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案例资料 某年12月8日晚,某村闵某在广通镇至钱家坡k1+900m处被机动车碰撞后当场死亡,肇事机动车逃逸。经现场勘查从死者裤子臀部提取机动车轮胎印痕一份,现场未发现其它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通过对死者身上轮胎花纹痕迹宽度及纹线类型分析查找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2.
徒手斗殴多见于治安事件,大部分案例造成轻伤或重伤,较少案例可造成死亡。笔者近年检验了24例徒手致死案例的死者,现就其资料和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案例男性21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7:1。起因多为口角纠纷,共21例(88%),寻衅斗殴2例,过失1例。死者年龄多在18~40岁(18例,占75%)。伤后经过抢救者13例(54%),死亡多在伤后24小时内,共21例(88%)。经尸表及解剖检验,均排除了非拳脚因素致死。其死因有颅脑损伤12例,心脏挫伤5例,肝脾破裂7例。讨论徒手斗殴造成的损伤,由于受力的部位不同,造成人体的损伤也…  相似文献   

3.
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探讨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特点。方法收集相关市区711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死者交通方式等项目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1例死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18∶1),21~60岁占70.6%,气温较低的季节发生交通事故较多,一天中高发时间段为6~8、18~20及23~1时,死者中以非机动车驾乘者和步行者居多,分别占41.4%和29.1%;肇事车辆主要为货车和轿车,分别占38.2%和25.1%;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占损伤致死亡的比例最高(54.7%),联合损伤致死的其次(30.9%)。结论本文数据来源地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案例的特点,与沿海其他较发达城市的相关调查数据相符,需综合治理以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00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太原市1996年~1998年发生的300例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尸检资料进行了分析。死者年龄多见于21~50岁 ;案发时间以6~8时、18~20时最多 ;案发地点以城市主干街道和城外主干公路为主 ;案发时死者以步行和骑车最多 ;肇事方式主要是机动车撞击行人 ;损伤部位以头面部和胸部最常见 ,且致死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5.
白茹  陈明 《法医学杂志》2017,(6):604-606
目的分析海口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特点,为死亡原因鉴定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受理的498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资料,对性别、年龄、案发时间、死者交通方式、肇事车辆类型及死亡原因等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死者年龄以21~40岁居多,男女性之比为3∶1;案发时间以每年3、4、5月及10月,每天的6:01~8:00及20:01~22:00为高峰期;死者交通方式以驾(摩托车和电动车)的发生率最高(30.9%);肇事车辆以摩托车和电动车为主(57.4%);死亡原因以颅脑损伤居多,胸腹部损伤次之。结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尸体检验对死亡性质及责任认定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血管系统疾病伴外伤死亡案例法医病理学特点,并从伤病的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 4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伴损伤死亡案例均接受系统病理学解剖和组织学观察,且死因明确。结果 42例中40岁以上者占到64.28%,男性较女性死者多。擦伤和挫伤在损伤中比例最大共占到80.95%,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死亡者各占45.24%、16.67%。损伤和疾病共存死亡案例共20例。结论 在死因分析中年龄、性别、损伤类型、疾病分布有其规律性,死者中年龄偏老年化,损伤多为钝器、摔跌所致擦伤、挫伤。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压为最多。损伤和疾病对死因共同起作用的案例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2):187-189
目的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行人四肢损伤的特征。方法收集本区2016年至2018年交通事故行人死亡资料,对四肢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1例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行人死亡案例中,死者以男性居多;机动车(不包含摩托车)、摩托车所致行人体表损伤以擦挫伤(包括擦伤、擦挫伤)为主,电动车所致体表损伤以皮下出血(挫伤)为主,占体表损伤71.8%(P <0.05);机动车骨折率最高(35.5%,P <0.05),电动车骨折率极低(3.7%,P <0.05),四肢多发骨折好发于机动车,四肢骨折好发于左侧。结论通过对行人四肢损伤特征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无目击者或肇事逃逸交通事故处理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资料1.1一般情况收集本地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备案登记的女性被杀案件的案例,所有案例均经现场勘察、案情调查和尸体检验,确定为被杀的案例。按年龄、婚姻状况、发案原因、发案时间、地点、损伤情况、死亡原因等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总结分析。1.2死者年龄分布150例女性被害人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范围从新生儿至87岁,以16~45岁最多。  相似文献   

9.
损伤伴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42例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系统疾病伴外伤死亡案例法医病理学特点,并从伤病的角度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4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伴损伤死亡案例均接受系统病理学解剖和组织学观察,且死因明确。结果42例中40岁以上者占到64.28%,男性较女性死者多。擦伤和挫伤在损伤中比例最大共占到80.95%,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死亡者各占45.24%、16.67%。损伤和疾病共存死亡案例共20例。结论在死因分析中年龄、性别、损伤类型、疾病分布有其规律性,死者中年龄偏老年化,损伤多为钝器、摔跌所致擦伤、挫伤。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压为最多。损伤和疾病对死因共同起作用的案例主。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DH  Guo SY  Li ZH 《法医学杂志》2008,24(5):342-343,348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特点,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信息和参考数据。方法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及地点、事故车辆类型等相关参数,对深圳市4184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事故死亡人员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2.45∶1;事故在6:00~8:00和18:00~2:00发生最多;72%的案例在城郊主干道发生;死者主要交通行为方式分别为步行占44%,自行车骑车人19%,摩托车驾车人15%;肇事车辆以货车为主;死亡原因83.2%为颅脑损伤死亡,13.3%为多发损伤。结论深圳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具有明显特点,具有可防范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的损伤特点,为法医学检验与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例创伤性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的尸体检验案例,记录并统计死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现场失血情况、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部位、破裂处管壁硬化程度、颅脑损伤、血乙醇含量以及死亡原因等信息。结果 11例均为现场死亡,其中交通伤7例,高坠伤和徒手伤各2例。11例死者头部体表损伤均不严重。9例交通伤和高坠伤死者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均发生于海绵窦段,均存在累及颈动脉沟的颅中窝横行骨折,颅内出血及脑挫伤轻微。2例徒手伤死者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发生在眼动脉段,均存在致死性的颅内出血及弥漫性轴索损伤而不伴有颅骨骨折。11例均为血管壁全层破裂,破裂口长轴与血管长轴垂直。结论交通、高坠等高能量创伤事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的发生率值得关注。海绵窦段和眼动脉段的损伤可能较常见。血管遭受牵拉或碎骨片作用可能是颈内动脉颅内段破裂的主要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们查阅37例颈椎损伤死亡案例的住院病历和尸检资料,逐项统计填表,进行整理分析,其结果如下。资料分析一般资料37例中,男性34例,女性3例,年龄在15~72岁之间。有17例伤后经住院无效死亡,在其治疗过程中均拍颈椎正侧位X线片,其中10例做了颈椎体层摄影,8例配合做颈椎CT;18例在伤后1小时左右死亡,未能及时救治;2例发现时已死亡。35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另2例经检验证实颈部确有损伤。37例中仅有4例因本人造成意外损伤未做尸体解剖外,其余均因提起诉讼做了系统解剖及颈椎解剖。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1例,坠落致伤7例,徒手、木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动自行车交通死亡事故特点。方法收集本市区217例电动自行车交通死亡案例,按照死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事发路段、死亡原因等项目分类进行统计。结果217例死者中男性多于女性(1.6:1.0),21~60岁占比73.7%;肇事车辆以乘用车和货车为主,分别占31.8%、32.3%;事发路段以交叉路口多见,占53.5%,且郊区和乡镇高于市区(73.3:26.7);一天中高发时间段为6~8时、17~19时,分别占23.0%、24.4%;死亡原因主要为头部损伤,占75.6%,且事故造成的死亡时间较短,以当场和送医当日抢救无效死亡为主,分别占31.8%、30.0%。结论电动自行车死亡事故有其自身特点,需针对性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静脉注射氯化钾自杀死亡少见。本文作者遇到1例杀人后自注氯化钾死亡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1 案例资料 2002年3月某日,在某宿舍内发现夫妻俩死亡。男性(35岁)身中数刀,女性(30岁)死在洗手间。现场有1份女死者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资料完整的112起机动车交通死亡事故中26例摩托车颅脑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摩托车事故颅脑损伤特点,即冲击伤轻,对冲伤重而广泛,着力部位多数在颞顶,顶枕部处,多数伴线状骨折,与其他机动车事故及他杀相比有其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1例交通事故中受害者体位的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中确定受害者在肇事当时的状态是进行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笔者曾受理一起交通肇事后要求确定当时体位及其状态以便进行责任划分的特殊案例 ,现就有关问题报道如下。1 案例资料1 1 案情介绍某冬日 18时许 ,5 0岁男性工人与自行车一起经斑马线横过公路时 ,先后与一辆轿车和一辆中巴车接触 ,该工人当场死亡。尸体经简单尸表检查后即被火化。在进行责任划分时遇到了问题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 :横穿 4条以上机动车道的自行车驾驶人须沿人行横道线推行而过。如果死者当时骑自行车 ,应付 2 0 %的责任 ,如果推行 ,则无责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列车撞击、碾轧伤的典型损伤形态,探讨其成伤机制。方法对103例列车撞击伤、84例列车碾轧伤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的致伤方式及受害者伤时状态不同,在损伤形态及成伤机制上有所差异。结论典型损伤形态可为推断致伤方式及受害者伤时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574例高坠死亡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量高坠死亡案件的现场分析、尸体的损伤形态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调查资料,构建高坠案件法医病理学案例库,为研究疑难坠落死亡案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5省市574例高坠死亡案件资料,包括死者个人信息、现场勘查资料、尸检结果、精神疾病史和毒物检验结果。结果男性的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在0~10岁年龄组未见自杀案例;在60岁以上年龄组,自杀率明显高于意外死亡;大多数的意外案例都发生在工作地点;坠落高度在10m以下的案例中,落地最先接触部位以头部居多,而在10~25m高度,足或下肢多见。结论大多数高坠案例都有明确的结论,但部分案例成伤机制及死亡方式判断呈现明显分歧,应为今后坠落伤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上肢锐性抵抗伤与命案现场分析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法医进行现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00例具有上肢锐性抵抗伤的命案进行统计,分析上肢锐性抵抗伤分布、数量、主被动性、强弱程度等与死者及案犯的性别、年龄、致死部位、作案动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男性手背更容易出现抵抗伤,男性手掌损伤数量高于女性;(2)上臂损伤可与手背、前臂抵抗损伤同时出现,形成相关性抵抗伤;(3)作案动机不影响上肢锐性抵抗伤出现的部位;(4)死者为未成年人时,主动抵抗出现的比例增高;(5)案发时间白天更容易出现强抵抗;(6)涉案人关系、作案动机均不显著影响抵抗伤的强弱与主被动性。结论 在上肢出现锐性抵抗伤案件中,男性死者更能保持主动抵抗行为;主动抵抗更容易发生在未成年人;强抵抗行为更容易发生在白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