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山东省安丘市从健全制度、落实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人手,加强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内容:一是实行高龄补贴制度。建立养老水平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应的同步增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建立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二是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落实老年人生活服务、文体休闲等优待政策,实行公共交通、参观旅游、看病就医等费用减免和优先服务。三是抓好养老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从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最低生活水平、老年人社会福利及优待、养老设施、养老服务五个维度客观评估广州市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制度实施后对"制度性不平衡后果"的矫正绩效,建议从提高参保人缴费额度、做实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建立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明晰公办养老院职责、细化养老服务市场和养护社医一体化理念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高龄老人正在成为老年人中增长最快的群体,由此带来对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古代就有优待高龄老人的文化传统,当前针对高龄老人的社会保障措施还比较缺乏,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重视高龄老人的需要,为他们构建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以及精神慰藉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养老保险政策的协同创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合作,能够有效实现政府福利红利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在协同创新理论下,粤港澳地区养老服务的协同治理具有实际价值和红利效应。文章立足养老保障政策协同创新的现实困境,提出如下策略:建立敬优待保障政策,形成同等优待老年人理念;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助力老有所依;对接医疗保障制度,提升养老医疗配套协调度;设定合理政策,加速协同发展进程等建议。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透露,我国将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为他  相似文献   

6.
11月7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透露,我国将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政府将采取补贴的形式,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者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当前,我国正面临未富先老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7.
《广东民政》2009,(11):30-31
近年来,惠州市军休所抓住惠州建设惠民之州的有利契机。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军休养老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落实优待政策的同时,注重军休干部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组建了一批以军休干部为骨干的为民服务组织,服务市民,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将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1万张,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集中养老。该意见突出七个亮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9.
洪瑾 《中国民政》2013,527(2):54-54
浙江省常山县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构建“四个”体系,全面推进全县民生保障事业的发展。一、健全机构队伍,强化网络体系。一是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常山县从2012年起,对用房自建、床位数达到20张及以上、符合有关规定资质条件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核定床位一次性给予每张床位6000元补助。9对租用房且租用期3年以上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按核定床位给予每张床位每年1000元补助,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12):14-14
董红亚在《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1期撰文认为,养老服务补贴是指基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需要他人提供照护服务而又无力支付资金时,由政府给予的补助。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是我国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政策,符合养老保障走向服务时代的基本趋势。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有效的政策,需要确定补贴对象、标准和发放程序,并配套建立评估制度、信息统计制度和组织队伍等。在起步阶段,应当把低保中失能老人作为补贴的优先对象。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长自县积极推进推动老龄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完善高龄津贴按月社会化发放机制,确保高龄老年人按月领取高龄津贴,符合条件的城乡老人按照申报、审批程序,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二是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大院,部分村建成养老服务站(中心)。进行社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策     
《群众》2017,(12)
<正>明确老年人照顾服务重点任务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明确提出20项老年人照顾服务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发展居家养老服务、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愿随子女迁移户口、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内容,涵盖了老年人医、食、住、用、行、娱等民生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优待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群体实行特别待遇,以保证其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优先的一种保障制度。[1]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老年人、军人军属、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群体在内的优待政策体系。优待政策在保障特定群体平等享受公民权益、对有特殊贡献的群体进行特别激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之意,是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重要保障。其中,服务资金保障是核心。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快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是目前国家确立的养老服务筹资保障机制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甘肃省民政厅、财政厅、老龄办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就建立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服务补贴制度作出安排。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补贴制度,是以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评估,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部分丧失和完全丧失,以下简称"失能")、失智、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怀远县民政局陈军认为,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在这个发展建设中,养老护理人员尤其是技能护理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大。社会养老服务需要大批的、具有一定专业护理知识、专业护理技能和文化素质高的护理人才队伍。就目前而言,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容乐观。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以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指南,制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从法规、政策层面为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保驾护航”,建设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各类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和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二是贯彻执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认定办法》,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在职培训和资质认定,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提高持证上岗率。探索建立在养老服务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机制,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工作模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还应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三是加大养老服务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护理人员培训机制。民政部门应设立养老护理培训教育中心,做好养老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为养老服务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护理人员队伍;在高校、大中专、职业学校增设社会养老服务学科,开设家政、护理服务等专业,大力培养护理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的护理技能人才,以满足各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和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四是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是确保社会养老服务建设的重要保证。待遇低是养老机构招不进来人、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改善与提高福利、工资待遇应该与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同步进行。应采取财政拨一点、社会公益金给一点、自身经营拿一点。同时,为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工作人员的护理技能等级,采取不同岗位、不同待遇,不应再出现“平均主义”式的“胡椒面”。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民政局2012年六个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以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推行居民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全面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二是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福利慈善事业。落实对民办福利机构补贴政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慈善捐赠救助活动,推进“慈善超市进社区”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哪些人可以领取高龄津贴?高龄津贴的标准是多少?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2014年,财政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财社[2014]113号),指导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的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9.
《政策瞭望》2014,(6):58-58
最近,上海市政府出台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1)统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编制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养老设施布局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量、空间布局等基本要求,合理布局养老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交通、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对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2)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无子女、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其中收住失能老年人数量占总入住老年人数量的70%以上。确保政府举办养老机构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和其他可用的社会资源,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允许社会力量和个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4)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社会服务资源,设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机构,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5)支撑家庭照料服务开展。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社区内的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照护能力。(6)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构建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市民政民生服务工作的重点确定,亮点有:一、养老服务方面:新增2000张床位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制定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继续把机构养老床位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年内全市新增床位2000张。落实民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开展"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巩固深化城乡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