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浅析臧秀玲臧伟俄罗斯独立以来,其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到“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政策的转变,进而形成了强调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重新恢复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俄把加强同独联体国家...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政策方面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在以往的关于研究西柏坡外交的成果中,大部分都侧重阐述三大外交政策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分析从西柏坡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探究西柏坡时期外交政策形成的历史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外交政策两次调整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由“一边倒”政策转向“两个拳头打人”、由“两个拳头打人”转向“一条线”政策。其中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因素,但大国同关系的变化是导致外交政策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党的文献》杂志 1998年第 6期发表了陈理同志写的《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试析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一文。文章史料丰富 ,对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分析得很好 ,使我得到了不少教益。但是 ,我对该文的主题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一边倒”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国初期我国同时实行的对外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是贯彻始终的。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并不是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而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 :即从中苏友好 ,共同组织反美统一战线 (1949— 195 …  相似文献   

5.
论“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原则之统一薛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史上,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它曾对50年代外交格局的形成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也曾给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过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认...  相似文献   

6.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①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②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③中国人民很清楚:苏联援助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所起的作用也有消极的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苏达成《雅尔塔协定》。苏联政府  相似文献   

7.
王建柱 《党课》2012,(3):121-123
党史 在不同时代以及同一时代的不同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转变,我国外交理念经历了从“一边倒”到“建设和谐世界”的转变与拓展——  相似文献   

8.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产生和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对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立场的形象表达,它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一边倒”方针从产生到实施乃至转变,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本文拟对此作一简单的论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9.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缜密分析当时国际形势后的果断抉择。本文拟就这一政策的提出、实施及演变作一粗浅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试论建国前后“一边倒”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新中国建立前后提出的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近几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对“一边倒”政策形成的原因,学者们的看法却并不一致。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合作走向了对抗局面,世界被划分为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新中国需要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和援助,所以必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以及评价,来说明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巩固新生政权,我们必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当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后来的外交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国前后,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中苏关系,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处理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上所做出的第一个战略选择。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如果新中国采取中立态度,不偏苏不倚美,可行吗?这些问题引发了本人对“一边倒”政策的思索。本文拟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角度,对“一边倒”的历史成因作一简要分析。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同美国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同美国政府自抗日战争时期便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直接威胁了美国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奉行亲西方的“一边倒”外交政策。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既未满足俄争取经援的要求,也没有放弃削弱、压制俄罗斯的政策,反而全力推进北约“东扩”计划,在  相似文献   

14.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建国前夕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作出的外交战略决择。时间已过去近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研究对此有过如实的反映。但近些年来,某些论著或教材,在介绍《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关于外交方针时,只讲平等、互利原则,而不提一边倒政策。其实,毛泽东当时明确强调的正是一边倒问题。本文拟就这一政策的提出、实施及演变作一粗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杨文彬 《党课》2013,(11):77-80
蒙古国是位于中俄两国之间的一个内陆国家。自1921年独立以来,该国的外交政策大体经历了早期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后冷战时期的“均衡外交”——21世纪初以来的逐渐“亲西方”这样一个变迁历程。分析蒙古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战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近邻”,有效地发展与该国的外交关系,从而巩固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从建国之日起就确立了和平外交政策.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共的和平外交政策先后经历了从建国初的"一边倒"向1950年代中期乖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一边倒"政策有其历史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从"一边倒"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选择,但"一边倒"冷战体制下的和平共处原则难免会在实践中暴露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付闪 《湘潮》2013,(9):4-8
在1949年3月初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了迎接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毛泽东向全党首次宣布了外交政策.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这让新中国牢牢地掌握了外交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一边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制定的,并得到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联合声明一致拥护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即: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不能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只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近年来,一些同志对这一政策的功过得失进行反思并出现争议。本文仅就此谈点个人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我认为,“一边倒”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共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作出的唯一抉择,因而从总体上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危机重重的国内实际情况作出的理性选择。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是一边倒形成的历史必然,体现了新中国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边倒政策处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完全独立自主外交的灰色地带,在我国外交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边倒”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为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之一。从形式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国际统一战线模式;从本质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权宜之策。它是在对美外交努力夭折的情况下,毛泽东做出的倒向苏联的无奈选择。由于美苏援助新中国可能性的存在和要价的不可避免性,既不能断然否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作用,也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