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吵嚷多时的民进党大陆政策检讨终于露出真容。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抛出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先不用看内容,光看“中国事务委员会”作出的“对中政策”,其“否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立场和路线就昭然若揭。民进党从1986年建党的基本纲领到1992年之前的决议等等,用的是“大陆政策”或“中国大陆政策”言词。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2):47-47
<正>两岸政策始终是民进党的"罩门"。千呼万唤中的民进党"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终于出炉,却引起党内外一片哗然。这场两岸政策大讨论,历时半年多,党内各派、政治精英倾巢而出,历经5场"中委会"委员会议、9场"华山会议",600多人次出席,200余人次发言,最后只抛出一份四不像的"检讨纪要"。其中既无结论,更无方向;只有汇集,没有整合,罗列了一堆无用的观点,却独独漏掉了"冻独"等重要主张,其中开展智库与城市交流竟然成为"亮点",令人耻笑。"中委会"中党主席  相似文献   

3.
彭维学 《台声》2014,(2):42-42
<正>1月9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通过"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以下简称"检讨纪要")。这份内容空洞、老调重弹的会议摘要记录,可用"假和实独、选举权谋、转型受阻、对话难求"来概括其实质。"检讨纪要"中表示,民进党要"以更务实态度来处理新生议题"、"积极自信地参与两岸交流,包括智库与地方执政县市的城市交流"、"透过对法令的逐步检讨与修正,营造一个让陆配、陆生与陆客,尊严生活、健康学习及平安旅游的友善环境"。作为"检讨纪要"中尚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党主席苏贞昌认为这是对大陆的"善意"。然而,岛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2012年败选后,党内掀起检讨两岸路线声浪,但过程一波三折,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决定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时,为了党内各要角是否参与,也花了一番功夫。党内经过近半年的9场大陆政策扩大会议,广邀党内外学者专家,甚至包括蓝营人士讨论,期间民进党在台"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还抛出"冻结台独党纲"提议。然而,民进党最后没有以报告形式来确立两岸路线,仅以检讨纪要呈现,而且只字未提"冻独",足见其两岸政策仍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5.
洛基 《台声》2014,(2):44-45
<正>最近,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举行第5次会议后,总结出"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其中前"行政院长"谢长廷提出的"宪法各表"、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提出的"冻结‘台独'党纲"皆未列入纪要之中。经过讨论,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提出"应该积极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作为两岸对话的基础"纳入该纪要中。善于玩弄文字游戏的民进党,这次再度将其发挥到极致。明眼人一看就知,这份纪要根本就是党内各派系妥协下的产物。2012年,蔡英文败选的主要原因,就是抛不开"台独"这一沉重包袱。选举期间,其提出的"台湾共识"、"和  相似文献   

6.
陈星 《台声》2013,(9):50-51
民进党计论两岸政策论述的“华山会议”已经进行了两场,主题分别是“对中政策的核心价值与愿景”和“如何处理‘九二共识‘”。第二场还邀请了前“国安会秘书长”、“九二共识”名词创造者苏起做引言人。但两场辩论下来,并未看出“华山论剑”给民进党带来调整两岸政策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1998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是一次具有指标性意义的选举,集中反映了现阶段台湾各个政党及政治团体的实力对比。这次选举的突出特征对民进党选情的影响负面大于正面;民进党在选举中遭受挫败,但基本维持总体实力;选举之后民进党内派系格局及势力发生一定的变化和消长;选后检讨围绕修改“台独党纲”引发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8.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9.
民进党22周年党庆之际,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目前民进党正在经历自创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但选举的失败也让民进党有机会自我反省,检讨过去的作为。民进党将会转型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政党、检讨党的组织结构与政策方向,准备好未来再度执政。”  相似文献   

10.
吴宜 《两岸关系》2006,(9):11-12
7月22日至23日,深陷弊案风暴的民进党召开了十二届一次全体党员代表大会。此次会议虽然通过了解散派系、“廉政条例”等具有“改革”意味的提案,但却没能对导致民进党堕落的根源展开切实的反省,其重头戏仍是党内权力核心改组的激烈争斗。民进党不但难以凭借此次会议摆脱弊案泥淖、提振党内士气,反而将因再次丧失改革转型的机会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反省无力改革错乱民进党此次“全代会”的主轴是“诚实面对、勇敢承担”,但全党上下却未能在此次大会中,展现改革反省的勇气和魄力,深刻检讨导致民进党上台6年来执政无能、贪污腐败的根源。避重…  相似文献   

11.
正失去政权之后,民进党开始检讨与思考败选原因及未来民进党的发展,尤其是2013年以来召开一系列的"华山会议",广泛讨论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其中,2013年11月14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讨论"对中政策",达成初步共识,提出总结报  相似文献   

12.
李立 《黄埔》2013,(6):34-37
近两个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他,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13.
曹骏 《统一论坛》2013,(4):44-46
继谢长廷在香港与祖国大陆涉台智库学者举行研讨会之后,民进党中央高调宣称在3个月内将陆续举办9场关于两岸政策的“华山会议”。会前,外界高度期待它能激荡起民进党内两岸政策新思维,凝聚出民进党新的两岸政策路线,  相似文献   

14.
张方远 《台声》2014,(2):49-49
<正>当民进党抛出"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引发各界质疑后,党主席苏贞昌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两岸关系就像"海滩之鸥"、"各走各的一点都不碍事"。此论一出引起各方猜想与解读,这究竟是要表达善意,还是要模糊焦点?不管怎么说,把两岸之间比喻为"人与鸟"显然有点扯。两岸之间从来就有非常清晰的历史与现实定位,绝非一个模棱两可、不伦不类的比喻可以替代。苏贞昌提到两岸各走各的一点都不碍事,恐怕与现实情况不符。如果今天两岸可以各走各的,民进党又何必在去年大张旗鼓的举行9场"华山会议"?其实,民进党对于其两岸政策,一直以来都知道根结所在,但就是无法踏  相似文献   

15.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2):18-20
11月21日,喧嚣已久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争议中搬上台面,但却打开了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潘多拉盒子。在“卡谢(长廷)”、“堵蔡(英文)”、“拉台独”的权谋布局下,委员会不仅内缩成一个凝聚民进党内两岸政策分歧的平台,还处处暴露出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也宣告外界寄望的民进党路线转型难产。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自己念兹在兹的2016年‘大选”,不惜以民进党的转型契机为赌注,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07,(4):50-51
在3月24日的辩论会上,游、苏,谢更是拒绝承诺“四不一没有”,在被询及。“若当选.如果美国要求再次承诺”‘四不一没有’政策会否应允”这个问题时.民进党主席游锡堃率先吐“毒”:“若当选绝不接受‘四不一没有’。”谢长廷,苏贞昌也陆续表态.“不会对美国做任何承诺”。  相似文献   

17.
3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会面,举行2008年以来的第五次"胡吴会"。这次会面是在台湾"大选"之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与民进党开始检讨调整两岸政策的新形势下举行的,也是在马英九“5.20”就职演讲之前举行,  相似文献   

18.
5月29日,苏贞昌在接任民进党主席周年前夕,说出“台湾是主权国家,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独立”。苏贞昌说,作为民进党主席,他的“中国政策”立场就是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至于策略上怎样做,就是‘中国事务委员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19.
魏大业 《台声》2008,(9):36-36
台湾民进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炒作“主权”问题,执政8年是炒作的高峰,为此而大打“本土牌”、“民主牌”、“悲情牌”、“族群牌”,把岛内闹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使两岸关系和美台关系长期紧绷。而结果呢,民进党在今年春的“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双双惨败。如今民进党已经变成在野党了,其情势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然却没有记取教训,仍在继续炒作所谓“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民进党一直在广泛检讨两岸政策,其中不少绿营人士提出一些较具开放与务实性的政策主张,让许多人包括大陆学者对民进党转型与其两岸政策调整抱有期待。然而,外界却不明白,民进党内部人士的两岸政策论述,只是个人的政策主张(甚至有某种党内政治斗争的策略考虑),而不是民进党的政策共识,目前民进党内除了有"统战"考虑的"善待陆生、陆客、陆配"(没有陆资)的共识外,根本没有任何调整与改变,而且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牵制力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