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正《2020武汉日记》作者:黎婧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本书是新冠肺炎患者黎婧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治疗期间创作的手绘日记。她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记录了医护人员奋勇抗击疫情的真实故事。全书采用手绘图配文的纪实方式,热情讴歌了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她笔下的"大白"形象,  相似文献   

2.
李北方 《南风窗》2014,(25):44-46
<正>作为权力的一种,司法权威的维持首先靠国家强力,其次靠社会共识——在一个有序的社会,强力所起的作用小,共识所起的作用大。在司法这个天然反民主的领域中,要更加注重民主的因素,也就是必须有更高程度的司法民主。电影《秋菊打官司》讲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触及的问题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问题大体上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倔强的村妇秋菊因为丈夫被村长踢伤了"要命的地方"而要讨个"说法",但法律无法理解她对正义的界定,法律也不能提供她需要的正义的实现方式,反而让她陷入了困惑和尴尬,法律  相似文献   

3.
这个大工程,开工了。但开工之日,已成泥足巨人。这个大工程,停工了。但谁也不知它何时复产,从近万名工人到它的“董事长”,都身陷于一个奇怪的泥潭,彼此张望而难以援手。谁能还原它?谁敢“贱卖”它?谁能拯救它而不被它一起拖入泥潭?如果它还有复活的希望,谁来描述这一蓝图并为之担保?如果它已注定失败,谁为这一失败负责?谁来做最后的收场?十年了,积累了问题而没有答案:十年了,40亿的财富却堆成政府的难卸包袱和工人的穷愁积怨。当年,谁拍的脑袋?当年,谁拍了胸脯?今天,谁拍拍屁股,悄悄离开?这是一枚计划经济的苦果,我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却不得不咀嚼其苦涩而荒谬的余味,不得不为它,做着艰苦万分的善后,以及难以启齿的清算。我们祈祷、我们祝愿:不要有这样前苦涩,不要有这样的难堪。我们把希望寄于:中国要有真正具备公共品格的财政,中国要有真正具备民主功能的财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程,才能真正地“化肥”,而不是绝望地“化灰”,或变为沉沦的水漂。  相似文献   

4.
李北方  杨军 《南风窗》2012,(21):39+38
中国工业化成就的最大功劳理应属于中国工人。3年前,中国工人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4位女工作为他们的代表登上了这本杂志的封面。这种笼统的表述方式无助于理解中国工人问题的复杂性。新中国的前后两个30年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工人"一词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很多学者引入了"新工人"这个概念,但这一概念尚未规范化。为了讨论的方便,本专题采取了狭义的"新工人"概念,即通  相似文献   

5.
说实话难,这是古人早就知道的。《伊索寓言》中的"旅人和名叫'实话'的女子"正是讲这个道理的。有人在沙漠旅行,发现一个孤单的女子,她的目光凝视着地面。旅人问,你是谁?女子回答,我的名字叫做"实话"。旅人又问,你为什么远离城镇,到这荒凉的沙漠上来生活呢?那女子回答:因为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说谎,而如今你和人交谈,听到的全是谎话,再也没有实话的容身之地了。作者评论  相似文献   

6.
永贞逸事     
《南风窗》2014,(24):93-93
<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我们思考面向近代的中国改革与革命,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点起步呢?我倾向于,就是选择公元805年的"永贞革新"这个点。"五四"以来,我国学术思想界展开的最为重要的讨论,就是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这一论战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现代中国,我们要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个问题。解放后,我国学术思想界也发生过诸多争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封  相似文献   

7.
石破 《南风窗》2014,(20):13-13
<正>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共同面临着这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希望如何生活?明智的回答是:你要采纳奉行的生活方式,永远应该是最有利于自己幸福的实验的结果,只要它是可重复实验的,你就有理由照着它做,照着它生活。爱默生说:"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实验,你做的实验越多越好。"实验,是通过尝试、观察、比较而得出结论。通常,我们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13)
正战争题材的作品,首先要处理的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打仗。《三八线》在回答"为什么要打仗"这个问题上做得是相当不错的。电视剧《三八线》在北京卫视等几个省台刚一开播,似乎就触动了某一根与剧集本身无关的敏感神经,它的意义和影响超出了作品之外。在持续播出的过程中,《三八线》的收视率也一路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在追这部剧。那么,  相似文献   

9.
希腊会退出欧元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纲纲 《南风窗》2011,(25):70-71
希腊会退出欧元区吗?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更为确切地讲,似乎应该是:希腊何时会退出欧元区?这个问题,谁也不好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使希腊人民现在想退出欧元区,法国和德国也是不会同意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是否还存在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还是雇佣劳动者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找到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新中间阶层"。我们认为,只要能够阐明"新中间阶层"仍然是雇佣劳动者,那么,其他的工人阶级由于仍处于传统工人阶级的概念——体力劳动者——范畴之内,就无须多加论述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崛起是一场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大的政策转变一个大国正在这个星球上快速崛起。一位观察家写道:"中国的崛起就像另外一个太阳进入了太阳系,她影响着这个系统的重力以及磁场,也影响着周边的每一个小星球","中国崛起之后,每个人都要重新计算自己的政策得失"。这是笔者看到的对大国崛起最恰当的描述。"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回答。确实,这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2.
正初夏的一天,乡下的二哥给我快递了一份冷蒸。在签单时,女儿问我"冷蒸"是什么?我说简单的回答,"冷蒸"是"未成年"的麦子。女儿追问:"那还有复杂的回答喽?"是的,复杂的回答我得写篇文章才能说清楚。冷蒸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可能谁也说不清楚,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代的宫廷杂史《酌中志》,其中的一篇《饮食好尚纪略》中写道:"取新麦穗煮熟,剁去芒壳,磨成细条食之,名曰稔转,以尝此岁五谷新味之始也。"这是冷蒸进入食品界的投名状。  相似文献   

13.
南书房     
《南风窗》2016,(4)
正《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美】西莫斯·可汗著蔡寒韫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作者通过考察一所美国精英高中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在信息社会下,年轻人开始淡化对"高尚情趣"和"你认识谁"的重视程度,而是关心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本书获美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赖特·米尔斯奖2011年度图书奖。  相似文献   

14.
谁是新工人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1):40-42
也许对"新工人"进行界定并非紧要的任务,紧要的是认识到工人群体分裂和孱弱的现状,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他们的境况得以改善。而最急迫需要面对的,正是农民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宪法原则在法理层面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但现实的情况远为复杂。市场化的浪潮冲击了每一个人,总体而言,从国企老工人到进城的农民工,工人群体在过去30年为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正>27年,她始终在临床一线,从事医疗、教学工作。她对待工作踏实认真、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精益求精,视患者如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就是平谷区中医医院脑病针灸康复科主任徐寅平。中西结合战病魔医生们常说:"金眼科、银外科,稀里糊涂大内科"。可见,内科是个不容易出成绩、不容易出名医的学科,尤其是以治疗复杂、多样的神经内科疾病为主的脑病科。从医伊始,徐寅平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中医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上闯出一番天地,突显中医特色。抱定这个信念,在工作中,她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引进新技术、新  相似文献   

16.
在北汽九龙出租车二分二队,的姐李佳是个名人.她身高1.65米,瓜子脸,面庞清秀,皮肤白皙,谈吐豪爽.谈到出租车的运营,李佳讲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宝贵经验,那就是用她女性的特质打出温情品牌. 一天清晨7点,在她住家的附近上来了一位女士,放过了两辆车都没有招手的这位女士上车后就左顾右盼,还用鼻子用力地嗅着气味.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准确的判断,李佳说道:"您好,我这辆车还能满足您和宝宝的要求吧?"女士很惊诧地问道:"您的眼力真好使,车也非常干净,我准备每天早晨用您的车去百子湾上班,您看能帮我这个忙吗?"看着女士微微隆起的小腹,期盼的眼神,李佳微笑着已经做出了肯定的答复:"谁让我们都是女人呢,这也是咱们姐儿俩的缘分.这个合同我签了!"就这样她风雨无阻,一送就是四个月,没有一次间断,有时也会有个头疼脑热的,但是为了遵守自己的承诺,为了乘客的最大利益她还是默默地坚守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笼罩在媒体阴影之下的总统侯选人是没有真实个体的。在我以前工作的办公室里,曾经流行过一个游戏,叫做"谁是杀手"。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参加者中,不公开抽签决定一名杀手。然后,在只有主持人和"杀手"知情的情况下,杀手在黑暗中"杀人"(所有人都闭上眼睛,只有主持人知道他/她杀了谁)。当大家睁开眼睛的时候,开始猜测谁是"杀手"。这个游戏的最终成功者,当然是在语言、神色和动作中都成功地掩盖了自己"杀手"真相的人。也就是说,谁最善于撒谎,谁就成为成功地杀死了所有人的"杀手"。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4,(16)
<正>鲁迅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新"字用得好,妙不可言。大师就是大师。为新,意思是走在人前,敢为天下先。这的确是北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造成了北大的尴尬:进步的时代她最进步,堕落的时代她最堕落。这一点,鲁迅也早就看出了。他夸过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也骂过北大"堕落至此,殊可叹息"。这看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9)
正当下确实是网络直播很火爆的时候,甚至火爆到异常的程度。不过,大潮退去,人们才能看清谁在裸泳。但早早嗅出市场味的商人,可能在大潮退去前就赚得盆满钵满,并成功上岸。过去,有人告诉你,她是一名主播—这个人不是在电台,就是在电视台上班。不过现在,这种认识到了被打破或颠覆的时刻了—她可能没有"正式"工作,她赋闲在家,然后就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注册开了个直播间,直播着自己或她的狗在生活上的吃喝拉撒。  相似文献   

20.
正宽沿的草帽下露出一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头细黑的齐耳短发,皮肤细腻却黑的发亮,一身简单舒适的装束,笑起来大方爽朗,人送外号"宋哥"。"宋哥"名谁?宋保萍——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吉图珲项目部安质部长。要的就是一股子韧劲2004年,宋保萍进入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工作,被分在了营口滨海大道项目部。宋保萍将规范剪成小字条,贴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随时背,随时记,将自己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全部都默记了下来,回来后看图纸、学规范,问领导,问同事,现场的工人,工地上的构筑物,都是她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