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杂志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业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大众传媒的繁盛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个大众与传媒联袂狂欢中,女性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女性的性别意识、文化观念、话语权、以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角色在何种程度上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大众文化所传播的性别文化观念又怎样对受众产生影响?本文拟从当代杂志这种主要的大众传媒入手,揭示潜藏于其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并就相关社会效应以及女性形象的重塑展开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中的语言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形式及语言所发挥的效果。为了提高节目收视(收听)率,大众传媒在传播语言中融入大量方言土语及外来语,甚至专门创办具有个性化语言特色的节目以吸引受众。从传播模式、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传媒理念等角度看,语言交融大大增强了大众传播效果。但同时,语言交融给大众传播带来种种不良倾向,如:传播内容媚俗化、传媒社会责任产生偏离等。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沟通受众、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标题的制作一向被新闻工作者看重。尤其是当今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标题上更是绞尽脑汁,从而达到先声夺人,吸引受众的目的。那么,各大众传媒是如何用新闻标题吸引受众、争夺受众的?新时期的新闻标题有哪些特色?它的发展态势又怎样?  相似文献   

4.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13,(11):57-58
面对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大受众在选择接受信息时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受众选择接受或者排斥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本文试图从受众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两个维度来探讨受众心理需求对新闻传播的“靶向定位”,从而在新闻传播上构建一个需求——满足路径.藉此路径对新闻选择的原则、标准进行必要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隐性采访是近年来受到新闻记者普遍青睐的新闻采访形式.由于通过隐性采访这种采访手段采获的新闻具有形式的新颖多样、内容的新鲜独特等特点而受到受众的欢迎,成为大众传媒经常采用的新闻样式.但由于相关法规的缺乏,新闻记者在开展隐性采访时,经常会遇到诸多法律困惑:通过隐性采访采获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法庭合法证据使用,隐性采访实施过程中是否可以采用引诱手段,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时如何隐身等等.在没有专门法规定的情况下,探讨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相关规定合法开展隐性采访的方法和途径,对于隐性采访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传播者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以传播效果为中心的,而受众的接受又是传播效果得以实现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受众接受的重要性入手,指出: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不单纯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也不是信息的主动的制造者,而是一个能够自由地面对信息的制约者与反馈者。因此,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既不是受众思维的完全的控制者,也不是完全顺从于受众的谄媚者,而应该是一个能够控制信息的舆论引导者。由此我们得出,新闻传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立足受众,为受而传,以报道真实新闻事实为基本前提,以关注受众的需要和利益为基础,引导受众从单纯的对利益的关心和追求升华到理性认知的层面,从而实现健康、有效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影票房和网络评分是衡量电影产业中受众反应的重要指标。经统计学的定量分析表明,2002至2013年每年票房排名前二的国产影片,其影片票房与网络评分存在线性关系。受众是具有差异性的群体,其观影过程是复杂的解码过程,经历着各自情感的共鸣或者间离。电影的受众群体应区分为专业化的观众和大众化的观众,两者有着不同的逻辑、表述不同的话语、对票房与评分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了解受众的心态与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腐败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传媒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分析美国大众传媒监督的法律、判例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众传媒监督在控制腐败机制中的形式与本质。因此,要重视大众传媒监督,使其在反腐败中充分发挥功用,并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闻面对娱乐化该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的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新闻的娱乐化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从另一方面看,新闻的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传媒对司法行为的负面报道亟待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媒对司法行为的负面报道是当下法治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助推器。然而,大众传媒对司法行为的负面报道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法治的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则会引发对法律、法规的怀疑、藐视和抗拒等消极反应。在实际报道中,屡屡出现的各种不规范和不符合法治精神的现象表明,相关报道规范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1.
浅论媒介与女性形象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性别误解,树立正确的性别印象。这就需要用"性别误解"这一概念取代"性别歧视",目的在于变性别等级为性别差异。广告和影视作品中流露的"性别误解",强化或改变了受众的性别印象,而受众的性别印象又是媒介表达的动力和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起了强大的作用,因此也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性别误解不仅仅是女性自身发展的障碍,也阻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可以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促进女性性别误解的改变,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力是最为广泛和深远的,而以案件报道为主的法制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又往往在各电视台名列前茅。一项权威收视调查显示,法制节目的忠实观众年龄相对集中在14岁到35岁之间,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法制节目的观众构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倡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推崇互敬互爱、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特别重视群体,重视伦理,重视社会人格,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重视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以上所述传统德育思想中的这些精华,应该发扬光大,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十分有益.同时也会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闻和宣传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都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传播活动,但有着同构不同质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传播目的不同,发挥的社会功能不同.作为新闻,传播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这是一种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变化的陈述性信息,它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至于新闻事实背后隐藏的观点,只能由受众判断和体悟;而宣传是凭借宣传方精心筛选的、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客观事实来传播一定的观念、思想、倾向,从而说服受众接受,以达到影响受众行为的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是“说教”、“引导”和“劝服”.  相似文献   

15.
邹永辉 《法制与社会》2013,(28):255-256
随着信息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一方面,它迅速而广泛地向社会传输丰富的信息,对社会信息的共享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暴力、色情、毒品、赌博等不良内容充斥在整个大众传媒之中,并通过电视、电影、新闻、音乐、广告、网络等形式来散播。这些内容具有刺激性、易模仿性、易受注意性、毒害性等特征,使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异,甚至在生活中模仿某些暴力行为直接导致犯罪。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对青少年及暴力犯罪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这四个方面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连续扩招,传统德育的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大学生群体结构、身心特点的变化,因此,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呈现出重价值知识、轻价值体验,重价值批判、轻价值选择,重价值应然、轻价值冲突,重宏大叙事、轻日常表现等几种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价值观教育理念的本本主义、教育内容的官僚主义、教育过程的本位主义、教育评价的形式主义等。在厘清缘由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价值观教育应从开放德育的视角,推动高校价值观教育内容和培育方法的更新和改善:聚焦大学生的价值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合理安排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澄清教育,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能力;提供价值体验的空间,使价值观内化到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系中。唯此,才能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德育理论和模式之路。  相似文献   

18.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重法律规则的宣讲技巧,同时,应对学生受众群体讲授法律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二者的精巧结合构成案例教学法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网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的优势和长处我们有目共睹,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众人皆知,尤其是对成教脱产学生(在这特指和普通正规教育学生的教学模式一样的在校脱产学习、生活、住宿的成教全日制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教育群体的影响更为严峻。我们如何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网络心态,正确地对待网络,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促进其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网络德育的新目标和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企业外部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消费者群体权益保护的关键,文章从企业法律责任、企业外部法律责任、消费者群体利益三个概念的分析出发,明确了企业外部法律责任与消费者群体权益维护之间的联系,并主张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针对消费者群体权益保护内容单独规定企业外部法律责任,在责任内容设置、责任履行的监督上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