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菡 《发展论坛》2002,(7):61-62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如何完成这一重任,需要我们把握我国现阶段宗教问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做出积极的探索。一、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我们正确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地阐明了宗教的本质、宗教存在的根据和消亡的条件、宗教的社会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政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虚幻的形式,颠倒地反映…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组织,与社会主义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协调的一面。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它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期存在,并不断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基于客观现实的理智、慎重、科学的选择。必须在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何绍强 《实践》2002,(4):42-43
当今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些多民族国家难以解决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社会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存在着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对加快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几十年宗教工作的深刻总结 ,是解决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大政方针和根本出路 ,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贡献和新发展。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从理论上讲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一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存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宗教是人类早期人们在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下产生的一种消极厌世的意识。在庞大而复杂的人类…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学视角分析了宗教影响强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消解"作用,提出了在推进宗教"现代化"进程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价值精神相适应的三个维度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引导宗教文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如此。如何解决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没有作过全面论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缺乏成功的经验。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新中国50多年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宗教与…  相似文献   

8.
一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等等,已成为国民经济统计中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用一个个"人均"数字击破了在过去封闭条件下形成的夜郎自大的盲目乐观观念,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激励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9.
列宁科学无神论思想大致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从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从科学无神论走向时代巅峰三个发展时期。在第三个时期,列宁立足于时代条件,紧密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既深化和发展了对宗教与宗教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又制定和实施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宗教政策,开创性地回答了宗教问题上"社会主义与宗教"的时代课题,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推向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王思远 《唯实》2012,(6):27-30
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宗教世俗化理论成为国内外宗教社会学界的主要论题,宗教信仰出现了逐渐转化为私人领域和"私人"事务的趋势。在当前我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为指导的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也呈现出了私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