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谭毅 《青年探索》2014,(6):90-93
民粹主义是当前中国值得警惕的一种思潮。在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上出现了网络民粹主义行为。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着深刻的现实社会根源,广泛的人群基础和开阔的价值空间。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造谣、传谣,盲目转发和盲目崇信,"人肉搜索",精英敌视等表现形式。这些行为负面影响极大,必须对其进行管控。既要及时制止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又要从根本上通过社会经济改革,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培育主流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等手段,根除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存在的制度、社会和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2.
陶文昭 《人民论坛》2012,(22):64-65
当今中国的民粹主义,是民生时代的民粹主义,是民权时代的民粹主义,是网络时代的民粹主义。对于民粹思潮无须妖魔化或崇高化,多元思潮平衡共存是社会生态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在正反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推动主要体现在民粹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倾向、民粹主义核心观念的流变、民粹主义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民粹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等方面。而民粹主义所含有的反智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错误思想则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民粹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上出现了诸多社会思潮,诸如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互联网的这些思潮既有技术的基础,更有社会的根源。互联网思潮是网络技术的特有产物,与网民的特性密切关联,是社会思潮在网络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5.
泛政治化倾向愈发明显、同其他思潮形成合流、线上线下形成联动,是当前网络民粹主义的显著特征。网络民粹主义折射出的是自我矮化、道德正义高于程序正义、网络旁观搅局等社会心态,容易放大社会矛盾并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对此,我们应从加大正向内容输出、强化网民政治参与和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网络民粹主义的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6.
思潮是意识的汇聚,左右人们的判断与行为,其影响不可低估。鉴于此,人民论坛对国内外重大思潮进行了多年的持续跟踪、调查研判。根据人民论坛的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公众调查结果,2016年值得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思潮有:民粹主义、新权威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主义、新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新左派思潮、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生态主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粹主义是今日中国文化领域突出的现象之一.文化民粹主义,故意夸大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鸿沟,用狂欢式的话语、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断来表达极端的文化情绪.文化民粹主义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渊源.对于民粹主义思潮,必须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8.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因此,在转型期,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持敌意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4)
学界对民粹主义的研究存在断裂性和片面性的缺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民粹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助力中国革命的成功;第二阶段,民粹主义因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路线上存在根本分歧,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当代民粹主义思潮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起挑战。应对民粹主义进行连贯的梳理和客观的评价,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引领民粹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曹建萍 《人民论坛》2014,(12):185-187
网络民粹主义本质上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直接参与、直接民主为表象,建构人民这个"平民主体",以话语强占与垄断的语言形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群体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反对精英,消解权威。最后导致的后果是裹挟国家立法行为,干预公共政策制定,阻碍司法审判。文章提出,要培养网民理性认知方式,建立党与政府的群众代表机制和理性对话机制,在依法治国的现代法治理念中建设绿色网络环境,以期消解网络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