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文明短信     
《精神文明导刊》2012,(9):63-63
(1)新疆昌吉市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提出了打造“文化名市”战略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明确要求各级文明单位要充分发挥在推进现代文化引领战略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以此推进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孔祥野)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动员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德行哈密”建设实践活动,提升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社会文明程度和文明城市的品牌建设,哈密地区文明办举办了“善行天山德行哈密”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3.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这一表述中,“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成为文化强省的首要标志。当前,江苏正处在承前启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引领力,有利于培育全省干部群众的发展新动力,形成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共识,对筑牢全面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的思想基础,丰富我省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8,(21):I0002-I0002
忻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五大战略和“高举一面旗帜,走好五条特色道路,实施十大目标”的新思路,着力推进“一园十业”建设,重点抓好药业、酒业、丝业等新兴产业的扩大、发展和提升,提高工业化水平。按照“花园式特色山庄,土司文化旅游城”和“壮乡·土司·生态·现代”的建筑风格,以“两城两河”为重点,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开发土司文化为主题,通过举办“三节一会”,进一步挖掘土司文化内涵,激活文化旅游市场,打造壮乡土司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引领社会经济不断取得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文兰 《前进》2009,(12):55-56
企业文化是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源动力。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重要标志之一的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管理的内涵丰富和实践引领。企业文化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人点和深层推动力。在推进国有粮食企业跨越式发展中,我们要用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发展,要把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管理之中,为建设现代化的国有粮食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6.
应再泉 《今日浙江》2008,(18):59-59
路桥区全面落实省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战略,自2005年以来,坚持文化惠民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文化燎原”计划,着力构建“5分钟文化圈”,不断创新文化载体,搭建工作平台,丰富内容和形式,全面推进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达到以文化工作引领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工作引领“两个社会”建设,以文化工作引领商贸城市发展,努力做到点燃文化星火,燎原商都大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政策》2010,(3):63-63
远安县委、县政府结合荷花镇自身实际,不等不靠,以过好“四关”为切入点.创建旅游名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过好“认识关”,通过挖掘荷花镇文化资源独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出“旅游荷花”的发展战略.以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为契机,以旅游业引领全镇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过好“定位思路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统一战线》2013,(2):20-20
新疆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李晓霞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下如何实现长治久安》一文中认为,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首先要强调国家认同,同时包容文化异质;倡导现代文化,同时尊重传统的延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发展多元、融合、开放的文化,培养和深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意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完成,是新疆进一步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为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引领和推动作用,近年来,肇庆工务段坚持以安全工作“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要求为引领,以培育“人人生产安全、人人享受安全”安全核心理念为主线,全过程打造,全方位渗透,收到了聚化于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显于行的效果,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实现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0.
《人大论坛》2011,(2):12-12
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恰好蕴含着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文化。“十一五”期间,贵州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现代经济、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今,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立足现代慈菩前沿,提出了打造宁夏“黄河善谷”的战略决策。(一)创新思路,引领慈善事业发展。宁夏属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有100万各类困难群众。为让各族人民都能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引人现代慈菩公益模式,通过建设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洼地、道德高地、投资兴善的理想之地,提出着力打造宁夏“黄河菩谷”的前瞻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中,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党工委提出了“文化立社区,温馨在塘桥”的工作理念,通过“党建与文化融合、党员与群众融合、管理与服务融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加强社区党建、以党建引领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日前,记者采访了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吴登友。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上善若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道德经》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正是当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和借鉴的思想基础,“道”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挖掘《道德经》的管理思想,指导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特点、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回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以来,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呈现出一个充分凸显“国家引领性”的治理图景。为更好地解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已有“嵌入式自主”理论基础上,将中国独特的政治背景与治理场景考虑在内,提出中国情景化拓展的“引领型自主”分析框架,并援引“问题缘起—行动要素—维系策略”逻辑思路,探讨国家先行实验区典型案例的实践样态。研究发现:农村环境治理缘起在于内在压力和外在推力的共同驱动,表现为国家权威注入的政策传导在先,村庄内生的自治发展在后,通过政策政治性激发村庄自治性,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自主有为—引领地方有效”是基于中国本土典型建构出的经验架构,是透过“引领型自主”理论诠释探讨出的“治理有效”机理模型,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代走向和转型。  相似文献   

16.
双传学 《群众》2011,(12):70-71
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是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滋养着生命力,激发着创造力,铸造着凝聚力,打造着竞争力。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意见》,提出文化改革发展“三三四”的总思路:即牢固确立文化“三主”地位——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努力实现文化“三强”目标——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在迎拒与选择过程中喊出了欢迎“模拉尔小姐”、“穆勒尔姑娘”(Miss moral)的口号,提出了建立中国新的道德文化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在道德文化领域发掘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并从个体人、政治人、社会人的层面为其构建了全新道德价值标准,从而促进了道德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齐人 《春秋》2009,(4):52-53
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汇的是梁启超。与此相伴产生的,就是“中国”这一现代国家概念。中华民族、中国概念的提出,既标志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过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它并不完全是现代的国家概念。中国以外的地方,最初将中国称为“支那”,  相似文献   

19.
闫韶华 《传承》2013,(9):96-97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丰富信教群众的精神世界,在新疆意义深远。但是,目前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多种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所代表的现代文化,加强现代文化的引领力;加大对民族聚居区域的资金投入,改善文化环境;加大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理论研究,切实做好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直接颠覆,新文化运动引领着现代“新青年意识”的崛起.意义重大的是,“新青年意识”揭开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大团圆情结”所遮蔽的国民“奴性心态”,解构了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思想束缚;“新青年意识”彰显了新时期“悲剧意识”中所蕴含的“献身精神”,建构着近代中国社会所急需的变革意识;“新青年意识”还重新诠释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昭示着现代人精神品格培育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