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2,(26):9
截至2012年6月,贵州省茶园面积达455万亩,居全国第二。预计"十二五"期间,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据悉,2002年,贵州省茶园不足50万亩,茶产值仅亿元左右。10年间茶园面积增长8倍、全国排名由2006年的第10位升至第2位。年均新增50万亩以上,占全国年新增茶园面积的一半。目前,贵州现已成为中国茶业成长度最高的省份,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将发展到700万亩,年产值将突破千亿元。产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14,(11):60-61
2000年,石柱自治县原悦崃区5个乡镇的干部组织到贵州考察烤烟生产,机缘巧合考察到贵州绥阳10万亩辣椒。经过认真分析比对,辣椒适宜在海拔300米到1200米的山区丘陵种植,且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市场需求大,种植比较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3,(5):3-4
2011年11月24日,由贵州长田家具产业孵化园有限公司打造的省内首个家具产业孵化园项目在惠水县长田工业园区内开工。贵州长田家具产业孵化园集家具研发、生产、展销为—体,对贵州家具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得到了惠水县委、县政府及相关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长田家具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为5000亩,预计投资50亿元人民币。项目分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截至2018年年底,贵州茶园面积75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61万亩),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品尝贵州春茶的好时节。"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发出邀请,他  相似文献   

5.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6-46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坚定而执著: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00元。作为"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的原产地,遵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茶产业,从几年前小作坊抱团冲击全国市场,到今日茶企兵强马壮集结出征。2006年,遵义作出推进百万亩茶  相似文献   

6.
李朝恒 《当代贵州》2007,(11):F0002-F0002,I0001
贵州电网公司通过科学规划,抓紧开展了输电通道建设,统调电源项目建设。回顾从2002年至2006年的5年间,贵州电网统调装机由2002年的59939千瓦增加到1813.97万千瓦;外送电量由2002年的59.39亿千瓦时增加到271亿千瓦时。向广东、广西输送清洁的电力,让贵州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让贵州第一次站在了全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位置,正在实现将贵州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中央为了加强对贵州党的建设和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于1937年9月派黄大陆以中央特派员身份由延安回贵州负责党的工作.到贵州后,黄即与中共党员李策接上关系,并随之组建了新一届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及时向贵阳地区的党员传达了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相似文献   

8.
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已经尘埃落定.68个节目共同诠释了贵州各民族的生活趣向和美好理想.从歌唱大赛到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再到舞蹈大赛,三年三大赛,唱响了一曲歌唱贵州、展示贵州、鼓舞贵州的时代进行曲,打造了一张金灿灿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
<正>近一年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呈整体推进态势。截至10月15日,全省已完成造林任务273万亩。回首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启动后的200多个日日夜夜,各市(州)均将建设行动列入重要日程,卯足干劲打了一场生态建设的攻坚战。一幅众志成城建设绿色贵州的画卷,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造林绿化仍是重中之重2月25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拉开帷幕,目标在2015年到2017年3年间完成造林绿化916万  相似文献   

10.
冰晶莹、雪纷飞,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冰雪运动备受关注.近年来,贵州作为南方冰雪旅游不可忽视的一支新崛起力量,现有冰雪场馆8个,总占地面积3564亩,其中滑雪区域总面积480亩. 根据《2018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总滑雪人次再创新高,达211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其中滑雪场滑...  相似文献   

11.
艾晓杰 《当代贵州》2009,(13):62-62
自2001年到2009年初夏,贵州在历时8年的攻坚实践中,党政重视,制度保障,补齐"短板"……一个个故事感天动地 ,一条条措施迅速落实,一项项实绩跃然而出.8年时间实现 "两基 "的县由 32 个增加到 88个,"两基"人口覆盖率由35%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12.
黔风  林茂申  晏青  岳振 《当代贵州》2013,(31):20-23
这是解放思想,为成就精品党刊夙兴夜寐的十年.这是自觉自信,为传播多彩贵州不断进取的十年.这是凝心聚力,为贵州跨越发展“鼓与呼”的十年.当代贵州杂志社自2004年成立以来,面对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十载躬耕与专注磨砺“五剑”,拓路前行:办出一份有质量有风格有影响的党刊;由一个杂志社发展成为期刊传媒集团;打造红色新媒体探索党刊数字化转型;面向市场多元经营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夯实期刊产业发展人才、制度、硬件基础,实现了跨越发展,气象始成.十载砥砺奋进,春华秋实.从畅想到实干,从积累到总结,从期待到肯定,“当代贵州人”以心血和汗水诠释成长,携激情与豪迈阔步朝前.  相似文献   

13.
<正>黔东南州榕江县忠城镇干烈村,是贵州优质柑橘产业化技术集成与转化项目最早试验基地。初春时节,干烈村5000亩柑橘基地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村民们正在嫩芽吐绿的橘园里剪枝、松土、施肥。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干烈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一直把种植柑橘作为重要农业产业,这里的老百姓也见证着贵州柑橘产业从最早的自然生长到技术转化后带来的变化。1996年,干烈村有800亩柑橘基地,主要种植没有产  相似文献   

14.
陈稠彪 《当代贵州》2014,(21):38-39
正刺梨又名送春归,既可鲜食、作药,还能加工酿酒、榨汁、制酱及其它高档保健食品,在贵州民间利用迄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听到代表激动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时,回忆"点赞"了贵州群众自制的刺梨酒。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黔南州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路子,集中将刺梨、茶叶等打造为山地特色主导产业,在近三年时间一举拓展刺梨到20多万亩,使黔南成为贵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到2009年初夏,贵州在历时8年的攻坚实践中,党政重视,制度保障,补齐"短板"……一个个故事感天动地 ,一条条措施迅速落实,一项项实绩跃然而出.8年时间实现 "两基 "的县由 32 个增加到 88个,"两基"人口覆盖率由35%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14,(18):I0001-I0001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贵州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走绿色生态、优势特色、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科技的强力支撑下,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农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274.26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029.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411元增长到2013年的5434元。本刊编辑部通过采访调查,特别遴选出贵州科技支撑生态农业发展十大亮点事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高刚 《当代贵州》2022,(12):14-17
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关键举措.截至2021年5月,贵州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459.5万亩,产值295.7亿元,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321个.发展的同时,贵州林下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三性"即同质性、分散性和脆弱性;"三低"即重视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和品...  相似文献   

18.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富饶的贫困"的"贵州现象"到奋力追赶的"贵州新现象",未来,贵州将在新国发2号文件的重磅支持下,创造新的"黄金十年",走向共同富裕,实现贵州崛起.深切关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近30年的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近日对记者表示.  相似文献   

20.
1935年,国民党借追剿红军之机,把势力伸进贵州,挤掉贵州军阀势力,在党、政、军、警实行全面统治.至此,贵州省从长期由军阀统治变为国民党中央统治下的行省,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中央化的省份.国民党中央在改组贵州省政府机构的同时,也加强了中统、军统的活动,指派曾担任我党较高职务、后叛变投敌的陈惕庐(陈资平、陈治平)到贵州,任省党部设计委员、肃反专员.他带来孙秉礼、程剑声等一批特务骨干,组成贵州特务室,监视进步力量,阻挠抗日救亡运动,窥控地下党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