型组织作为一种承担紧迫的、重大的和一次性任务的组织形式在其任务完成后就会归于解散。但是,任务型组织的解散并不是简单地作出宣布就完结了事,而是一个需要做好一系列后续工作的过程。其中,对组织完成任务经验的总结、对组织成员的表彰和合理安排以及组织的注销、延展,是任务型组织解散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的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任务型组织是因处理特殊任务的需要而设立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现实中,存在着任务型组织成立容易解散难的问题,往往是在任务完成之后,组织却无法得到及时解散。为了在任务完成之后顺利地实现组织的解散,任务型组织在承担任务的后期需要成立起专门的组织解散责任小组,切实地负起任务型组织解散的责任。这个小组在人员构成上要有代表性,在运行方式上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治组织,这是由其内在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跨国公司在参与政治过程、实现政治利益的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特定的政治形态.跨国公司因利益实现机制的差异表现为积极型、动员型、冷漠型和厌倦型四种不同的政治形态,不同的政治形态又决定了跨国公司的政治参与的策略选择和参与途径.除利益实现机制之外,跨国公司的政治形态还受到国家开放程度、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竞争能力等多维因素的影响.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又使得跨国公司表现出多元化和动态化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6.
组织的正式权力系统是组织关系的骨架,它首先表现为具有整体性的、包含代表权、目标权、决策权、规则权、行为支配权、奖惩权、分配权等内容在内的"组织权力"系统。组织的权力系统在控制原则、效率原则及社会化原则的支配下结构化为"组织结构性权力"系统。组织具有其政治外观,包括独占型、法理型、分权型、参与型及无政府型等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7.
流程型组织是一种能够快速应变、高效运行的组织结构,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流程型组织运用面向业务流程的思维方式,在传统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中心、运营中心和流程协调委员会,实现人、财、物、组织、信息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组织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全面分析“两新”组织发展情况基础上,对开展“两新”组织统战工作的内容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民间组织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民间组织或叫非政府组织,英文全称是Non-Governm 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或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简称NPO),也叫Third sector(第三部门)。它指的是那些具有组织性、非政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与经济组织之外的非政治组织形态。非政治组织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群体现象。我国官方把这一类组织称为“民间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类社会组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间组织迅猛发展。截至2003年…  相似文献   

10.
于峰 《工会论坛》2006,12(2):72-72,10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典型的直线职能型组织形式,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这种结构的缺陷日渐暴露。为了缓解银行内部交易费用增加的压力,通过改革创新银行的组织结构成为必然。这种创新包括确立“科层制”结构,建立扁平化、柔性化、合作以及以人为本的新型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葡萄牙1996年<行政程序法>对行政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分为"行政行为的有效"、"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非有效性"、"行政行为的废止"和"行政行为的执行"五个部分.其在形式与内容上皆较为科学与完备,对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行政行为部分或单行行政行为法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法总则》虽然规定数据受法律保护,但第一百二十七条并未明确数据的民法属性,而是以转致条款的形式留给其他法律确认。在法律概念上,“数据信息”相对于“数据”“衍生数据”“数据符号”更具优势。数据信息的基本特性主要是价值性、确定性、独立性、非公开性。从民事权利客体的外在特征确认数据信息为物权客体中物的范畴,从所有权结构论证数据信息设立绝对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进城农民群体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其规模大、结构复杂、衔接城乡,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对其内在结构的探索并不充分。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两步聚类方法探索进城农民群体的内在群体结构实质发现,进城农民群体内在"自动"分化为两个群体——"成长型"和"成熟型",相对于"成熟型"进城农民,"成长型"进城农民群体人力资本更高、社会资本较低、工作和收入较稳定、市民意识更强。两个群体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工作形式与收入"、"身份定位与认识"四个方面总体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代思想上 ,孔子关于道德教育之内容的论述是最为丰富的 ,其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在孔子那里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一切具体的道德规范 ,都隶属于“仁”或由“仁”推理而来。因此 ,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就必须围绕“仁”这一核心展开。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 ,而且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 :学思并重、省察克治、因人施教、身体力行等等。今天的人们应当以辨证的眼光 ,客观地分析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之所在 ,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然后再作出肯定什么 ,否定什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云南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朋辈行为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朋辈的日常行为从总体上而言,偏常是较为明显的,有三类滥用新型毒品群体与日常行为指标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是"h igh"妹朋辈群体大部分指标值高于公司职员朋辈群体,在"与人发生非婚性关系"上,甚至高于无业者群体朋辈;二是公司职员朋辈群体整体指标平均值最低,接近于正常水平,但在"喝酒"指标上赋值最高。三是无业者朋辈群体偏常行为最为明显,在"偷盗"、"抽烟"、"打架斗殴"、"谈论过自杀"、"尝试过自杀"几个指标上赋值最高;因此,要加强对上述三类群体接触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的道德修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早期儒家的一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典籍,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且居四书之首。《大学》的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二者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大学》围绕“三纲八目”构建了一套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体系,同时也蕴含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就公共管理的“约束条件”、“治理机制”抑或“行动策略”等而言,皆存在明显的刻意或无意的模糊性;影响到政府治理实践的各个环节(譬如决纂、执行与评估)与维度(譬如环境、制度、组织、机制与主体)。所谓“模糊性治理”(Ambiguous Governing)是指当政府面对困境性的(譬如政策方案不成熟)、可争议性的政策议题,或者为应对价值或伦理上的两难情形,在治理机制、政策工具或行动策略上表现出来的具有“诠释灵活性”、“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不连贯性”或“不一致性”等特性的公共管理模式。在政府治理实践中,“模糊性治理”是一种惯常的现象;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崭新的公共管理叙事和考察公共管理的大理论。在法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学界曾就“模糊性及其对政府治理的影响”进行过较多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其理论系谱,以建构符合本土实践且同国际学界接轨的模糊性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在杭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高校应立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从"B-Basic基础"、"K-Know了解"、"R-Respect尊重"、"S-Serve服务"、"L-Lead引导"入手,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为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和实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和"与"争"分别是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的基点,不同价值基点的认可,使中西方做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中国传统法重"德治"、"民本"、"无讼"、"等级有序",而西方传统法注重"法治"、"人本"、"正义"以及"人人平等",这最终促使中西方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法律文化,并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法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规范中的和谐思想有很多。“德”沟通“天”与“人”,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充当着黏合剂的角色,可以说其周身散发着“和谐”元素的气息;“礼”从调整血缘亲属的关系入手强调“分”、“别”、“异”,目的仍在“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蕴含了大量的“公有”、“公平”、“平等”、“平均”等和谐元素;仁是儒家推行“仁政”的基础,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和谐;中庸主义体现了求和谐、求适时、求合宜、求稳定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