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屏 《新长征》2012,(9):26-27
省十次党代会把"发展"和"民生"作为今后5年全省工作的关键,强调要全面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理应发挥自身优势,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己任,成为服务民生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陈云建国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归纳了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三条基本经验,即要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并由此提出关于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三点启示,即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统筹处理生产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民生与民主的关系问题;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的最终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内涵在不断升级,更加关注发展和生存质量层面.满足民生改善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重视统筹考虑民生改善的政策措施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社会的基本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升华和具体体现。司法行政工作担负着法律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重要职能,可以说,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部内容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司法行政机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  相似文献   

5.
保障民生是执政之基,兴国之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若离开科学发展,民生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们要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激发广大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奋斗》2020,(11)
正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保障工作,没有止步和放松之时,哪里有民生需求,哪里就应该有民生保障。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在这一特殊时期,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旨归。社会事业是为确保社会团结、维护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社会事业与民生工作息息相关。如果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就会制约民生的改善,为此,今年的报告提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善社会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线》2007,(9)
在我国现阶段,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将"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也讲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  相似文献   

8.
张弥 《学习月刊》2014,(19):29-31
教育、就业、养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及国民健康、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是中国当前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认识民生问题的现状,把握财政与民生问题的契合点,进而从财政上找准支持民生的政策策略,是中国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07,(8)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胡锦涛同志在新年贺词中语重心长地说,在新的一年里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此话犹如春风,令人倍感温暖。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让人兴奋而又振奋。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是再次强调和重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表明了党和政府心系百姓安危冷暖的态度,为今年的工作确定了基调,也给各地透露了导向性信号。在3月5日召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革命斗争、政权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逐步实现由"斗争谋求民生"向"政权保障民生"的顺利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是根本改变民生状况的前提条件;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开展土地革命,鼓励发展工商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协调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方针,这些都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欣庆 《前线》2012,(11):42-44
人力社保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肩负着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大力弘扬北京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新作为,为推进首都科学发展和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坚实的民生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新疆民族地区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必须以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三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区的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新疆民族地区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面两孩"政策配套尽快落地,小学生入学年龄应微调……今年河北"两会"上,这样的民生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一大热点。"民生问题"引起全省人民的广泛关注,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年年提、人人说。  相似文献   

14.
李海春 《当代贵州》2014,(24):52-53
正贵州省检察机关始终把服务保障民生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促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在民生领域开展预防工作的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2012年以来,贵州省检察机关始终把服务保障民生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和媒体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着眼于促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相似文献   

15.
陈睿 《前线》2007,(10)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刘淇同志在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千方百计地解决民生问题,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实现、维护  相似文献   

16.
民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从民生问题入手开始发生思想转变,从而形成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以民生作为基础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民生"是唯物史观在揭示社会基本矛盾和标志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内容。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根本要求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社会就不可能和谐。民生问题连着民心,关系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先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已  相似文献   

18.
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政策指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改善民生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党的"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探讨人的需要与民生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刘少奇民生思想是刘少奇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研究略显薄弱。深入挖掘和阐发刘少奇民生思想,对在新时代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全国 《学习论坛》2007,23(4):5-10
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他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重申,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前不久,他在对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着力改善民生”。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作了一个关心人民、人民关心的工作报告,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有很大比例,如今年在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