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黔东南州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红色记忆、革命精神,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奋进力量。"1 9 3 4年1 2月,红军来到台江县施洞镇偏寨村,我们苗族同胞腾出房子让红军养伤休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红军与苗族同胞的故事。"连日来,台江县基层党员干部通过院坝会、坝坝会等形式,用苗汉双语为当地群众讲党史,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正>"六五"普法以来,台江县根据自身县域的苗族文化特点,创新普法方式,将苗歌普法教育纳入普法规划,编演苗歌苗舞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制宣传教育,用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普法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三个苗村"先试点台江县老屯乡榕山村的张洪珍老人作为省级"苗族古歌"代表性传承人,被县里邀请创作了一首《法律教育如春风》的苗歌,歌中描绘了近年来家乡的喜人变化,还将国家的法律法规、新政策巧妙地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台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地处雷公山北坡。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居住着苗、汉、布依、壮、回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8%,是民族海洋的中心,有“苗族第一县”之称。历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苗族的重点县。  相似文献   

4.
黄晓青 《当代贵州》2007,(24):46-46
“看到电视转播的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听到那么多强农惠农的措施,我们心里感到暖洋洋的。中央的政策深得民心,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干劲更足了。”台江县台拱镇洋汪村68岁的苗族老汉张本发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5.
敖祖 《党建与人才》2003,(12):35-35
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党委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工作中。按照旗委“抓党员产业化带头人队伍建设,促发展;抓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促流通;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服务”的“三抓三促”活动部署,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种草用草、种草养畜、粮畜并举”的产业化经营新路子,实现了党的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舞龙先舞头。乡党委组织全乡6个村的党支部班子学习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6.
高刚 《当代贵州》2023,(24):56-59
<正>2022年夏天,在台江县台盘村举办的“村BA”火爆出圈、火遍全网、火出国门,探寻“村BA”爆红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推进乡村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境内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0余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2022年夏天,在台盘村举办的“村BA”火爆出圈、火遍全网、火出国门,  相似文献   

7.
正中组部帮扶台江以来,把医疗扶贫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生命安全的一个抓手,制定工作方案,大力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通过对口帮扶,我们医院的干部职工自信心增强,越做越有干劲,精神面貌也好了。"台江县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柴彪说道。在台江县人民医院走上一圈,院内环境整洁有序。白墙、红柱、翘脚檐,充满苗族风情的住院楼内,医护人员一路小跑来回在病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台江施秉两县交界的清水江两岸以及台江县境内于清水江汇合的巴拉河两岸附近,居住着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个寨子都有一两条龙船,每年河两岸的苗族群众,都在这段河域轮点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当地苗族称为龙舟节。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这里的竞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事象,可算得上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文化,其独特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台江县国土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4.7万人,苗族人口占98%,是世界上苗族人口聚居最集中的地方,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要实现台江经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提速升位,推动跨越"就必须控制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狠抓"十字"方针"稳定",就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台江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和促进群众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制度,切实抓好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08,(14):F0004-F0004
《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了2000年前苗族先民已初步掌握了刺绣、染织等技术,苗族刺绣世代传承,种类众多,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符号表达着苗族少女对先祖的追思,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打籽绣分布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台江县革一、大塘,凯里凯棠、地午等地。打籽绣绣法通常用一根白色梗线勾出刺绣所需外围轮廓图案,  相似文献   

11.
正台江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加速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农业稳县、和谐兴县五大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和睦指数不断提升。台江县有14.5万人口,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其中苗族同胞占台江县总人口的97%。长期以来,台江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维护团结稳定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庭珍,成了新闻人物啦!《人民日报》上出现了她的名字,《贵州日报》上有了她身着苗族盛装的风姿。她是2000年表彰的1931名“全国劳模”中唯一的苗族代表。  台江县的青山绿水间繁衍生息着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苗族人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姿、富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苗族文化,苗族刺绣就是其中一支奇葩。由于交通和历史的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苗绣这朵奇葩依旧开在深山人未识,只能是苗家姐妹们比赛心灵手巧的物证。  1966年,正在上高二的张庭珍,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回家当了农民,以后就与…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06,(14):35
思南县人武部成建制组织民兵参加西部大开发,在扶贫攻坚、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中,为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解决贫困群众生产发展难、学习农业实用技术难等问题,思南县人武部在扶贫联系点开展“一连带一村、一排带一组、一兵带一户”和为少数民族村寨“送劳力、送信息、送技术”活动,积极为人民群众想办法、出点子,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向农民群众传授烤烟栽培防治技术,增加农户收入。投工投劳帮助群众建奶牛基地2个、小型酿酒厂5个、经果林示范基地3个。帮助7个贫困村的753户极贫户解决温饱,带领653户贫困户走上富裕路。在帮贫扶困…  相似文献   

14.
<正>"舞龙嘘花"是台江县苗族同胞闹元宵的一项民间传统活动,"舞龙嘘花"在台江县有上百年的历史,每逢春节,耍火龙闹元宵已成为台江县最隆重的民间文化狂欢活动,被称为"勇敢者的狂欢之夜"。2010年的元宵之夜,台江县城内锣鼓喧天,游人如织,各地的龙灯、狮灯汇聚于此,交织成一场狂欢者的盛宴。  相似文献   

15.
正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台江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地区,苗族人口占98%。正值三夏时节,记者来到刚刚脱贫摘帽的台江县方召镇蹲点采访,近距离观察贫困村寨变化,聆听贫困户心声,真切感受如火如荼打赢两场战役的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积极探索"十户一体+合作社""十户一体+基地""十户一体+公司""十户一体+园区"等模式,台江县丰富拓展了"十户一体"抱团脱贫的内容,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动难、政策落地难、产业发展难、项目推进难等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台江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它将为农村全面发展提供平台,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当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五类设施建设:思想教育类。在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构建以村民学校、农民夜校、技能培训为主的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科普宣传培训类。以示范基地、农技协会、科普文明小区、辅导站、科普画廊、村户示范等为主的科普宣传培训阵地,为群众学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两委”班子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可以说,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结构凋整的成效和农民增收问题,关系到农村能否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人民军队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省军区广大官兵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使命的实际行动出发,投身西部大开发,组织民兵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为“练兵、养兵、强兵、用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还提高了民兵的综合素质,为我省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关岭县、习水县人武部等一批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20.
望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县委、县政府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国家扶贫项目、社会帮扶、自身“造血”等多重拉动,着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工程,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促产业、产业兴区域”的方式实施“菜一菜一稻”和“林一草一畜”综合推进的产业化扶贫工程,以及异地移民搬迁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劳务输出工程、社会扶贫工程和小额贷款扶贫工程,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