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腾讯QQ和奇虎360在网上开战,2010年9月,360推出隐私保护器拉开了与腾讯的大战序幕。10月,腾讯联合多家公司发出联合声明声讨360。360随即推出扣扣保镖屏蔽QQ广告。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称: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将腾讯和360的纷争推向顶峰,也将用户推向选择的十字路口。这场被称为互联网历史上最惨烈的竞争涉及技术冲突、商业伦理、法律规制等诸多层面,引起广泛关注。11月10日,在工信部等部门的积极干预下,腾讯与360已经兼容。11月21日,腾讯网和360公司分别发布了道歉信。  相似文献   

2.
腾讯诉360公司不正当竞争案直接起因于360安全卫士宣布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称腾讯QQ涉嫌窥探用户隐私。  相似文献   

3.
腾讯公司与奇虎公司因奇虎公司360隐私保护器涉嫌商业诋毁引发诉讼,经两审,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本文就该判决所涉及的“商业诋毁与先予执行”、“商业诋毁与违法成本”、“类似事件中国家行政机关的主动介入”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互联网领域的法律环境优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腾讯2010年11月3日发布致用户的一封信,称“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时,腾讯的用户真正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要么卸载360软件,要么QQ软件被停止运行。两家公司在用户电脑上公然打架,舆论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5.
通过telnet命令返回的代码仅为推论,只能作为证明涉案软件使用情况的初步证据,该推论自可被相反的推论证伪,证明“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仍是软件著作权纠纷举证的核心.软件的使用者应是其实际控制和使用者,而当软件复制行为实施者和软件的商业使用者分离时,要求软件商业使用者承担责任并不要求其实际实施了复制行为.  相似文献   

6.
房桂屹 《法制与社会》2012,(22):267-268
本文叙述了从360与QQ大战起源看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软件著作权人的权利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商界如战场.对这类说法,耳朵听得也许磨出了茧子,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切身体验商战残酷的并不多.常见的情况刚好相反,商战的硝烟越是弥漫,消费者越容易渔翁得利.不过,商战的战火,难免也会殃及百姓的. 庞大的市场原本可以同生存同发展,360软件与QQ却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3日下午,腾讯公司向其用户发布一封公开信,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消费者只有在360的产品与QQ之间二选一.而360立即回应表示,将推出措施保证360和QQ同时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易补生 《法人》2010,(11):15-15
日前,电脑同时安装了腾讯QQ软件和360安全卫士软件的用户,都被无端卷入了一场混战之中。只要你一打开电脑,两家公司几乎就会同时弹出小窗口攻击对方,强迫你看他们“互掐”。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国外案例,以"微软浏览器垄断案"以及腾讯公司与360公司的商业纠纷为例,探讨软件保护的法律盲区,并做出结论:软件不仅需要保护著作权,同时为了避免垄断,还需保护计算机用户在其计算机上自由选择所需软件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 2013年3月20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粤高院”)对奇虎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简称“奇虎诉腾讯案”)作出一审判决’。该案涉及腾讯与奇虎因互联网安全软件领域的恶性竞争而引发腾讯在2010年11月3日要求其QQ软件用户删除奇虎360软件,否则无法使用QQ软件。这种“二选一”的做法引发各界批评,  相似文献   

11.
启程 《检察风云》2010,(23):64-65
2010年最受瞩目的年度新闻事件莫过于360与腾讯QQ的商业战争。目前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双方处于和解状态。此战的程度之烈、招数之绝、波及之广无不令人瞠目。舆论已经注意到,3Q之战的真正焦点在于公众隐私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搭售行为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及隐蔽性,其兼具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通过分析“奇虎360”诉“腾讯”垄断案,指出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和创新保护需要新思路,引入类似于商业方法专利的短期保护,着重企业行为对创新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沈萌 《法制与社会》2011,(28):292-293
谷歌、Facebook、腾讯QQ相继被爆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这些无疑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侵害网络隐私权最厉害、最隐形的凶手不是个人,而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商业组织。所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咖强对于商业组织的约束,对于保护网络隐私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没有任何被逼迫的消费是值得尊敬的,没有任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垄断是值得同情的,当我的电脑我却不能做主时,所有附裁其上的商业攻伐与道义纷争,都是站不住脚和面目可疑的。这就是360大战腾讯QQ.留给公众的大致印象。  相似文献   

15.
对于网络环境下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往往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之规定,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作为判断涉案商业行为“正当”与否的关键标准。但是具体适用时,又往往存在混淆“道德”与“商业道德”、竞争法的“诚实信用”与民法的“诚实信用”等问题,并最终出现借助法官的“道德感”评判商业行为“正当”与否的情;兄。以“西度vs360”不正当竞争案件为背景,讨论网络不正当竞争中竞争关系的界定及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的影响,“商誉诋毁”的认定标准及安全类软件商业诋毁认定中“商业性言论自由”与“市场信息秩序”的价值平衡等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范畴之一,“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成为发展之必然.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横跨“公私”两大领域的这种“复合性”事实,使公私法“整合”保护模式成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发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晔 《科技与法律》2007,(4):107-110
问:软件和商业方法可以申请为专利吗?“商业方法专利”是专利吗? 答:对于软件开发企业而言,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会积极寻求相关的保护方式。多年的实践已经让多数软件企业或软件开发者明白,软件的保护是以知识产权法为主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telnet命令返回的代码仅为推论,只能作为证明涉案软件使用情况的初步证据,该推论自可被相反的推论证伪,证明"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仍是软件著作权纠纷举证的核心。软件的使用者应是其实际控制和使用者,而当软件复制行为实施者和软件的商业使用者分离时,要求软件商业使用者承担责任并不要求其实际实施了复制行为。  相似文献   

19.
[案情] “安顺地戏”是一种地方戏剧,2006年6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张艺谋导演、张伟平制片、新画面公司摄制的影片《千里走单骑》出现了“安顺地戏”表演片段,拍摄的剧情将其称为“云南面具戏”.原告诉称,被告歪曲了“安顺地戏”,侵犯了其署名权. 法院经审理认为,“安顺地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依法受到国家的保护、保存.安顺文体局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提起诉讼.涉案电影的民事责任主体应是新画面公司,而非张艺谋、张伟平等人.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至11月初,我国两个大型网络企业腾讯和360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至少有6亿QQ注册用户和2亿360安全软件用户被卷入事件当中。冲突最终以工业与信息化部的介入并强制叫停而终结,然而引发我国网民对隐私权的维权思潮和对我国软件用户隐私权的民事立法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此次事件的独特角度的切入,对我国软件用户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