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宣传》2007,(6):1-1
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向互联网的延伸,孕育了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10,(9):41-4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彭波表示,抵制网络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一起努力。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草根性”;多元化、多样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发展趋势。我们提倡多元多样的网络文化,鼓励网民创造富有网络特色、个性鲜明的网络文化产品,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网络文化,都不能挑战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不能破坏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作为当下最普遍最热点的传播媒介,深刻地影响着当前及未来的世界,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青少年是网络传播及使用的主体,80后90后的青少年更是从网络中成长的一代,网络深深渗入其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少年所创造,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表现出来,相对于网络主流文化而言的文化形式,以其边缘性、颠覆性、叛逆性吸引着广大青少年的参与,并成为网络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所结合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因其传播的广泛性、内容的叛逆性及超前性等特点,让大批商家看中了其中隐藏的商机,并通过生产再创造的方式,使网络青年亚文化转化为实际的可供消费的物质形态,从而形成一个创意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为坚决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联合发起倡议:共同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创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和青少年提供一个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现提出倡议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义和 《前沿》2004,(12):110-1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络化已逐渐社会化。网络作为一种媒体 ,作为一种工具 ,直接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正在发挥着巨大而神奇的作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 ,具有传播迅速、内容丰富、能控力低、服务个性化等特点 ,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 ,也有消积的。本课题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 ,深入探讨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网民带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而网民们在这个新奇的世界里又创造着许许多多更新奇的事物.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出现给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就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落下帷幕的时候,《网络传播》记者就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含义以及新闻网站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等问题专访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由庞大网民群体组成的网络空间实际上是文化空间和意义空间,网络空间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归于网络文化的竞争。影响一国网络文化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关键互联网资源的占有力、网络文化生产力和网络文化传播力。国家应通过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加强互联网内容管制、营造网络文化发展环境和提高网络技术开发水平等提升国家网络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网络文化倒灌现象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谈的是"文化倒灌"现象。什么是文化倒灌呢?就是青少年掌握的网络文化技术与信息,超过中老年人,他们不仅可以手把手地教你网络技术,还向你传播网络上你所不知晓的信息。过去的网络信息多来自纸媒体,现在呢,  相似文献   

9.
2008年,随着“山寨”一词的迅速流行,网络山寨文化在青少年中受到热烈追捧,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撑得到快速发展。它以青少年草根为主体,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平等的话语权的呼声。但是这种快餐式文化也存在着内涵不足、缺乏规范制约和模糊青少年的价值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正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体。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文化意义有助于转变社会文化观念,打造网络文明形态。网络媒体是一柄双刃剑,既能为社会进步和人类价值实现提供技术基础,同时又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因而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改善网络伦理系统,健全并优化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徐翔 《学习与实践》2012,(4):135-1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与网络传播在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并使得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发生了不同于"前网络"时代的重要变化。因此有必要提出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这就需要全面发挥网络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城市的网络文化资源力、网络文化生产力、网络文化传播力、网络文化服务力、网络文化创造力,适应网络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媒介城市、网络文化产业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文化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总部基地建设等城市文化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离不开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网络文化应关注三个目标指向,即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和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对当前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正以网络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一些非主流或反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成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在网络文化语境中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不但可以创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教育方式,实现网络文化研究的文化属性转向,还可以实现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发展态势。最终达到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日益普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最为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对青少年人格缺失甚至形成犯罪型人格起着诱发乃至推进的作用,给个人成长、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于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打击取缔措施,要完善网络立法,并从互联网技术上对低俗信息予以过滤堵截,从而使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降到最低,同时,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各个方面也应自觉承担起责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特有的开放性、虚拟性、及时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给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文化背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犯罪。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影响,积极采取对策,使负面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惟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形成的网络文化,多层面多角度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本文从网络文化本身的技术特征和内容特征深度分析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论及在网络文化下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互动方式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环境条件 ,它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正面影响 :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给青少年提供了扮演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 ;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负面影响 :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观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 ,会对他们社会化过程中完美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中传播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舆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红 《前沿》2008,(4):167-170
网络舆情有多种传播途径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网络舆情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的传播不仅影响着文化的表层结构,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深深触动了文化的深层结构——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变迁产生重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网络乒情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反映在文化的表层,而且正触动着文化的深层,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不能把网络文化理解为“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也不能把网络文化仅仅理解为对“网络经济和网络政治”的反映。就其实质而言,网络文化作为对人类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它既不同于“整个人类的文化”,也不同于“关于网络的文化”,而是与现实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有别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新型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一个重要战场。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