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时期,鉴于农村文化匮乏,有关部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深受农民欢迎。但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就是有些人打着“文化下乡”的旗号,却把“文化垃圾”送到乡下,骗取农民钱财,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试举几例: 一是演出垃圾。一些不正规的演出团体,经常打着“送戏下乡”的名义,演出一些格调低下、不健康的节目。有的剧团为了招揽生意,竟让女演员穿着“三点式”在剧场门口亮相,丑态百出,不堪入目。 二是书刊垃圾。一些不法书贩,他们抓住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鉴赏能力较差的弱点,把一些低级趣味,甚至黄色书刊、宿命迷信…  相似文献   

2.
党“十五大理论与实践”征文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当前在绝大多数农村,农民群众已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正向小康生活迈进。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贫困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贫困”,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理解,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认识不全面,看不到脱贫的希望;二是农民群众围于以单家独户为单位的小生产模式之中,科技素质低下,生产效率不高;三是贫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群众这种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3.
当城市人正在为泛滥的“信息爆炸”而苦恼的时候,农民的精神生活依然匮乏贫穷;当城市入不断从互联网上吸取着大量知识文化时,农民还主要靠口耳传递着信息;当城市人在影剧院报告厅享受着文化思想艺术的盛宴时,农民却在靠赌博喝酒打发着时光。在农村,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并针对目前农村文化的现状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为楚设新农村提供文化支持,加快构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乡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上先得实惠。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步履艰难,农村不良文化不断蔓延等问题,因此必然从落实政府公共责任、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完善农村文化网络、发挥基层组织功能、培育内生文化机制、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盼冬闲,怕冬闲,到了冬闲去耍钱,输了一年血和汗,哭哭啼啼不团圆。”这是20年前,京郊农村不少地方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它形象地道出了当年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以及由于贫穷和寂莫造成的悲苦与无奈。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京郊的山山水水,富裕起来的农民...  相似文献   

6.
对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的就业形式、生活方式、财富状况、思想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导致一些地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老化、队伍软化、阵地弱化,对农民的教育抓得不紧,工作苍白无力,农村文化生活贫乏,为封建迷信、伪科学甚至反动思想的传播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进行积极探索,进一步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为农村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首先,必须以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期盼的“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新区大田镇党委将农村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以贴近农民生活、利于广泛参与为原则,大力培育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变“一阵风”、走过场为生活化、长期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了满足农民需求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宣部和重庆市委宣传部在全国、全市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求,结合山区农村信息来源闭塞、农民思想活跃、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等状况,解决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在山区农村纵向不能到底、横向不能到边的问题,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更好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政治经济形势和理论教育,传播精神文明,传送法制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卫生知识,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有效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架起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一个地处内陆高原山区的农业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现实制约了全省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村文化的贫乏,造成许多农民素质低下,致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步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和智力。如何从我省实际出发,抓好农村文化工作,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出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工作的重点,也是文化工作如何进一步服务于和服从于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区宣传文化部门积极响应“送文化下乡”这一号召,始终把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宣传工作的重头戏来唱,采取“上送”、“下创”、“中促”三结合的方式,不断活跃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把健康的精神食粮送到干家万户,从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抓‘上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我们一方面注意抓好区直文化业务部门和专业团体的下乡工作。区花鼓戏剧团是一个有近60名文艺演出人员的专业团体,1996年以来,以“到群众中找出路,在服务中求生存”为宗旨,剧团已下乡演出达200多场,观众近50万人次。演出的盛况…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段时间以来,"脱衣舞"等违法演出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这类违法经营行为扰乱了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文化部不久前通报了两起在农村地区查办的"脱衣舞"案件。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腰包越来越鼓,不再愁吃愁喝的农民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食粮"。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低俗、媚俗文化大行其道,部分村民趋之若鹜,影响十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显得较为滞后和相对贫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宜春立足农业大市和文化强市的实际,把产业发展的"一村一品",与文化发展的"一村一品"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中,农村广大干部和党员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农村工作的根本,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精神生活阵地,并以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农村工作的标准,来统揽农村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15.
铁柱 《实践》2006,(9):39-40
农村文化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在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基层文化形式,是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图书馆建设的现实意义 1.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增加脱贫致富的本领.农民文化素质是决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农村文化的贫乏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很难实现.农村图书馆是农村重要的文化设施,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当下,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农村的文化建设却趋于停滞。农村基层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农村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而从“文化娱人”走向“文化育人”,正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省文登市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重视维护农民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杭州市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利用率不高并存,农民文化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共文化队伍配置结构不够合理且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受到削弱;农村业余文化队伍数量较少、活动不多,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受到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保障不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应当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投身农村文化事业;壮大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发展农村文化示范户;举办农村文化演出洽谈会和扶持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的各类文化经营活动以促进杭州的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这是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一个创举。在全国文化先进市湖北省宜城市农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0个文化中心户,它点燃了农村文化圣火,成为农民求知求乐求富的课堂。逢时而生近年来,宜城市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发展不协调现象:一方面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生活枯燥乏味,精神生活空虚。一部分农民天黑上床,天亮下地;一部分农民靠喝酒、赌博消磨时光;还有一部分农民搞封建迷信、无事生非,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如何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宜城市委派出调研组走农家访农户。一位村干部如实地向调研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