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论坛》2013,(14):28-29
智慧有的时候是一种通达的方式。 曾经有一位师傅,他的学问就是通达博雅。他带着自己的徒弟们出去游方讲学,在路过一个闹市的时候.听到有人争吵,结果他的大徒弟跑过去看热闹,一眼就看到一个外乡人到一家布店前面说,我买三丈布。布店的老板说,  相似文献   

2.
资中筠 《各界》2008,(12):75-76
我的印象,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找点题目开玩笑.下级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常常没正经话,而且常给人起绰号,不叫名字.例如有一位姓梁的男同事,他就学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腔调,叫他"粱兄",从不叫名字.开会时他似乎在笔记本上记录,实际是在画人物漫画,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几笔勾勒,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3.
随感二则     
一、陪布什夫人买画 我认识一位美国朋友布什夫人,曾应云南大学之邀来华讲学。三年期满回去,路过北京时住在友谊宾馆,我前去探望。晤谈了一会儿,她提出要我陪她去荣宝斋选购画幅。一到那儿,她就有目的地要找小傅(傅抱石之子)的《李白醉酒》。来回找了几遍也找不见。 写到这里,我应该补叙一年前的一段旧  相似文献   

4.
李诚 《党政论坛》2010,(14):26-26
在3月14日“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5.
烟画     
《侨园》2017,(7)
正烟画是舶来品。烟画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发端于上海,后风行全国,上海人称"香烟牌子",北方人叫"洋片"。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就是个烟画迷。他在《红楼梦烟画》一文中说:"儿时,我缠着父亲,买海盗牌香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Z2)
正前几年,我曾在上海一个台湾商人家里做过近两年的秘书。这家主人杨太太是美国一家"化妆日用品"分公司的营销商。在上海打工的日子里,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很新潮的小姐。她叫蔓娜。第一次见蔓娜是在公司组织的一次讲课上,我正好坐在她旁边。她个子不高,穿了一身紫色套裙,烫的小卷发,脸色粉粉的,眉毛画得往上翘。听课时,她注意力很集中,讲课人每讲一句,她就不住地点头、微笑;眼睛忽闪忽闪的,表情随着讲课人的表情而变化。当讲课  相似文献   

7.
烟画是泊来品,故又名洋画.烟画传入中国在20世纪初,发端于上海,后风行全国,上海人称“香烟牌子”,北方人叫“洋片”. 烟画自来就受到人们喜爱,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就是个烟画迷.他在《红楼梦烟画》一文中说:儿时,“我缠着父亲,买海盗牌香烟,那洋烟里附有《红楼梦》画片”.但一直未凑齐整套的.近年,他在“逛厂甸庙会时购得《红楼梦》烟画一套,如与旧友邂逅,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8.
人穷志不穷     
王岩 《党政论坛》2013,(4):62-62
一位未成名的青年画家,靠画人像为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喜欢他的画工,便请他画一幅入像。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一个星期后,富人依约前来拿画时起了歹念,心想:“这人年轻又没有名声,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绝不会有人买。”于是不顾约定,说只愿花三千元买这幅画。  相似文献   

9.
德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台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的时候,一个青年诗人寄给他几首拙劣的诗,并在信中写道:"我对标点是不大在乎的,请您自己填上吧!"冯达诺很快就退还了那些诗,还在退稿信中写道:"下次来稿请光寄些标点来吧!诗有我自己填好了."这件"名人佚事"一直萦回在我的脑海中,对那些高傲自大者,确实要象冯达诺那样给他一个绝妙的讽刺,以便让他头脑清醒一些,懂得什么叫"谦逊".  相似文献   

10.
找脸     
对着镜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脸不在了!人不能没有脸,我决定把它找回来。"师傅,刚才给你盖章的时候,看到我的脸了吗?你捡到我的脸了吗?"被称为师傅的  相似文献   

11.
找脸     
对着镜子的时候.忽然发现我的脸不在了!人不能没有脸,我决定把它找回来。“师傅,刚才给你盖章的时候,看到我的脸了吗?你捡到我的脸了吗?”被称为师傅的人哈哈大笑:“领导啊领导,就是看到你的脸掉地上我也不敢捡啊。再说,我把卖一头肥猪的钱作为盖章费给你时,我是仔细看了你的,你那时就没脸了。”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1,(24):35-35
在举国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党的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想起了他老人家叫我给他照相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3.
在举国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党的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想起了他老人家叫我给他照相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是1958年8月7日,毛主席冒着中伏酷暑的炎热天气,到河南省襄城县农村视察工作。当时,我作为河南  相似文献   

14.
古元画牛     
古元用水墨画成的《牛》、给我的附信和我给他的回信的复印件,这三件东西一年以前收在一处,在这半个月里没有找到。家人查找别的文稿时,才偶然发现了这三件不应当丧失的纪念品。 两封信,照录如下:王朝闻同志 八月五日在炎黄艺术馆嘱我作一幅“巴掌大”的小画,写上一句喜欢的话。现寄小品水墨画《牛》,请收,指教! 祝好!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王树增曾碰到过一件窝心事,一次有孩子向他提问:"王老师,听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你作何评论?"王树增问孩子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说:"网上都是这么说的." 王树增老师强压住愤怒说:"黄继光的事迹是真的.说黄继光事迹是真的,有两个理由:第一,40多年前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穿上军装,有幸是黄继光所在部队的一员.在军中,他是我的前辈,我至今以有这样的军中前辈而感到骄傲.现在我所在部队的"黄继光连",每天早上点名的时候依然会叫黄继光的名字,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第二,我为了写《朝鲜战争》这本书,尽可能地采访了关于他的事情.包括他的上级下级,以及当时把黄继光几近破碎的遗体从阵地上背下来的女卫生员."  相似文献   

16.
宏图 《瞭望》1992,(11)
《三个‘最后一次’——记周恩来总理晚年三件事》,熊向晖同志记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日周恩来同志宴请黄春谷夫妇前的一席话: ‘……本来打算不见黄春谷,看到他写给我的问候信,叫我‘翔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出租车坐了不少.能自动开门的车我是第一次坐。司机王师傅说:"这辆车再过几天就报废了。"看着擦得一尘不染的车替他可惜:"买新车的钱有着落吗?"师傅说:"要攒够买新车的钱不容易,一家老小五口儿都靠我了。"你家五口儿都有谁?"他说:"有80多岁的老母亲、媳妇儿和两个孩子。"你有两个孩子?"一个15岁的儿子是我们自己生的,一个7岁的小丫头是捡来的。"捡来的?"长长的路上,我便一直在听着王师傅讲述"小丫头"的故事,心中涌动着对这一家人的敬意。王师傅名叫王铁良,44岁。下车时王师傅给我留下了电话和地址,我们约好星期天到…  相似文献   

18.
破瓦寒窑里住着个活武松 那年冬天,我得知爷爷在杭州被扫地出门,听说被赶到了宝石山后的松木场,那是个烧砖瓦窑的地方,没有具体的地址.我利用寒假去了杭州.我本想到松木场打听具体地址,但下火车出站后见一排三轮车在接客,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杭州三轮车师傅对我爷爷盖叫天很熟,一来是我爷爷出行都是三轮车,许多三轮车师傅都认识,二来三轮车拉游客介绍杭州名胜古迹与名人轶事,往往会谈论我爷爷,所以我想先去三轮车师傅处打听一下.  相似文献   

19.
江青对陈伯达说:我要摘掉你的领章帽徽 大约是1968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社报送了一份有关日本问题的材料,毛泽东阅后有一个较长的批示. 一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看文艺演出,节目没有完,陈伯达便叫王文耀,告诉在他办公室值班的缪俊胜,通知人民日报社尽快把这个文件给其他领导同志传阅.这件事小缪当时就办了.  相似文献   

20.
一件羊皮袄     
《侨园》2017,(8)
正我爷爷是老红军,90岁那年,他知道要去见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老战友了,就把我叫到身边,拿出—件羊皮袄说:小军呀,我恐怕要走了,我有一个传家宝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呀!我见那羊皮袄已经十分旧了,上面的羊毛都快掉没了,还有几个小洞,便问:爷爷,这称得上是传家宝吗?爷爷说:当然,别以为那些金银古董才值得当传家宝,这件羊皮袄不仅会让你懂得如何做人,还会让你懂得人生的意义,能让你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