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价值评估是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的重要前提。采用开放式和支付卡问卷方式对湘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和价值评估的结论是,居民对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生态补偿的平均支付意愿为70.32元/(月.户)。  相似文献   

2.
秦文展 《学理论》2012,(25):68-70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显,影响到该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湘江流域生态问题是多方面的,湘江流域的治理也需要多种政策的支撑,其中绿色财税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行的财税政策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从生态环境财政政策、相关税费制度与政策、市场相关机制等角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立足点.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当前只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新富  韦广雄 《学理论》2009,(14):35-37
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本身也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是同步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前提。因此,和谐广西的建设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广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载体,而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协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两者相统一于和谐协调理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视角,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找准创建定位,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凝练校园精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染力;突出育人导向,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力;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其生态意识对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缺乏、生态保护知行不一等现实问题,提出从高校导向性显性教育层面、日常化隐性教育层面两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及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部城市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现实需要,可率先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都市示范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新文明形态,要求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准则,健全完善健康有序的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并行不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绿色发展理念是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实施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十分必要。绿色发展方面的理念教育、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是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内容。企业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实施应以企业管理层为重点,以企业员工为基础,以社会宣传教育为抓手,多头并进,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四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全国构建生态文明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四川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四川的生态地位及生态省建设深入分析,在构建“和谐四川,生态四川”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力求为四川在构建未来生态文明过程中提供主攻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在创立、发展和深化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本,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创新。恩格斯站在历史全局视域向人们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揭示了人类劳动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之解。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以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内核为基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人与自然的绿色之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特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国情较为复杂的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执政体系倡导生态执政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是执政党对中国国情具体判断之后的决定,更是对工业文明发展之后的沉淀和反思。高等教育需要重视生态执政理念地融入,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等教育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侯坤  许静波 《理论探讨》2022,(2):119-123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势必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要以生态知识教育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化生态文化与法制建设,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3)
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整个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是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前沿阵地。本文以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为依托,分析了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的必要性和当前开展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高校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同我们正在遭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以气候变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生态危机,更具隐蔽性和迟缓性,其后果可能更具灾难性和长期性,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显得尤为迫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7.
考察湘江流域管理体制的历史,发现流域管理地位一直不突出。湘江流域现行管理体制虽然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但仍偏重于区域管理,流域管理相对薄弱,且存在多头管理倾向。理顺湘江流域管理体制,理论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湘江流域理想管理体制应该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以流域管理为主、以区域管理为辅,要求对流域管理机构、流域权责关系、流域协调机制进行再设计。这一管理体制强调决策权、行政权、监督权相分离,强调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统一,强调纵向层次结构与横向功能结构相结合,强调公民、社会与政府多元主体相协调,能引导湘江流域管理走出传统流域分割管理、多头管理下的碎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高度。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一级的文明,它将人类的长久生存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类自身生态需求和自然界进化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为此,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必须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首先,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们树立新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19.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确立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科学的自然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回顾这些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层面,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首次明确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再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又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