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就非洲民事审判形式的特点、演进过程及其处理有关法律冲突问题的原则方法作初步探讨.一、非洲民事审判组织的特点.非洲民事审判组织形式的雏形可追溯到19世纪整个非洲大陆沦入欧洲列强之手的灾难性年代.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非洲各国的民事审判组织形式是原始的单一的土著居民法院(亦称部落法院或习惯法法院).欧洲人的入侵打破了这种单一特色垄断的格局,一层殖民化色彩渐渐渗入并逐步沉淀在民事审判组织中.这就形成了非洲国家民事审判组织的双重性.在  相似文献   

2.
《民法总则》第10条承认了习惯的法源地位,这里的“习惯”应定位为习惯法,而非事实上习惯.习惯法有其具体的适用条件,即法律规定存在真正漏洞、待调整事项存在习惯法规则、习惯法规则不违背公序良俗原则和制定法.习惯司法适用的逻辑终点是法院在个案中确认习惯法规则,经个案积累形成习惯法,最终还可能引发习惯立法.习惯立法意味着习惯法法源地位的消失.《民法总则》生效后,我国应沿着事实上习惯——个案中的习惯法规则——习惯法——习惯立法的进路,通过习惯的司法适用发现习惯法.  相似文献   

3.
于丽娟  李亮 《法制与社会》2010,(14):158-159
非洲习惯法是非洲大陆各民族、各部落习惯法的统称。对于非洲习惯法的现代化而言,最关键的是作为本土法的习惯法与作为外来法的欧洲法的关系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非洲习惯法的概念界定,以之为基础考察非洲习惯法的现代化(成文化)问题,并以此为视角,思考更加宏观层面的非洲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非洲国际私法在前殖民地时期和殖民地时期均以适用法院地法为主,在当代,非洲国家参与的国际私法条约并不多,对于一些法律适用问题也还没有确定的法律适用规则,非洲国际私法在法律适用中也开始考虑人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洪永红 《河北法学》2001,19(2):129-131
独立后大陆法非洲国家的法律除了具有大陆法系的一般特色外 ,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继续沿用原宗主国国家法律 ;新制定的法律对大陆法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习惯法和伊斯兰法仍然适用 ;法的一般原理也是非洲国家法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朱伟东 《时代法学》2004,2(6):99-105
国际法在国内法中的地位问题对致力于宪政改革的非洲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在理论上存在着分歧。在实践中,各国通常采用采纳或转化方式使国际法在国内法院中得以适用。非洲国家在实践中主要遵循了英国和法国的做法。南部非洲的一些国家不但在宪法中规定了国际法在国内法中的地位,而且还规定国内法院在对宪法或其他法律进行解释时,要利用或考虑到国际法。而其他许多非洲国家不愿将国际法直接纳入到它们的宪法中。不过,即使宪法中没有规定国际法地位的非洲国家,它们的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常会参照有关国际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习惯法在国家正式司法或行政活动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其在实践领域仍然事实上发挥了规则的作用。以粤东北为例,习惯法与国家法在基层法院司法实践中的博弈,以及在各种调解活动和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博弈,证明了习惯法难以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人习惯法成为现在商人法的重要渊源,它的使用提高了国际商事仲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各国国内法的差异而严重影响案件结果的情况,更好地保证了个案的公正裁决。我国立法界对现代商人法规则已逐步接受。但尽管我国仲裁立法中有关现代商人法适用的规定已有不少,却仍然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仲裁立法中对现代商人法的适用应进行更明确的规定;法院对仲裁给予适当监督;在国际商事争议处理中更多适用比较成熟的现代商人习惯法。  相似文献   

9.
习惯法不仅存在于非诉讼情形中 ,而且渗透于司法中。法院 (法庭 )的司法职能和行政职能的混合 ,决定法律运用的移情性 ,为习惯法进入司法开了方便之门。司法的过程是法官和当事人协作的过程 ,是制定法和习惯法互动的过程 ,是文化传统压迫和现实利益取舍的抗争过程。  相似文献   

10.
法学之最     
普通法的最早形成普通法是英国法律的主要渊源,集中体现了英国法律的特征。它是封建社会初期在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习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元5世纪,日耳曼族人中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渡海统治了英伦三岛,英国由此从适用罗马法改为用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由于各地区习惯不同,语言不一,盎格鲁·撒克逊法具有极大的分散性。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从御前会议中分设了王室法院,并实行巡回审判制度。王室法院派往各地的巡回法官,在审判案件过程中,除根据国王敕令外,主要根据该地习惯,因而巡回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