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祥涛 《党建文汇》2008,(1):43-43
毛泽东一生节俭。 毛泽东的睡衣是一件棉织品,他特别喜欢。整整用了20年。睡衣破了补,补了又破,反复多次,最后工作人员觉得实在太旧了,就要求换一件新的,但毛泽东不同意。他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丁叠补丁的好穿。”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时,已经补了73个补丁。  相似文献   

2.
<正>周恩来一生十分节俭、节约,从不浪费。周恩来生前夜里和早晚起床总是穿着一件毛巾浴衣,时间长了,早已磨得像"纱衣"一样,但他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一直穿在身上,就是不肯换掉。甚至出国访问时,他穿的也是打补丁的内衣。一次访问途中,他的内衣脏了,被拿到我国驻外使馆去洗。大使夫人看到他陈旧的内衣后,流下了难过的眼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2,(12):24-24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新闻:毛泽东主席会见应邀回国访问的美籍华人李振翩教授夫妇,并配发了一幅毛泽东与李振翩亲切交谈的照片。从照片上看,毛泽东的表情极为关切,而李振翩则轻松笑谈着。李振翩是什么人,毛泽东为什么要邀请他回国访问?这张照片后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文起 《实践》2006,(8):47-47
1966年的秋天,一天周恩来总理接见学生代表,和青年学生一起进餐,饭菜一人一份,主食是大米饭,周总理把撒在饭桌上米粒全部拣起来吃了,使学生深受感动,纷纷效仿,也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拣起来吃了下去。还有一次,周总理到灾区视察和灾民一起吃饭,喝完粥还不忘用馍把碗底儿擦一擦。他一件睡衣穿了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他崇尚节俭,以节俭为乐,以节俭为荣,始终过着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看见周恩来停住了脚步,上下打量他,问:‘是不是嫌我穿得太洋气?’ 毛泽东对警卫员说:‘这次我们去重庆,可能被扣押,坐大牢,甚至杀头……’ 毛泽东出席完蒋介石的晚宴后,正在翻阅报纸。突然,蒋介石的卫士进来说:‘你们三人出去,把毛先生留在这里’ 毛泽东对美国包瑞德说:‘捆住手脚的官不好做,我们不做。要做,就得放开手放开脚,自由自在地做,……’  相似文献   

6.
1954年,毛主席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时,身穿的是一条屁股上扎满了罗纹补丁、膝盖等处磨得发白的裤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外宾要见我毛泽东,还是要看我穿的啥?”通过毛主席的“补丁裤”,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毛主席在外交接待中一贯保持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务实实效的精神。这也为我们的公务接待定了一个很好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邓林 《新湘评论》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8.
邓林 《学习导报》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说:“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这件事总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1954年,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办公桌上,放了一块黄黑色的铀矿标本。他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这玩意儿,怎么能造原子弹呢?”周恩来:“要请专家给我们上一课!”何长工:“主席,我是个二等残废,跛子爬不了山,你怎么叫我去地质部呢?”毛泽东笑道:“李四光是全国地质大军的司令,你是政委嘛!地质情况不明,矿产资料不清,第一个五年计划怎么干?听说你干得很起劲嘛!看,你们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这是…  相似文献   

10.
万伯翱 《学习导报》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11.
万伯翱 《新湘评论》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12.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1995,(10)
毛泽东散步不走回头路张耀祠的职责是保卫毛泽东、保卫中共中央,负责安排毛泽东的衣、食、住、行。多年来,他生活在毛泽东身边。我向他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尔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观看现在许多关于毛泽东的电影,你觉得演得像不像?他爽朗地大笑起来说;“又像,又不...  相似文献   

14.
龙之剑 《前线》2014,(3):112-112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家底”里翻了又翻,竞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常对人说,人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辩证法的规律,他又说,人如果都不死,孔老夫子现在还活着,该有2500岁了吧?那世界该成什么样子了呢?他曾对护士长吴旭君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可以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4,(11)
<正>焦裕禄清贫一生,廉洁奉公,是清正廉洁的典范。当有人提出改善办公条件时,他告诫大家:"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当大家看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要给他救济时,他坚决地拒绝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当无意间听到儿子"看白戏"时,他专门召开家庭会议教育子女,并亲自主持起草了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的"十不准"文件;他大冷天只穿了件空心袄,连件秋衣都没套,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用的是缝了42个补丁的被子和36个补丁的褥子,就连他生前最后一次探家的400元钱,都是找县长程世平借的……焦裕禄同志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  相似文献   

17.
中山装     
《学习导报》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8.
正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几件"存货"里翻了又翻,选了又选,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中山装     
《新湘评论》2010,(7):50-50
毛泽东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着一件特殊的中山装,这件衣服长76厘米,上衣两袖从腋下起全部剪开,衣服多处沽有污渍。也就是这件中山装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20.
刘诚龙 《廉政瞭望》2014,(23):77-77
晚清潘祖荫见人便夸某提督忠肝义胆,人问“此人战绩若何”?潘日“不甚清楚”;人问“此人状貌若何”?潘云“没见过他”;人问“那何以夸他好”?潘说“他送我的鼻烟壶很好”。收了人家钱,便使劲替人家刷屏点赞送金笔,阅读评论增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