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在北伐战争史上,叶挺独立团曾作为北伐先遣队,率先出发入湘作战,立下了卓著功勋。然而,对于该团的出发入湘时间,目前连一些较有权威性的史书的表述都显得笼统、含糊或不准确。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指出,1926年“5月20日,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查《叶挺同志参战报告》(见中央档案馆编《北伐战争》,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确实提到“独立团于5月20日奉命由广东入湘”。但笔者经过考证,认为那是独立团从广州出发北上的时间,而该团是  相似文献   

2.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遣队,纵横疆场,攻城克坚,势如破竹,迅速击溃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占领两湖,为北伐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殊荣。说起叶挺独立团,它与周恩来的领导与关心是难以分开的,也可以这么说,叶挺独立团是周恩来亲手缔造的。  相似文献   

3.
谢浩 《党史博采》2020,(5):42-46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北伐战争中,叶挺率第4军独立团担任先遣队,一路连战连捷,被誉为"北伐名将"。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创建人民军队作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铁军”一词,起初是民众用来赞誉担任北伐先锋队的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意思是指第4军是人民的铁卫士。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荣誉军旗方阵中的“铁军”军旗,落款是“民国十六年一月五日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人敬赠”,换言之,是民间授予的“铁军”。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官方也有一个“铁军”,即1932年3月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授予红4军第仆师“铁军”荣誉称号。一个是国民革命军的“铁军”,一个是工农红军的“铁军”,它们有血脉联系吗?  相似文献   

5.
周兆涵 《共产党人》2007,(21):51-52
叶挺将军是北伐名将,曾率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北伐先遣独立团挥师北伐,铸就了“铁军”的辉煌;他是抗日英雄,为国共两党公认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领导抗战,卓著勋劳”。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和独立,始终坚持“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原则,从孙中山先生的信徒到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荣的人民英雄和民族英雄,尤其是他为最终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朱德1944年说林彪是叶挺独立团出来的。林彪到底是不是叶挺独立团的人,是否曾在叶挺独立团任过职呢?为弄清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秘书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说到:“刚到武汉的时候,抓住张发奎的第四军因北伐伤亡急于补充人的时机,军委重点向四军派去了不少党员。正好这时黄埔第四期学生毕业,林彪也是其中的一个。他们来到武汉,就由军委分配。林彪被我分配到叶挺独立团当见习排长。”  相似文献   

7.
论及北伐革命,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其殷殷鲜血洒落一路征程。71年过去,丝毫冲淡不了其不死的精神。曾庆榴君又一力著《铁军风采——叶挺独立团述论》(以下简称《铁军风采》)就是颇具新意,研究叶挺独立团史的我所仅见的第一部史论结合的专著。 作为书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某项研究具备了填空白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1,(7):45-45
1918年,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l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他率部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首次打出了“红军”旗号,叶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第一任总司令”之说由此得名。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相似文献   

9.
正许继慎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是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在北伐战争中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第25师73团参谋长、第11军第24师72团团长等职,在战斗中多次身负重伤,屡立战功。1930年春,他被派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参与整编鄂豫皖边武装力量,领导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周恩来称赞他:"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北伐战争中哪支部队获得“铁军”称号的问题,目前公开出版的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讲义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叶挺独立团,二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是叶挺独立团及其所在的第四军。根据现有史料,第二种说法较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要能结为知交,除了志向的相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还必须性情投合。郭沫若是名满诗坛的大家,也是历经“革命春秋”的斗士;叶挺是指挥若定的军事家,也素向以儒雅倜傥为世人瞩目。二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中的风云人物,透过他们的动人情谊,正可以见出时代的激荡风雷。郭沫若和叶挺结识于北伐前夜。叶挺早年追随孙中山。当广东军问陈炯明叛变时,作为孙中山的卫队团营长,叶挺率部英勇反击,保护孙中山安全脱险,由此初显将才。1924年,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中共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珠江上游的肇庆成立,叶…  相似文献   

12.
正红4团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战功显赫的部队,它的前身为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曾参加过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亦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长征途中,红4团在耿飚、杨成武率领下,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  相似文献   

13.
叶挺,是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在那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他所在的国民革命军开路先锋第四军,被号称为铁军。而他本人亲自统帅的由清一色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又是第四军中冲锋陷阵屡建奇功的开路先锋团。故此,又被称为铁军中的铁军。在汹涌澎湃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中,叶挺显示了他那杰出非  相似文献   

14.
1925年冬,从法国归来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的周恩来和陈延年等决定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不久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周恩来很佩服叶挺的军事才干,便委任他为团长。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叶挺不  相似文献   

15.
叶挺将军是北伐名将,曾率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北伐先遣独立团挥师北伐,铸就了"铁军"的辉煌;他是抗日英雄,为国共两党公认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领导抗战,卓著勋劳"。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和独立,始终坚持"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原则,从孙中山先生的信徒到中国共产党引以为荣的人民英雄和民族英雄,尤其是他为最终投入中国共产党的怀抱,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他坚定不移的入党情怀,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贺龙部队是起义的主力 南昌起义部队来自多方面,但贺龙任军长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及叶挺独立团扩编后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是起义的主力。  相似文献   

17.
《广东党史》2008,(5):54-54
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相似文献   

18.
正6.北伐战争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派系林立,割据一方,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2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在各界民众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于8月下旬击溃军阀吴佩孚部主力,10月10日攻占武昌。  相似文献   

19.
1989年第3期的《四川师大学报》载朱峰文认为,叶挺是被俘而不是被扣。据新四军军部保存的档案《皖南事变要报》记载,“叶挺军长亦负伤被俘”。周恩来于1941年1月19日写的《新四军皖南部队被围歼真相》谈到叶挺情况时说:“打伤了他的臂后,捉起来加以污辱。”陈毅在《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中,更多次提到“叶挺军长负重伤被擒”。国民党军52师上报也说:“156团第二营第四连十四日十六时搜剿鹿角山以西山冲中,将叶挺俘获。”顾祝同第三战区少将参谋处长岳星明和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参谋处长武之棻在解放后写的文章,也都说叶挺是被捕。事实是:叶挺为挽救危局,主动下山与国民党军108师谈判,但还没来得及下山,就被敌人的搜山队俘虏了。  相似文献   

20.
南昌城外发表“分共”演说,“请本师共产党职员暂行离开”蔡廷锴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辛亥革命后参加了粤军,后升任排长,由上司陈铭枢推荐至广东陆军讲武堂学习。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在第4军第10师任营长,北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