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秋雨 《今日海南》2011,(10):27-27
在教育部刚刚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不久,海南省教育厅近日就作出决定:将在6个市(县、区)中小学试点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未来3年国学教育将逐步在全省铺开。这传递了一个信号:新一轮国学热正在海南兴起。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因此,国学教育不仅适合...  相似文献   

2.
卢淑彬 《当代广西》2014,(24):51-51
正国学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而国学经典则是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教育部正在实施国学进小学计划,《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重新纳入小学课本。教育部要求确保2014年秋季使用德育、语文新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占50%以上的比重;要求中华优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文化急剧交锋和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从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首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弟子规》作为影响最为广泛的“科普版”国学经典读物,在当下仍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5,(8)
<正>国学,简言之就是一国所固有学术。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很长时期居于先进文化的前列,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唯一标志。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世界之最[编者按]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陆续刊载这一方面的资料,供各地进...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本质是文化,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寄寓在它的文化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其文化精髓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为提升全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海港区从2009年初开始,在全区深入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和家庭“六进”活动。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09,(10):33-33
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指数,河北省秦皇岛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国学经典名句、文明健康用语‘六进’”活动。今年7月到8月期间,市文明办通过《秦皇岛晚报》、文明秦皇岛在线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国学经典名句、文明健康用语‘六进’”活动的语句,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共征集到来自25部古典名著中经典名句和文明健康用语700余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疆克拉玛依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强区、商贸活区、环境塑区、文化兴区”四大战略,促进了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京台两地文化教育交流成果,促进两岸国学教育深入交流和共同发展,增强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2014年8月25日至31日,北京市教委、市台办组织北京市国学教育参访团"赴台交流。在台期间,参访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报告、师生交流等方式,就办学理念、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管理以及特色教育等方面,与台湾教育界同仁进行了广泛交流研讨,感受到血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国学宝库中蕴含了"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三严"是对儒家修己安人之道的凝练与提升,"三实"是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更高标准。"三严三实"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与培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论。学习"三严三实"中的国学精神,可开拓党员领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11,(5):48-48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主要指学校。近现代国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其中内涵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三种。“作为材料的国学”把国学看作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  相似文献   

12.
"国学热"既为国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产生了不少现实问题。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必须勇于担当、积极投入,让国学教育真正回归经典、回归校园、回归纯粹;并创新、丰富国学教育方式,让国学教育活起来,以国学教育发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陈跃生 《群众》2012,(7):60-60
“文化”一词,源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从诞生以来就以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发挥导向作用、凝集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底蕴。张謇,作为江海巨子,在兴办实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倡导传统勤俭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刘凤霞 《人民论坛》2020,(8):122-123
国学不是静态的死知识,而是活化的知识传承。将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国学课程模式,可拉近学生与国学文化之间的距离,引导广大青年学子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涵养道德品格、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与研究价值。国学及国学教育振兴对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唤起国人的文化自觉,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波 《创造》2023,(2):58-60
<正>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6)
国学中蕴含的优秀的传承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养成和提高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学精粹熏陶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养成行为。分析当前大学生国学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现状,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有助于对当前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提出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繁荣发展草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并提出,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汇聚中华优秀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以及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建构从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教育路径.文章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维度出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即学校通过"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共同体认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共同体情感""全面升华'五个认同'情感体验,增强共同体意志"和"聚焦促进民族'三交'实践活动,推动共同体实践",建构多位一体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0.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是广大华夏儿女的责任。学习国学经典文化,从中领悟先辈们的处事哲理,将其应用到日常学习、工作中,可以达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