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月23日,参加十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的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会议的列席人员,看到了印发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2003年立法计划。这一计划共列出年内将要审议的13件法律草案,以及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时适时安排审议的30件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2.
至1999年12月23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强经济监督工作的决定草案之时,监督法正式出台前的三个单项法律草案均已完成起草工作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审议了对审判、检察工作中重大违法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草案以及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草案。这意味着,1999年关于监督法出台前的有关立法工作基本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机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后将有一个专门的法律起草小组继续进行监督法的起草工作。记者参加了历次审议这三个单项法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分组审议,深感…  相似文献   

3.
时事聚焦     
《瞭望》2005,(27)
中国(6月25日-7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京举行。6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会议审议的法律草案,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修改:突出重点,解决物权法当前亟待规范的现实问题;对几个重大问题如不动产登记机构是否统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等作出规定;对过去草案规定的内容尽可能表述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审议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草案,是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一月十五白下午至十七日上午,委员们分组讨论、审议了这一决定草案。大家认为,它庄严地重申了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理直气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很有针对性,普遍赞成会议审议通过。委员们说,这个决定草案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通过和贯彻对加强我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部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草案)》,于1989年10月25日提交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审议,于1989年12月20日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将再度审议修改,这预示着我国城市规划将进一步纳入法制的轨道,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中,我国的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年,我国只有设市的城市191个、建制镇2000余个,而到1988年,设市的城市达434个、建制镇达11000余个。这些城镇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3,(10)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闭会为期8天的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2月22日在京闭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还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4项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7.
210件法律构筑法治中国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的立法工作,还需加紧创建和完善,而知法、守法、用法、执法,显得更为紧迫 2月2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审计法修正案草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草案将被审议。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每两月召开一次的伞国人大常委会已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一件件关乎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或提上议程,或顺利通过:行政许可法通过,物权法草案四番审议……  相似文献   

8.
木子 《瞭望》199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交到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这是我国民事立法方面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对于完善民事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李鹏总理在提请常委会审议的议案中说,制定这个法律是为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当事人的权利,促进家庭和睦、稳定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9.
徐孟洲  徐阳光 《团结》2007,(3):20-24
2006年6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的议案》。2006年6月24日至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如期对草案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叶秋 《瞭望》1988,(11)
改革的成果需要得到法律的确认,改革的深化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为了巩固改革的成果,为了保障改革的深化,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的建议,适时地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即将于3月25日开始举行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是我国具有最大权威性和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修改宪法是国家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1.
高岭 《瞭望》1986,(38)
在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围绕是否通过破产法草案,委员们进行了认真、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满了民主的气氛。 八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时整,依照法律程序,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破产法(草案)》,这个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12.
杨琳 《瞭望》2007,(10)
将经过实践检验切实有效的积极就业政策措施法制化、长效化,缓解就业重压,是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初衷2月2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就业促进法》(草案)。此前的1月10日,该草案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这一酝酿起草历时3年的草案,终于进入审议阶段。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后,草案还将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民主》2014,(8):60-60
正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颁布于2009年,实施仅5年即面临大修,无论官方还是学界,都感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多名专家表示,本次提请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多数修改内容延续了送审稿的思路,比如坚持"重典治乱",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政府失职将被问责等(2014年6月23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4.
2月1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份来自中南海的建议摆在出席会议的100多位委员面前:中共中央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在这份长达1600多字的修宪建议中,中共中央建议对现行宪法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的8处条文进行修改。2月22日,当第30次常委会在北京闭会时,出席会议的委员们经表决作出了决定:将根据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形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修正草案提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完善可以实现4亿吨标准煤的节约能力日前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被提请首次审议。该法起草前期连统一的"循环经济"概念都没有,到现在形成共7章、61条的提请审议的草案,仅用了两年时间。多位起草者还乐观估计,该法可望在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汝棼向记者简略回顾了六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五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并对我国的立法工作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宋汝棼介绍说,五年来,法律委员会共举行148次会议,审议了36件法律草案、10件修改补充法律的规定草案、3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共49件。 这49件法律规定中,除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需要在今年3月25号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外,其余47件都已获得通过。其中包括民事法律、刑事法律、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以及经济方面、行政方面的法律等等。 宋汝棼指出;由于六届全国人大期间我国  相似文献   

17.
26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拟恢复现行预算法关于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放政府债券的规定,重申“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18.
时事聚焦     
《瞭望》2007,(1)
中国(2006年12月23日-12月29日) 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12月24日,马季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12月24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始举行,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和劳动合同法草案等。  相似文献   

19.
备受公众瞩目的婚姻法修正案草案,将提请4月24日开始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进行第三次审议。自1995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修改婚姻法的决定之后,婚姻法的修改过程可谓历经风雨。本刊于1998年曾对当时激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修改婚姻法专家建议稿作了较为详尽的报道。时隔两年多,经过全国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全国妇联以及执法部门和各界专家学者的艰苦调研、深入探讨、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尽管纷争尚存,但主要难题已经破解,新的婚姻法的面世将不再遥远。经过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19次会议两次审议,以…  相似文献   

20.
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改草案)》和《妇女权益保障法(草案)》。这三部法律一经通过,就将通令颁行。这是我国立法工作的新收获,它将在我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产生重大的影响。这里,我们简要地向读者介绍这三部法律(草案)制定的背景与主要内容,供关心此项立法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