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青年流行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21世纪以来,借助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青年流行文化表现出社会转型期独有的矛盾特征,主要有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青年对消费主义的追求及其解构、草根精神与精英文化的碰撞等多元交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流行体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动态和青年的文化心态,它是青年语言秀的主要符号表征。从"流行体"这场青年语言秀的盛宴可以窥探出背后的青年意识,主要表现为:从青年在社会中生活的体验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反映出他们使用隐喻式表达的理性务实;从青年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是他们确立符号资本的身份识别;从青年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是他们谋求话语权力的政治想象;从青年意识的发展态势来看,他们的群体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已式微,但作为青年流行文化中的文学我们仍有话说.对这一脉象进行梳理;对其间的一些文学现象之动因进行分析,透过书写策略、流行价值、精神指向、觅见社会思潮、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色彩,此乃本文之意旨.  相似文献   

4.
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从角色概念意义上看,可将青年分为角色型、逍遥型、脱离型和反抗型四种类型这有利于进一步体现青年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不同类型的青年表现出不同的青年文化类型,这是社会在青年身上的显现,也是青年本身影响着社会变化的反映.角色型青年对社会现有体制框架起维护和发展功能,逍遥型和脱离型青年对社会发展起缓和紧张的安全阀功能,反抗型青年的功能是对主流社会文化批判性的补充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青年满怀豪情壮志,期望投身祖国建设、实现社会理想,80年代中后期他们试图对权威进行颠覆和解构、积极寻求个性反叛的路径;90年代初期青年经历了迷惘混乱,怀旧成为他们追溯寄托梦想的手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消费主义逐渐盛行,青年追求更为个性自由的生活.新世纪以来,青年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势头,衍生出多层次多领域的亚文化群体.这一个文化群体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6.
收发短信已成为时下青年群体中一种较为流行的文化现象。文章从手机短信息的特点、性能等角度分析了收发短信息热的原因。文章认为,应该重视收发短信热这一青年文化现象,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开放,各种文化思潮对青年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最关注和最关心的一种文化,正在对青年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通过流行文化对重庆市大学生影响的相关研究,探索如何借助流行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以“新新人类”“扮酷”文化、“小资”“布波”文化以及信息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对青年官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加强对这些流行文化的分析引导,努力确保我军官兵的昂扬战斗精神和无私奉献本色。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年时尚文化的现实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青年时尚是现代社会时尚的代表和先锋,时尚文化影响了青年思想的变迁,参与了青年整体性的解构。青年时尚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且更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全社会应给予青年时尚文化以适当的位置,尊重青年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偏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青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众文化在国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瞩目,它强有力地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大众文化环境的复杂性。有的大众文化存在着导致青少年的庸俗化,诱发他们"异化"的行为方式等一些负面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青年的交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类型上看,在保持着传统交往类型基础上,还出现了自我交往、网络交往等新的类型。亲情化、圈式化的交往方式,体现以情感为特征的初级关系在青年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了解这些,对于把握青年的现代化进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青年角色过渡过程中,青年主体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评价因素是影响青年正常过渡的重要因素,社会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消费空间”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发展起来的都市商业空间。从经济层面看,它显示消费文化的合理性完全被社会体制所吸纳;从文化层面看,它显示为消费文化对塑造青年人格的作用。青年个体社会化原来的伦理完整性已经发生改变,具有多样性的个体社会化随即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青年的生活方式和青年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西方社会,各种由青年人领导与参与的"青年反叛"思潮对社会历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这种青春风潮急剧转向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行为。虽然青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并没有为青年提供应有的社会认同与文化空间。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亚文化"、高雅的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杂糅,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食粮。尤其流行文化抓住青少年特有的文化需求和渴望自我个性的身份表达,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娱乐文化的泛青春化品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的消长成为文化研完领域关注的焦点。深刻认识这两种文化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实现两种文化的合理建构,形成和谐共生的文化语境,有利于促进整体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初,全球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具有强大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的课题。然而截至目前,全球化对青少年影响的概况、现状及发展趋势仍不甚明晰,从文化研究角度来分析还处于模糊状态,如何应对全球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缺乏鲜明的应对策略。因此,研究范式的革新对全球化对青少年影响这一论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必须通过生产力、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等标准加以评判。同时,处于一定社会阶段的文化是特定阶级或阶层根本利益的观念反映,具有一定的阶级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又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推劫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民大众的文化,是先进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它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文化繁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对主导文化及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管理,实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