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公民政治文化涉及政治和文化两个领域的内容,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政治文化归根结底的作用就是促进"和谐".要建设和谐的公民政治文化,关键在于推进政治社会化,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新闻媒体以及党和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摆上了突出位置,而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型"乡镇领导班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清华撰文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各级党委必须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解析"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安泰 《理论学刊》2005,2(5):70-71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过程或状态.和谐社会是"将来时"而不是"现在时",是我们党现在要着力构建的在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首要的任务是消灭贫困;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必须消灭和解决不公平现象;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必须按法律办事,实行依法治国;和谐社会是德性的社会,必须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谐社会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开展"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把"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独特优势和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社会的命题就是针对"风险社会"的不和谐而提出来的,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各种风险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从风险社会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培育科学的风险责任意识,提高科学决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创新和健全现代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国际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利于和谐社会进程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8.
李红  李健 《党史文苑》2006,(6):51-5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9.
周新城 《学习论坛》2008,24(4):20-23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能否构建和谐社会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只有非对抗性矛盾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构建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郭建宁 《学习论坛》2006,22(10):24-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而中国传统"和"文化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以文化哲学的视野,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的价值理念、和谐的哲学思维三个方面,传统的"和"文化对于确立现代新思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要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提出"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执政能力的角度提出"社会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由此可见,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认识三点,即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提出和谐社会的根据和意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孙海生 《求实》2005,2(8):58-59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对待"先富"与"共富"是一个重要课题.先富带后富,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类的标准载入史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14.
张秀敏  徐雷 《世纪桥》2007,(7):38-39
蝴蝶效应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验证表明输人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地放大到输出端压倒一切的差别。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的心理,只有作为个体的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可能,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心"开始。从蝴蝶效应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不是消除"蝴蝶效应",而应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充分利用"蝴蝶效应"以构建和谐社会。其中首要任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张新华 《党史文苑》2006,3(3):49-50,70
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多次集体学习,对"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线,以学习型社会作为重要载体,着力探索和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祥和、协调、稳定、昌盛的社会."五统筹"科学发展观是充满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理念.建设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包含多种内容,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则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霖 《理论导报》2007,(4):15-16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对党管人才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准确把握党管人才工作的科学内涵,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党管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所确定的重要治国方略,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可置疑的担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与职责,那就是要加快和谐企业建设,打造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固基石.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政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一、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