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我开始订阅《北京支部生活》。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党建视点、经验与心得、身边党员、动感北京、历史在说、谈天说地等栏目,都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了解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和作为一名党员应知道的知识,增强了党性,对我做好支部组织委员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一名有21年党龄的党员,在办公桌上始终放着《共产党员》杂志,学习阅读《共产党员》成为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件无法替代的乐事。我清晰地记得,看到的第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是1991年在东沟县工商局大东工商所,老所长王长宽每到所支部学习会时,都会从当月的《共产党员》杂志上选出一篇上级文件或典型经验,领着所里的党员干部学习,那时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1996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后,支部给我定期发放《共产党员》,我如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打工青年,工余勤奋笔耕,迄今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认识《当代党员》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上周我到厂里办事,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当代党员》,精致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吸引了我,出于好奇,我向办公室领导借阅了这本杂志。回家细细一读,我觉得“当代论坛”、“特别策划”、“助您成功”、“巴山夜雨”这几个栏目很亲切,很耐读。但令人遗憾的是,刊物没有一个专门为打工者倾诉心声的栏目。打工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在都市谋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人文关怀。所以,作为一个打工者,我建议《当代党员》能否为打工者开辟一个倾诉心声的栏目,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振兴重庆。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京郊当起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乍接触基层党建工作,很多问题不懂,觉得无从下手。有次撰写一篇党建的调研文章,遇到瓶颈问题,村支书推荐我去读读《北京支部生活》。读完三本,顿觉豁然开朗。由此,我和这本杂志结下不解之缘,我多了一位良师益友,她多了一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5.
我与《党员之友》相识较早。那还是我1981年在通榆县乡下刚参加工作当老师的时候,偶然的一天,我在校党支部见到了一本刊物,拿起一看,是吉林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刊物的装帧很朴实,但内容很丰富,而且与我们关系很近。我读了其中关于入党的一些基本知识,觉得很受启发和教育。 后来我发现,这本并不很厚的刊物几乎随处可以见到,影响面很广 于是我开始研究《支部生活》,  相似文献   

6.
评刊用刊     
《军队党的生活》2010,(9):90-90
读者王树旺来信: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名基层政工干部,《军队党的生活》这本杂志我是每期必读,它作为全军唯一的党建期刊,善于建言献策,敢于针砭时弊,思想性、指导性都非常强,读了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7.
友情评刊     
作为《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的老朋友、热心读者,我时刻关注着杂志的蜕变和成长,每期杂志一到手,我就会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它是服务指导我们支部工作的一本实用手册,早已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2014年第四期刊登的《朱彦夫:一个老兵的三场战斗》这篇人物通讯,让我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完朱彦夫的故事,我强烈地感觉到,老人的背后,矗立着我们的民族之魂、兴国之魂。  相似文献   

8.
非常感谢《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给我们提供一个参加纪念《北京支部生活》创刊50周年座谈会的机会。 《北京支部生活》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党员教育刊物,也是在我区影响力最大、发行覆盖面最广的刊物。目前,我区共有基层党支部、党总支1982个,党员54628名。据我们了解,基层的许多党组织和党员把《北京支部生活》当作了手头必备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9.
我是北新桥街道工委组织人事部的一名党员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翻阅《北京支部生活》。这本杂志不仅成为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还是我们离不开的"精神家园"。刊物从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务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需要出发,为我们提供交流平台、经验借鉴以及解疑释惑。每期杂志我们都认真阅读,从中可以看到基层一线的模范人物事迹,可以学到兄弟街区的先进经验材料,可以读到党的政策文件解读,真是实用可用适用!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是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老黄牛"。俗话说得好,干好工作,"老黄牛"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支部生活》犹如一位良师益友始终陪伴着我,给我以指导和教诲,引领我从一名公交驾驶员成长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军队党的生活》2013,(5):94-94
自2008年杂志创刊,我的书桌上就多了这本指导性书籍。几年来,贵刊成为我学习工作,成长进步的指导老师。那时,我是政治机关的一名组织干事,非常感谢《军队党的生活》与我的长期陪伴,因为有了这个“伴侣”,在它的帮助下,我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2.
转眼间,《北京支部生活》已经伴随我走过了四年的风雨,是她伴随着我由一名普通学生走上高校教师工作岗位,伴随着我由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走上了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岗位。2004年6月的一个晚上,当我主持完学生党支部成员大会的时候,我把几十本沉甸甸的《北京支部生活》赠送给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党员,“赠人以言,重于金玉”,我郑重地表示:希望《北京支部生活》能够伴随我们一直走下去,希望她成为我们每一位党员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退休支部党小组长,也是《党的生活》的忠实读者。我读了贵刊1999年11期《恳请读者提建议,群策群力办党刊》一文后,感到有些心里话想对你们说。我完全同意在这篇文章中一些读者朋友的建议和意见,我还希望《党的生活》多刊登一些指导企业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开展党建工作的文章,多刊登一些反映离退休党员“老有所为”先进典型的报道,以便让我们学习、借鉴。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为推进富民兴黔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一位退休党员的建议与希望  相似文献   

14.
来函照登     
郝文令 《党员文摘》2007,(11):37-37
《党员文摘》编辑部: 我是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直很喜欢《党员文摘》这本刊物。通过它,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每期刊登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的感人故事使我深受教育,并影响着我的工作和学习,在此谢谢你们!  相似文献   

15.
我是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总支书记支芬,今天来参加《北京支部生活》创刊50周年座谈会,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我终于有机会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和279名党员,当面表达对《北京支部生活》的感情。这些年来,《北京支部生活》对高碑店村的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和谐建设等方面的关心、帮助和服务,如果用“良师益友”来形容,我感觉还有点远,在我心目中,《北京支部生活》就是我们基层党员的“娘家人”。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5日,我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终结期——第276期《告别读者》的清样交到杂志社临时、负责人手上.从这一天开始,我为之奉献了15年激情与热血的《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将彻底消失.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离开它拥有的近150万名读者.对于我这个已经视刊物为生命的耕耘者来说,这真是最悲壮、最心痛的一刀.  相似文献   

17.
我是《北京支部生活》杂志一名忠实的老读者,每期杂志我都必读,有不少好文章还要细读、反复读。2004年的《北京支部生活》杂志更好看了,关键在于它打造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名牌栏目。比如,"新世纪新北京"栏目使读者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了解、领悟首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每期内容都是与时俱进的,读后令人感奋,令人鼓舞。杂志通过这个栏目,感召广大读者与北京的脉搏一起跳动。"人物纵横"栏目推出的是各行各业一个个先进典型,他们是精英,是时代的弄潮儿。这个栏目不同于一般媒体的典型人物介绍,而是具有独特的视角,既有新闻的真实性,又有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每篇都非常吸引人,可以说它是每一位优秀人物浓缩的传记。  相似文献   

18.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在我上中学时,就一直是《支部生活》的忠实读者,至今我还珍藏着40多年前的小本《支部生活》。每当捧起那一期期熟悉的杂志,就像一个个熟悉的老朋友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第一次结识《支部生活》的情景,至今仍映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按理说从去年就已经进入所谓的“最后冲刺”,全部心思都应放在所学课本上,复习,复习,再复习。但是,由于读书,特别是对文史方面的偏好,我一有机会,就顺手拿起文史读物阅读,有时,一口气能把很长的一篇文章读完。对《党史纵横》杂志,我也是这样。我结识这本杂志也十分偶然,是一次爸爸下班带回的。当时,有五六本杂志,但只有这本上的一些文章题目十分吸引我。这些题目很有文采,很能打动人、吸引人。当时,正值纪念“五四”运动 80周年,我急欲想了解“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恰在这期《党史纵横》…  相似文献   

20.
王钢 《党课》2013,(9):125-127
2000年年底,我离开从事十年的教师岗位,来到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成为一名编辑、记者。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有幸结识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新领导、新同事。在他们的关心、帮助下,我从一个对编刊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陪伴少女一般的《党课》从青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