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责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是刑法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我国刑法条文中,多次出现了刑事责任的概念,但在刑法学书刊中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仅在《法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43页)中有简单的解释:“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刑事法律规定的责任.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是负刑事责任的依据.”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刑事责任的概念,有必要对有关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刑事责任是随法律的产生而产生,随法律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人类社会早期  相似文献   

2.
行为人在犯罪后追诉前或在追诉过程中死亡应否追究其刑事责任,传统的刑事法学理论认为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在笔者看来,上述观点仍然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刑事责任理论并未排除死亡的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所谓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是在行为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意外事件、无刑事责任能力情况下实施的行为才能免除。犯罪人死亡并不一定存在上述刑事责任的免除情形,这就表明,死亡的犯罪人仍有负刑事责任之必要。第二,刑罚目的理论要求对死亡的犯罪人进行否定性的法律评价。在我国,刑罚…  相似文献   

3.
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许多条款,都对其作了明文规定。刑法还在第二章第一节,把“犯罪和刑事责任”列为专节。但我们对刑事责任的一般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在刑法教材中,只讲犯罪问题、刑罚问题,而不讲刑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对刑事责任概念缺乏了解,人们常常把刑事责任和刑罚这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概念等量齐观,混为一谈。从我国刑法规范的内容来看,我认为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因犯罪行为而必须依照刑事法律在心理上承受的法律谴责,它表示国家对犯罪行为的严正态度。刑事责任和刑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学界对责任能力概念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通常都把责任能力解释为对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有辨认和控制能力。这种解释可把责任能力称为犯罪能力,至于责任能力概念中是否包括刑罚适应性,则未作专门论述。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有些刑法学者提出了责任能力既包括犯罪能力也包括刑罚适应能力(也称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的论点,认为  相似文献   

6.
一犯罪概念是刑法上最主要的范畴之一。俄罗斯立法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从刑事法律上提供犯罪概念的一般定义。这种作法始于 1 9世纪 2 0年代。依照 1 82 2年版的《刑罚与感化法典》 ,犯罪是“法律用刑罚威吓所禁止的行为”。① 以后 ,俄罗斯虽然经历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但这一传统被延续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诺沃谢洛夫指出 ,俄罗斯联邦新刑法典 ( 1 996年 )也不能例外 ,它的第 1 4条规定就是例证 ,即“本法典以刑罚威胁所禁止的罪过地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②另一方面 ,恰如黑格尔指出的 ,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 ,只是把她…  相似文献   

7.
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中的基本概念,也是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免除刑事责任作为刑事责任理论不可缺少的内容,无疑也是刑法理论必须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合理界定免除刑事责任的概念,不仅决定着免除刑事责任与免除刑罚关系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而且直接影响制裁违法与犯罪的责任形式的选择。一、两种观点的评介由于免除刑事责任一词被广泛使用于不同的场合,服务于不同的研究重心,其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将中外学者对免除刑事责任的表述加以归纳,将其分为特点各异的两大类,即狭义…  相似文献   

8.
以犯罪构成为核心构建的刑法理论存在诸多弊端。出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考虑,笔者提出了以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来重构我国刑法制度的理论构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系统,但是我国现有的刑法理论却是重罪轻责、重罪轻刑,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失衡。笔者主张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作为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将刑事责任能力和排除刑事违法性的行为作为构成要件纳入到刑事责任的构成体系当中并还原制度意义上的刑事责任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9.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是刑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但是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两岸相关的规定都不尽相同。台湾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规定得比较具体,在刑罚种类和刑罚裁量的适用等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这些特殊规定对大陆刑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上,刑事法律关系①涉及到刑罚权、刑事责任、国家、犯罪人、犯罪人利益的载体、犯罪。刑法规范、刑法的价值等诸多问题,并且更具从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上研究刑法的特征。传统上我们将刑法学看作“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或者“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测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其实,作为刑法的要素或者说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有“犯罪”。“刑事责任”、“刑罚”,而且有“犯罪人”、“国家”、“刑罚权”、(“刑事责任’)“犯罪人利益的载体”以及这些要素的“关系”构造,尤其是还有这种“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刘喆 《法制与经济》2008,(13):74-75
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是刑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内地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但是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两岸相关的规定都不尽相同。台湾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规定得比较具体,在刑罚种类和刑罚裁量的适用等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这些特殊规定对大陆刑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九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第六四九页上把“刑罚的种类”分为九种。我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至二十九条的规定,刑罚的种类应是八种,而不是九种。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有五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三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既可以同主刑一起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法学》卷把驱逐出境列为一种刑罚,并说“这9种刑罚又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但没有说明驱逐出境应属主刑还是附加刑。从刑罚的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内地、香港与台湾地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都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 ,但无论是对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者实施危害行为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 ,还是对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之未成年人犯罪所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我国现行《刑法》都需要学习和借鉴香港特别行政区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刑法”的经验。完善我国内地未成年人犯罪之非刑罚处理方法立法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调整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二是增设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论刑事责任与刑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对刑事责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有不少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刑事责任的概念就是这类问题之一。对刑罚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多,但对什么是刑罚,意见尚不一致。至于刑事责任与刑罚二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已有著作论及,但也还有待深入探讨。为此,本文特就上述三个问题,分别予以论述。一什么是刑事责任?由于德、日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将责任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之一,因而他们所说的刑事责任与我国及前苏联刑法理论中所说的刑事责任并不相同。如日本学者木村龟二认为:“刑事责任指以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为现由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精神病概念应修正为精神障碍。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承担应依其行为当时主观罪过程度由法官客观厘定,并在坚持精神卫生学与法学标准相统一、主客观相结合的判定原则下,将其划分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三个层级。对精神障碍犯罪者坚持减免刑罚的原则,并注重扩大强制医疗和相应保安处分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指刑法意义的客观行为,下同。)应否承担刑事责任,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我们的注意力大多侧重于犯罪和刑罚,对刑事责任理论缺乏必要的探讨,最近,有些同志已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一尚待开发的领域,并对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只有犯罪行为才是刑事责任的根据。  相似文献   

17.
《法学杂志》1991年第1期《论犯罪概念》(简称《概念》)一文中认为:“由于犯罪学是以预防犯罪、治理犯罪作为出发点,因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它不但包括刑法上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其他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对此,我们有几个问题想提出来探讨。第一,超出了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范围,能否正确地揭示犯罪概念的内涵?我国刑法第10条把犯罪定义为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一定义为人们辩认和区分一种行为是犯罪行为还是非犯罪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它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  相似文献   

18.
<正> 犯罪学中所讲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应被采取矫治措施的人。为了正确理解这个概念,需明确以下问题: 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人不同于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或曰犯罪主体,一般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受刑罚惩罚之人。它与犯罪学中关于犯罪人的概念有明显不同:(1)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必须是具  相似文献   

19.
刑法所指的边缘年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临界点,即行为人实施了我国刑法禁止的行为所承担刑事责任与否的年龄段.侦查、检察和审判实践中,主体的年龄问题一直是诉讼过程中十分关注的大问题.随着刑事犯罪年龄低龄化程度的加深,刑法所担负的打击功能与未成年人犯罪频发的势头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冯锐 《法学研究》1983,(1):44-48
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了刑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时,必须承担刑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刑法上称之为刑事责任。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就是行为人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和精神正常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