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权制度变革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则是这种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结果。土地股份合作改变了农村社区内部及其与外部的关系。成都要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首先必须坚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原则,保持制度变迁趋向与参与主体利益取向的一致性;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制度,提倡农民以组织化的形式参与土地产权交易,降低农民进行产权交易的风险。再次,要坚持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一、倡导农村合作经济邓子恢提出的经济合作思想,对中央苏区合作社事业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他在总结粮食调剂局相关经验时就开始主张发展粮食合作社。邓子恢提议组织劳动互助合作社。土地分配完成之后,农村革命根据地本来就十分落后的农村经济,在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下,变得更加不堪一击。而农民分到土地后还面临着缺乏农具、耕牛、劳力不足等问题。在当时条件下,苏维埃政府一方面要解  相似文献   

3.
王红玲 《团结》2013,(1):35-3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最近一段时期,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和多元化服务组织成为社会各方面热议的话题。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精神学习和农业农村实际,就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创新农业经  相似文献   

4.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带来了新的亮点。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是: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提供相关服务;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保证每个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强化领导,营造氛围,推进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杜鹰 《瞭望》1991,(38)
在享受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巨大的改革成果后,我国广大农民开始聚集起手中的闲散资金和剩余劳力,又重新自愿组织起来从事经营活动,由此涌现出一大批被称为“股份合作”式的经济实体。它们多为三户以上农民按照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作为股份,联合兴办的企业。由于这种企业形态较为复杂,它明显地先进于个体经济,又有别于传统的集体经济,因此,理论界对股份合作企业的性质、组织方式、分配制度及发展前途一直看法不尽相同。尽管如此,股份合作企业作为我国农民的又一创造。在全国范围内仍在不断发展,在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更为引人瞩目。据农业部有关部门测算,截止去年底,全国农民联户办企业达98万个,从业人员814万人,产值为727亿元。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当属股份合作企业,它们已成为我国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农业部和一些地方政府颁布了相应的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股份合作企业的发展。今夏,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及全国各地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干部,汇集温州共同研究探讨了这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大家一致认为股份合作经济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意义,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本刊选发杜鹰、董辅礽、王珏对此问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5)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于农村改革来说土地流转成为重要举措之一,在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土地增收的重要措施,国家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这样既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规模经营,又可以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但是,土地流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重点论述现行土地流转对三农现代化的制约及其对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运城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的农村主导产业科技合作社试点,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已构建起一个农业技术的集散地,打造出农业新技术运用的样板工程,输送着为农民服务的"科技保姆",承载着"一村一品"工程的试验田,成为农民致富的加油站。农村主导产业科技合作社实行"农业结社"的组织模式,"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经营模式,"民办、民管,合作增收"的管理模式,以及上联科委与专家、中联基地、下联农户的"三联"服务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架起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金桥。  相似文献   

8.
反馈     
《瞭望》2007,(35)
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读了8月13日《瞭望》新闻周刊发表的《苏南农村的股份合作社》这篇报道,深受启发。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各地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发展模式。江苏省太仓市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出了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  相似文献   

9.
合作才能真正自主自主才能真正合作农民的“大事业”,往往是从“精打细算”开始的。一个三十出头的山东农村小伙子曾特意跑到北京,找上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副站长刘登高,请教养牛合作社应该怎么办起来。刘登高问他为什么要搞合作社,他称,大家合起来,买牛犊可以更便宜,牛养大后,卖出去价钱也更高。  相似文献   

10.
卢森堡说1917年俄国国内有着进行革命的"深厚的根源",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工人阶级专政的一次"世界历史性试验"。这些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政策问题上,她与列宁之间存在较大的思想分歧。她说苏维埃政权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给当前的生活以及以后对农业进行改造制造了许多麻烦,并造成了农村一个力量强大的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社会阶层;而列宁则认为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可以赢得农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推进俄国"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倪泽雯 《学理论》2012,(26):43-44
吴中区农村土地流转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建立了"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近年来呈现出流转市场日趋活跃,流转金逐步提高,流转程序完善规范,规模经营面积增多的良好态势。通过对吴中区典型农村土地合作社湖桥村的实地调研,对其独特的合作抱团模式作出了研究与发掘,同时也将其独特的成功之处分享于当今土地流转中处于困境的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2.
赵琪 《学理论》2008,(23):31-3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道里区按照这一精神,率先在全市创办了首批科技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感受到合作经营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1)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是广大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企业制度形式,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获得了较快发展。然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比较缓慢。通过对广西河池市、柳州市等地的调研发现,在广西民族地区有不同形式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存在,它们大多建立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同历史上历次重大社会变革一样,起步于七十年代末的中国农村改革,也注定未能绕过这样一个必经之“坎”:改革所引发的问题比预想的还多、还复杂。这不,自从我们不再为诸如姓“社”姓“资”之类的争论所困扰,将改革的罗盘定位于市场经济这一目标后,一度踯躅不前的农村改革,又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粮食随行就市的买与卖不再是天方夜谭,且已成为遍布全国数百个市、县的活生生的现实;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农民合作基金会等新型合作组织不再为“名份”的问题思前虑后,开始昂首阔步走向越来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4,(3):64
<正>土地确权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3年12月3日《北京日报》刊文指出,当前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在哪里?我们经过调研,感觉土地确权的确是一场受农民欢迎的大变革。第一,农民心里踏实了。对于土地确权,农民说:"承包地的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上房屋  相似文献   

16.
赵明 《瞭望》1987,(43)
江苏省委最近在全省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加快和深化农村改革步伐的四条措施。 一、认真健全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性合作。从今年冬季起重点抓好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工作,争取明年有百分之七十的村把经济合作社健全起来。这项工作,既要态度积极,加强引导,又  相似文献   

17.
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是指把资金、技术、设备、资源、劳力、知识等生产要素,以自愿入股的形式组合起来,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合作经济形式。 滁县地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是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79年,第一个股份合作经  相似文献   

18.
既不是企业,也不同于社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初次“正名”听起来有些拗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个定语。“它本质上就是合作社,”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法案室主任王超英解释,但它又不同于以前的人民公社,有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多是采用契约形式,是典型的松散型联结,这种联结机制是导致"企业+农户"型组织模式不稳定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扭转这一困境,就必须改变联结机制,实现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股权联结应是实现这一转变的较佳机制,即农户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股权形式与其他农户的股权进行联结,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组织,然后再由合作组织以总体股份与龙头企业尤其是公司型龙头企业进行联结,形成"公司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这一模式应是我国农业经营企业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勤  邓玉娟 《行政论坛》2009,16(1):87-92
通过对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分析表明,创新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当前,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为:围绕壮大村级经济基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地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合理划分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两大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警惕泛合作主义思想的侵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