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红 《重庆行政》2021,(3):15-17
"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荣昌地处成渝发展主轴黄金联结点,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战场,有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和荣昌国家高新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有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科研院校,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打造成渝地区科技创新桥头堡、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战场作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荣昌位于重庆西部,与四川的安岳、内江、隆昌、泸县和重庆的大足、永川接壤,幅员1075平方公里,地形以浅丘为主,平均海拔300—400米。全县辖30个乡镇,总人口80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5万。荣昌县情有四个特点: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荣昌位于成渝经济发展重点线上,介于成都、重庆两个大城市和内江、泸州两个中等城市之间,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三纵五横”的县级公路、纵横阡陌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县城昌元镇座落在成渝铁  相似文献   

3.
正玉带村属于重庆市荣昌县古昌镇,位于荣昌县城市饮用水源上游,既是荣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村,也是荣昌高升湖高效农业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玉带村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总人口5123人,设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7050.45亩。全村以浅丘为主,水源、土地等资源较丰富,玉带河与金鱼河环抱全村,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水源,又营造了良好的亲水湿地生态。在荣昌县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玉带村依托荣昌高升湖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这一平台,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强村的发展理念,围绕"五有、四无、三覆盖"目标,以生态理念引导产业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村园同建,  相似文献   

4.
陈杰 《重庆行政》2011,(5):80-81
城镇规划建设既是一个环境问题,又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荣昌县是重庆西大门,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具有承载、传导和典型示范作用。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赋予荣昌"建设好西大门、发展好西大门"的要求,近年来,荣昌县坚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统筹协调,以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杰 《重庆行政》2010,12(3):21-24
荣昌地处重庆西部,古名昌州,雅称棠城,建县已有1250年历史。全县幅员1079平方公里,辖15个镇、6个街道,总人口83万。荣昌交通便捷,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横贯县境,距重庆市主城区88公里,距成都市主城区246公里,特别是2014年成渝客运专线贯通后,能够实现"20分钟重庆、40分钟成都"。国发[2009]3号文件下发后,荣昌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决定(荣委发[2009]38号),明确了总体要求、重要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区位优势荣昌地处重庆西部,位于重庆、成都两大城市的结合部,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处于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在重庆市提出的渝西经济走廊的第一线,既背靠农村,又紧连大都市,既服务两大城市,又接受两大城市辐射,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在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承东启西、双向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把荣昌建设成为重庆的渝西明珠,渝西经济走廊上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7.
正从2011年建设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规划成渝城市群,再到2020年党中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成渝地区发展的定位不断提升、目标不断精准。荣昌地处成渝连接黄金结合点、川渝合作桥头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是荣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荣昌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成效显著荣昌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荣昌发展定位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这是站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跳出荣昌看荣昌提出的目标,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具体实践。三年  相似文献   

8.
《重庆行政》2014,(1):I0010-I0013
正重庆市荣昌县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根本出发点,成立机构,加强领导;编制方案,科学规划;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增添措施,强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环保"五大行动"在荣昌蓬勃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我们荣昌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根据荣昌县情,抓住特色,发挥优势,强力推进荣昌新型工业化,坚持“工业强县”发展路子,不断提高GDP总量,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荣昌县委、县政府通过分析论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果断决策,集中力量建设板桥工业园区及成渝公路沿线二、三产业密集带,加快兽药与饲料、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及能源、医药化工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以优势产业为支持、特色产业相配套的格局,走出一条科技含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0,(12)
正面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荣昌的发展让人充满了想象。自今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荣昌区成为川渝两地最受关注的区县之一。荣昌能如此引人关注,一是因为其独特区位:位于成渝主轴线上的交界处,是成渝地区的"黄金联结点"、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二是因为其经济  相似文献   

11.
《公民导刊》2012,(1):220-223
2011年,荣昌县严格按照市农委及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要求,以示范核心区建设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延伸中国荣昌猪产业链为重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核心区"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毫不懈怠地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品推广等基础性工作和招揽客商、投资兴业、扶持壮大等阶段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牧经济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0,(12)
正融巴蜀灵气,兴天下荣昌。地处重庆西部的荣昌,距重庆90公里,离成都240公里,幅员面积1077平方公里,是成渝经济区的战略腹心。荣昌的名字取自"繁荣昌盛"之意,自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建县以来,已有1262年历史。2015年6月18日,荣昌撤县设区,这座文化厚重之城、新兴产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畜牧科技之城、开放创新之城、民生幸福之城自此开启了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荣昌地处成渝经济走廊,近年来经济发展活跃,发展速度加快。荣昌之所以发展加快,主要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目前,荣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达2.26万个,其中私有企业517家,股份制企业27家,个体工商户2.15万户。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的75%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非公有制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12)
正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看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是荣昌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荣昌与相邻四川地区之间的合作指明了方向。荣昌位于重庆最西边的川渝交界处,共有9个镇街与四川省11个镇街毗邻,素有"重庆西大门"之称。  相似文献   

15.
荣昌县将牢牢抓住国家开发西部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将荣昌建设成为渝西经济强县、川渝经济文化重镇。一、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是区域经济文化的中心,城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通过近几年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荣昌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县城昌元镇旧城改造基本完成;乡镇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小城镇建设,涌现出广顺、峰高、双河、  相似文献   

16.
荣昌是一个养猪大县,养猪产业在荣昌县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2年荣昌县农业总产值为14.6亿元,而生猪业产值就达4.5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30.8%。其中外销仔猪162万头,产值近亿元;种猪15万头,产值2400余万元;肥猪60万头,产值4000万元;出口猪肉产品3600吨,产值3800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556元中,畜牧业占了1100元。如何做大盘强生猪产业,提高养猪效益,是困扰荣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发展外向型生猪产业,是提高养猪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安》2010,(12):32-33
在重庆市境内,横贯有渝湘、渝黔、渝武、渝合、成渝、外环、内环等数十条高速公路,每天约有10万辆车在此通过。重庆市保安服务公司路桥保安中队的500余名队员分布在各个岗位上,不管是夏日连晴高温,赤日炎炎;还是冬天寒风刺骨,凛冽袭人,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远离繁华的市区,忍受着难耐的孤独和寂寞,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1,(7)
正政府工作报告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占据突出位置。接下来该怎样做,才能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2021年1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1月21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在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占据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了着力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成渝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高地,并以此带动全市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三大经济高地之一的成渝经济走廊的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成渝两地便捷的交通条件,发挥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沿线城市的密切协作,推进沿线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向沿线集中。作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是大喜之年。党的十六大召开,重庆直辖五周年,也是荣昌县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第一年,任务重,工作量大。同时必须确保大喜之年不发生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确保大喜之年林业系统稳定,确保大喜之年生态环境建设有明显成效。结合荣昌实际,必须抓实两大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发展两大产业——笋竹产业和林木种苗及花卉产业;建设两大园区——渝西植物园和岚峰森林公园;扛起一面旗,塑造“五个一”——扛起重庆市林业科技示范县这面旗帜;塑造五个一科技示范基地,即:一个乡土树种展示园区、一千亩麻竹高产示范基地、一千亩南抗杨示范基地、一千亩桉树示范基地、一千亩南参贡桃示范基地。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发展荣昌林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