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12月25日,柯文哲就任台北市长。上任以来,柯文哲频挥改革大刀,展现雷厉风行办事风格,其独立特行的素人特质一改以往政治人物圆融之风,成为岛内民意追捧的宠儿。台湾TVBS最新民调显示,高达68%的台北市民满意柯文哲的施政表现。台湾指标民调《政治人物好感度》调查也显示,柯文哲以71%的好感度拿下全台第二名。但柯文哲清算所谓前朝弊案,缺乏兴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5,(3)
<正>自从岛内政坛冒出柯文哲后,国、民两大政党在岛内新闻市场上几乎快消失踪影,一众耀眼的政治明星,顿时都暗淡下来,蔡英文、朱立伦横看竖看都有些马英九的身影,赖清德急着要在柯文哲强大光芒下挣点露脸机会,甚至不惜抬高和台南议会对抗,然而斧凿之痕硬是折损了效果。至于近一年前还不可一世的"太阳花学运领袖",现  相似文献   

3.
三、“修宪”谋“独”“台独”本质 李登辉接受过西方的教育,具有民主政治的抱负。他上台主政以后,为了应付当时岛内的复杂局面和种种挑战,试图通过“宪改”实行“民主化”,解决岛内日益突出的“宪政”危机,缓解朝野矛盾,淡化省籍斗争,稳定岛内政局,稳定民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并借以改善“国际形象”,主导两岸关系的发展,谋求“对等政治实体”地位。因此,  相似文献   

4.
王建民 《台声》2011,(12):62-63
两岸关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岛内政治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尤其是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对台湾政治定位、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的政策主张存在很大分歧,以及国民党、民进党与大陆的政治基础或政治互信的巨大差异(核心即是否承认“九二共识”),  相似文献   

5.
正5月以来,台湾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民进党当局疫情防控不力、疫苗采购政策错误,致使疫情在岛内持续蔓延。受此影响,岛内社会民意发生剧烈变动,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施政满意度大幅下跌,岛内政党政治版图与政治人物声势重新洗牌。目前看,民进党支持度大幅下降,国民党支持度微幅上升,中间选民比例增加;侯友宜、赖清德、柯文哲政治声量及支持度领先,郑文灿、朱立伦、陈其迈等人落入"第二梯队",2022年、2024年选举态势在近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第三势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岛内民意代表、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大选举临近,台湾诸多政治势力再次打出“第三势力”的招牌,力求在政治博弈中分得一杯羹。由于岛内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及“第三势力”自身缺陷,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它的出现必将对蓝绿阵营产生“分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情。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4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陷入执政困境,但通过政策买票、操弄“抗中保台”等试图转移焦点;国民党有东山再起的客观条件,但接连遭受“郭台铭初选之乱”“蓝白合破局”等事件影响,地区领导人选举居于劣势;柯文哲领导的民众党快速崛起为岛内第三大政党,由于其坚持参选到底,有效拉抬民意代表席次,未来将在立法机构扮演“关键少数”。在中美博弈持续深入、全球地区冲突加剧的外部环境下,  相似文献   

8.
政治     
《台声》2017,(15)
<正>"双城论坛"后声望骤升柯文哲民调大赢蔡英文、吴敦义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双城论坛"后政治声望回升,台湾旺旺中时7月9日公布《政治人物声望调查》,比较柯文哲、蔡英文、准国民党主席吴敦义,结果柯文哲满意度高达37%,远胜蔡英文的15.3%、吴敦义的14.1%,蔡、吴两人相加的声望还不及柯文哲,而年轻族群  相似文献   

9.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10.
<正>"柯文哲现象"的崛起台湾政党政治长期陷于造神怪圈,民众、媒体、舆论每逢僵局、焦虑、泥沼,便会追逐传奇,热衷神话。"柯文哲现象"就是台湾各界期待政治强人、突破"闷政治"困境的心理投射。2014年11月台湾"九合一"选举中柯文哲与民进党达成政治交易,获得新媒体与年轻世代的加持,轻易摘取台湾公民运动成果,形成柯文哲旋风现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败连胜文,夺取台北市长。这不仅颠覆了台北传统的蓝绿基本盘6:4的政治版图,创造了25万票的差距,而且塑造了  相似文献   

11.
政治     
《台声》2017,(19)
<正>台湾县市首长施政满意度调查绿营政治明星光环褪色台湾岛内《天下》杂志9月12日公布一年一度的县市首长施政满意度调查,赖清德落到第7名、高雄市长陈菊掉到第9名、台北市长柯文哲落居14名。第一名则由国民党籍连江县长刘增应连续两年夺冠。台湾《中国时报》13日发表文章指出,县市首长施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中,"白色力量"代表柯文哲以3000余票微弱优势连任台北市市长。2019年8月6日,台湾民众党创建,柯文哲被推举为党主席。2020年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台湾民众党成功拿下5席,一跃成为台湾政坛第三大党。这一切缘起于台湾2014年台北市市长选举,产生了一个热词"柯文哲现象"。为什么"政治素人"柯文哲能够变成"政治红人",以85万高票当选台北市市长,从而造就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梦婕 《两岸关系》2011,(12):65-66
"马英九密会地下组头"的报道持续在岛内发酵,一个名叫陈盈助的地下赌盘庄家频频现身"地上"。陈盈助是黑是白、是好是坏,究竟有无赠马3亿元新台币,政治献金……黑黑白白、是是非非,占据了岛内各大媒体的显要位置,也牵出了岛内政治选举和地下赌盘"斩不断,理还乱"的莫名纠葛。  相似文献   

14.
宗鹰 《统一论坛》2001,(1):30-32
时下,台湾岛内岛外普遍感到一片乱象,金融风暴在酝酿,政治动荡在扩展,“台独”引发战争的危机在增长。所有乱象、怪象系于一线,出于一源:这就是“抗统促独”或“反统促独”。在这危机四伏的历史时刻,值得岛内反思、岛外深省的是,如何正视、认识和揭露一条“台独”之路的轨迹:“民主先生”——“先生主民”,始于李氏,基本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底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之后 ,岛内政治势力发展成泛蓝与泛绿两大阵营 ,泛蓝阵营的国民党和亲民党系出同源 ,具有意识形态、社会基础、政治利益和历史经验的共同性 ,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亚文化 ,同时 ,从政党力量对比分析 ,目前泛蓝阵营力量超过泛绿阵营 ,岛内政党政治的现实为在野党特别是国、亲两党的合作创造了客观的政治环境 ,泛蓝阵营就政策法案、沟通机制、选举、权力分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合作尝试 ,但是政党合作的成败取决于泛蓝阵营的团结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刘红 《统一论坛》2003,(2):18-21
2003年2月14日,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亲民党总部会谈,签署了《国民党与亲民党共同书面声明》与《国、亲两党共同推动国亲政党联盟备忘录》两份文件,宣布“政党联盟”成立。岛内普遍认为,从政治运作看,“国亲合”是要把目前台湾“二大一中二小的多党格局”,改写为“蓝、绿对决的两党政治”;从实力对比看,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台湾政局内斗博弈激烈,政治乱象频出,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持续谋"独"挑衅,制造两岸敌意对抗,在岛内为谋求一党政治私利,持续打压政治对手,同时施政问题凸显,遭到民意反弹。岛内在野政治力量围绕疫苗、民生、经济等问题加大制衡民进党。  相似文献   

18.
王建民 《台声》2011,(1):35-35
各界关注的台湾“五都”选举尘埃落定。国民党保住中北部三都,民进党取得南部两都,表面上维持“蓝三绿二”与“北蓝南绿”格局,但从得票率与议员席次变化趋势看,台湾政治板块“蓝消绿长”与“国衰民兴”态势仍在继续。尤其是台湾选民结构由“蓝大于绿”转变为“绿大于蓝”,标志着蓝绿选民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转变。若此态势持续下去,将对未来岛内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政治局外人     
郑太男 《台声》2014,(12):48-49
<正>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即"九合一")大幕终落。备受两岸各界关注的台北市市长选举,以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总计85万余票当选台北市市长告终。不管是"政治素人"还是"白皮绿骨",柯文哲在这次台北市长选举中所带动的风潮,其实都是一种"政治局外人"的现象。此次柯文哲赢得选举,不在于他隐藏起自己的"墨绿色",而在于他宣称愿意从蓝绿以外  相似文献   

20.
《反分裂国家法》通过以来,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加紧活动,以反对《反分裂国家法》。他们歪曲《反分裂国家法》是什么“武力犯台”的“战争法”,继而炮制和渲染“战争氛围”、“恐惧心理”、“大难临头”气氛,操纵悲情与敌视祖国大陆的情绪,将岛内社会分为爱不爱台湾,随从者为“自己人”,“非我族类”则靠边,鼓动不明实际情况的民众走上街头,实则为自己攫取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