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晚年,粟裕在《战争回忆录》中思绪万千:"我在少年时期,痛恨军阀残害老百姓,就想拿起枪杆子打倒军阀。1927年‘马日事变’,我被湖南反动当局通缉,跑到了武汉,参加了党领导的叶挺部国民革命军24师教导队。我欣喜自己扛起了枪,当了革命战士。教导队军事训练十分严格,但只能算是养成教育。在我以后的战斗生涯中,也没有机会进学校专门学习革命战争的理论,我的学习道路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到1934年7月,他受命参赞北上抗日先遣队戎机(担任参谋长),明知前途凶险,已是满腔自信:"聊以自慰的是,我在毛泽东、朱德同志领导下学会了带兵打仗。"  相似文献   

2.
胡松涛 《湘潮》2024,(1):20-21
<正>一生崇尚枪杆子,一生鲜用刀与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由一介书生走向铁血生涯,毛泽东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了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毛泽东一生,打了许多大仗、恶仗、奇仗,绝大多数时候打的是以弱胜强的仗。  相似文献   

3.
成宾 《唯实》2014,(11)
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对这三个问题,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准确地回答出来。为了谁,当然是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当然是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我是谁,党员干部当然是人民的公仆,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但如果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而不付诸实际行动,那么这三个回答就只能变成漂亮的口号,却难免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相似文献   

4.
那天晚上.准确地说是2001年7月13日晚,在我生命里刻下深深烙印的那天晚上。我的每次心跳每根神经每个思维都被莫斯科牵引而去。谁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谁赢谁输?谁胜谁败?谁笑谁哭?那天晚上,答案就装在萨翁魔盒一样的信封里,全世界的眼光都在关注这一历史性时刻。在中国每一双普通的眼睛里,都闪烁着焦虑和期待的亮光,为了这一天,我们等了太久太久。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枪的扳机不能轻易扣动,我只是端着枪厉声喊道:谁?站住!接应我的是一句暖心的藏族佛僧"六字真言",然后才是一句半生不熟的汉话:"藏家的亲人莫要惊慌,感恩金珠玛米的信徒来到了你身边!"汽车攀登到唐古拉山巅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我们从昆仑山下格尔木启程时东方天空刚吐出曙色。此刻海拔五千三百多米的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6.
年少扛起枪,为了工农得解放,越过雪山草地,矢志紧跟党.一生戎马行,千里突围战沙场,抗美援朝破纸虎,跨过鸭绿江。意志多刚强,爱民爱兵永留芳,光明磊落照肝胆,东南拆栋梁。台湾定回归,一统江山指日望,疾风尽扫浮云日,灵台祭名将! 一一张爱萍悼皮定均诗一皮定均半坐半躺在柔软的沙发上,摊大右掌压住隐隐作痛的前额。尽管有电风扇不停地吹,他仍然感到燥热难忍,仿佛被谁给困罩在一个大蒸笼里似的。  相似文献   

7.
母亲     
是谁习惯在村口守望,是谁习惯在深夜惦念儿郎,是谁鬓发皱纹挂满了霜,是谁丢了时光丢不了倔强?——村里的老娘。最近一次回村,不是为了看家中的老母,却是为了看老母为我拉扯着的孩子,说来惭愧。我一直在外面工作,孩子就寄养在村里老娘那里。和大多数农村老人一样,在她的认知里,好像给儿子拉  相似文献   

8.
谁愿意整天看着一张苦瓜脸?谁愿意听那唉声叹气声?谁喜欢横眉冷目?谁喜欢争吵?你我结婚是为了快乐幸福,那么,我的爱人,请你对我微笑!当人们谈及“保卫爱情、婚姻”和“巩固家庭”时,常提到责任、义务、理解、珍惜、慎重,我觉得应加上“创造快乐”这一条。哪一对感情破裂的夫妻不是吵吵闹闹、闷闷不乐、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哪一个欢声笑语的家庭会出现“家庭分裂危机”?常笑的妻子,丈夫一定喜欢;幽默的丈夫,妻子大都满意。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的本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我们共建家庭的基石。人的生命不过短暂几十年,又何必事事斤斤计较?生活已多风雨,何苦再在家中添愁添烦恼?人生是一门学问,艺术地当好爱人这角色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执政能力建设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的执政党,都存在一个执政能力的问题。执政能力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执政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毛泽东说过,我们本来不会拿枪,不会打仗,是敌人逼我们拿起了枪,在战争中学会了打仗。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信  相似文献   

10.
民主同盟军第一军(1946年5月由潘朔端将军在辽宁告海城领导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一八四师改编的),1946年10月从安东(丹东)经长白、朝鲜,图们、牡丹江转移到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进行政治整训,进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教育,结合地方的土地改革,搞诉苦运动。  相似文献   

11.
皮定均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战功赫赫,名垂军史。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军衔时,毛主席亲笔指示:“定均有功,由少晋中。”1976年7月7日,在福建前线指挥军事学习中,他不增以身殉职…… 张爱萍将军有一首悼念词,为皮定均的一生作了概括: 年少扛起枪, 为了工农得解放, 越过雪山和草地, 矢志紧跟党。 一生戎马行, 千里突围战沙场, 抗美援朝破纸虎, 跨过鸭绿江。 意志多坚强, 爱民爱兵永留芳, 光明磊落照肝胆,  相似文献   

12.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唱红了大江南北。毛泽东这首诗词究竟是为谁所题?最近,笔者采访了当年曾在中  相似文献   

13.
贾富平 《先锋队》2012,(28):17-18
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不仅是一句发人省思的哲学追问,更是一个先进政党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要做好关心困难群众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好日子。要落实好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解决好"依靠谁";二是要与加强群众工作相结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解决好"为了谁";三是加强执政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政为民理念,解决好"我是谁"。  相似文献   

14.
人物简介:郭凡礼,生于1927年10月,山东省嘉祥县人,现年88岁.1945年正式参军的郭凡礼,抗战经历虽短,但精神可歇可泣.因为,在父亲牺牲后,他义无反顾地接过了父亲的“枪”. 郭凡礼的父亲是八路军游击队的一名营长.童年记忆里,父亲一直在外打仗.12岁那年,为了支持父亲所在部队在前线的游击战,也为了多见几次父亲,机智勇敢的郭凡礼将50余发子弹放在竹篮里,然后在上面装满麦粒,先后两次通过敌占区,将子弹安全送抵游击队.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实行政治建军。党的政治建军受到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启发,是土地革命战争实践的要求。通过构建全新的"三位一体"政治建军模型,即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军队党的各级组织和开展有力的政治训练,中国共产党理顺了军事与政治、军队与人民、军人与信仰的关系,解决了军队听谁指挥、为谁打仗、为何打仗这三个建军根本问题,实现了中国建军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近期,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杂志2011年第16期发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一文,他指出,为了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依靠谁,是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是谁,是指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读后甚为感动。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各级宣传系统责无旁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让一个国民党军俘虏掉转枪口为解放军作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融化改造他们,解放军政治部专门研究了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新战士到连队后,连里首先组织诉苦会,老战士上去诉说自己受地主压迫的经历.许多新战士也是被抓壮丁来的,这些很容易勾起他们心底的伤痛,初步明白了解放军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老战士与新战士朝夕相处,生活、行军、战斗都在一起,随时随地都可以谈心,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通过的第一个党纲中就明确规定:“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相似文献   

19.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快速反应、周密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各地各部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中,坚定扛起大省责任担当,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担当作为、守土尽责,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战"疫"就是打仗,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爱你太深,我的脚步才这样坚定;也许是爱你太真,我的歌声才这样深沉”。是谁,为了大地的安宁、母亲的微笑而深入毒穴,出生人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