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行     
林田  东君 《瞭望》1984,(39)
七、处女地的开发和移民从临泽到高台,再到酒泉、金塔、玉门和安西,越往西越觉得河西走廊辽阔。一路上,有不少绿洲平畴,数不尽的水渠、林带和农田;也有连绵的泽地碱滩和旱原荒地,有时几十里、上百里不见人烟,只有一些残存的古城、烽燧,点缀着单调的地平线。这是一片富饶而又荒凉的土地。据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照片分析和规划部门勘测,河西走廊还有二千多万亩荒地,其中宜农荒地有五百万亩,大部分在走廊西部。自汉武帝设河西四郡以来,历代王朝虽然都实行屯垦政策,但重点多在武威、张掖两  相似文献   

2.
五百万军民的伟大实践———甘肃河西地区创建“千里双拥模范走廊”纪实●贾永蔡晖太平东起乌鞘岭,西出玉门关,便是绵延千里,驰名中外的河西走廊。这个贯通亚欧两大洲的丝绸古道,因500万军民携手共建“千里双拥模范走廊”而显得更加璀璨夺目。不求一城一县只求整体...  相似文献   

3.
林晨  王安 《瞭望》1992,(44)
火车、汽车盘桓在高峻的乌鞘岭上,就如同在戈壁、草滩上踟蹰的驼队、牦牛。 走古丝绸之路经兰州东渡黄河进入河西,乌鞘岭乃第一道天险。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代高僧玄奘印度取经,都取道这里;古来征战,胡人掠地,汉将拓边,这里也是进退取舍的天然雄关。 翻越这座雄关就是闻名天下,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了。这是一块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一二百公里的狭长平缓地带,因南有祁连,北有合黎、龙首,使其处于两山夹峙之间,故有“走廊”之称。  相似文献   

4.
沙尘暴一般春季多发,然而在刚刚进入新世纪的短短一个月内,强沙尘暴就接连三次侵袭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向人们敲响了警钟:2000年12月31日——2001年1月2日,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金昌、民勤、武威、古浪等地发生强沙尘暴,这场跨世纪的沙尘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发生的时间最早的沙尘暴;2001年1月11日,1月30日,强沙尘暴又两顾河西。三次沙尘暴在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还波及到周边地区,沙尘暴引起的浮尘使得兰州、定西等地屡屡出现粉尘天气。河西走廊的狭管效应河西走廊位于合黎山、龙首山与祁连山之间,主要是由祁连山北麓…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行     
林田  东君 《瞭望》1984,(36)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自秦陇入西域的主要通道。记者每次到这里采访,总感到既神秘,又新鲜。这里的关塞遗址、古城颓垣,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总是勾起人的无限遐想。自汉武帝置河西四郡以来,这片祁连雪水滋润的土地虽几经兴衰,但面对未来,仍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旅客来这里探寻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追溯中外友好交往的渊源。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走廊,现在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人们在关注着。我们愿将沿途的观感写成零篇短简,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李楠 《瞭望》1986,(49)
甘肃有个“两西建设指挥部”。“两西”指“河西”和“定西”,都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要道。“河西”或称“河西走廊”,共有十八个县市,处处绿洲,土地富饶;“定西”代表陇中地区,也是十八个县市,一片黄土地,干旱贫困。 “陇中苦,甲天下”,此一说法,流传已久,到了本世纪八十年代,仍为我国几大贫困地区之一。听说近年来由于政策改变,开始注意生态环境,定西有了转机。历来受贫困折磨的陇中广大人民真的苦尽甘来了么?正巧省里要在定西召开全省种草治贫三年总结会议,于是我们从兰州赶往定西。  相似文献   

7.
正西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86年)当政时,华夏族的精美丝绸从都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新疆(古称西域),运往中亚与欧洲大陆售卖,首开亚欧丝绸之路的商贸贩易。三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使丝绸商贸活动时断时续。至隋唐时,中国大统,社会大发展,中西亚欧丝绸之路贸易再度兴旺发达,特别值得重笔书写的是在唐朝古丝绸一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宋、元以后,随着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发展,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河西成了偏远、闭塞、落后的地区。这里的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抬头看帽沿,低头看脚尖”,形成了狭隘、落后的思想观念。开放、搞活以后,商品经济的巨流冲开了河西的大门,带来新的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中西部有这样好的典型,我是越看心里越敞亮” 费孝通:“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 从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到环渤海经济圈,如今已是众星朗朗,带动着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开放自东南沿海向北不断地推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尚未展露出一目了然的突破口,人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试图寻找几个隆起的地带。人们终于发现,经过几年默默地“积蓄”,在西部的河西走廊、八百里秦川与中原的汇接处的焦作“隆起”了。  相似文献   

10.
冯健 《瞭望》1986,(36)
一到兰州,甘肃的朋友们就劝我们:“到河西走廊去看看吧!常言道:‘金张掖,银武威,秦(天水古称秦州)十万。’金和银都在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最富庶的地方,有人称它是甘肃的“白菜心”。它东起海拔三千多米的乌鞘岭,西到紧邻新疆的疏勒河流域,长一千多公里,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两个市,辖十八个县、市,还有一批国营农牧场。  相似文献   

11.
去年国庆前,我抽空去甘肃访问,横穿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指黄河以西夹在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和甘青分界线上祁连山中间的一块狭长地带,东西一千多公里而南北最短的距离只有100多公里。这是一块黄土高原上有名的绿洲。 河西走廊久已闻名,它是古代丝绸之路所经之地。  相似文献   

12.
嘉峪关所在地区集钢铁、石油、核工业基地和卫星发射基地于一体,是河西走廊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尽管上半年甘肃全省的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但在本轮调控中,省内的钢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部的“三西”地区(甘肃的定西、河西走廊和宁夏的西海固)正在实施着一项独特的扶贫计划,即从1983年到本世纪末,将有90万自愿离开故土的贫苦农民在政府帮助下迁移到比较富庶的河西走廊、银川平原以及国家投资新开辟的灌区安家落户。截止1988年底,移民总数已逾16万人。 这次移民,以其宏大的规模、全新的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相似文献   

14.
祁连雪     
王充闾 《党政论坛》2013,(22):59-59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干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15.
李国璋 《民主》2009,(9):37-39
2003年9月9日,甘肃省委省政府、民进中央、国家科技部在张掖隆重举行甘肃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启动仪式暨工作会议。从这时起,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进人有计划、有领导、分阶段建设和健康发展时期。建设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无论是事先筹划,还是获得国家批准后建设和发展,始终是在甘肃省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开发扶贫移民政策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开发扶贫移民政策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进而对开发扶贫移民政策提出反思与建议:开发扶贫移民政策应当将正当性论证、程序正义论证和功利性论证作为其政策出台的"三重论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生活着一个举世罕见的毛人家族。这个家族,由年已古稀的张氏老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三个外孙组成。儿子姓李,外孙姓阎,分别居住在景泰县和古浪县的农村。 (一) 记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曾两次登门访问了这个家族。第一次是一九七九年夏季的一天。我们一行五人,从景泰县城出发,驱车穿过连绵起伏的沙丘,先在毛人所在的公社了解了他们的一般情况后,来到了这些毛人中间。在张氏老太太家的门口,迎接我们的就是她的两  相似文献   

18.
杨葳 《民主》2007,(8):25-27
古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河西走廊总使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不仅因为那一路延绵千里的戈壁,更由于这里积淀了几千年来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故事,以及那祖祖辈辈为了生存与天地斗争的艰辛与悲  相似文献   

19.
年初的一天,接到费孝通教授家人的电话,说是他岁末撰写了一组髓笔——《甘肃行杂写》,有意送给《瞭望》珍珠滩副刊。原来,费老去秋又西行。 自1984年以来,他几乎年年都要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从甘南到黄河上游;从陇东到河西走廊,他留下的不仅仅是行行足迹,还有许多独到的创见。去秋他乘坐汽车又奔波4000多公里,登上了海拔3000米的高原,还与裕固族同胞共度中秋佳节。  相似文献   

20.
敦煌,是河西走廊最后一个绿洲。敦煌东南的莫高窟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宝宫,蕴藏着我国古代最珍贵的艺术稀品。近千年间,莫高窟远离人们的视线和记忆,无声无息地躺卧在西北边陲的沙漠之中。在它封闭90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藏经洞被意外发现。这本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可最先罹临这批宝藏的,却是外国冒险家的劫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