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却说依旧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农村已经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家里还是相当的困难。四个挨着长大的儿女和一个古稀的老人张着口等饭吃,伸着手等衣穿。父母不是贪早摸黑扑在地里,就是肩挑豆腐东奔西走地叫卖以维持家中的生计,即使是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也是如此。懂事的姐姐和哥哥每天放学也帮着去干活。父母经常把最小的我往地上一放,拉上门就干活去了,家中就剩下我孤零零的。父母经常夸我年少时懂事不缠人,其实,无望的我在偌大的房间里哭过多少回,摔过多少跤,只有我身上的疤还隐约记得。   有一天,我一个人待在家中越想越害怕就拼命…  相似文献   

2.
从小我就渴望上学 我1937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有3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是家里最小的。我家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加影锡米山区的橡胶园里,全家人都在橡胶园工作。10岁那年,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开始在橡胶园里工作,十分辛苦而且非常枯燥。正因如此,我渴望上学,渴望有同伴。  相似文献   

3.
编辑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有些烦,刚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本应该高兴,可家里的事实在让我放心不下。我家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去年已去世,两个哥哥要分家,可谁也不想赡养母亲,没办法,姐姐就把母亲接到她家住去了。可家里的东西,除了留给我一间小西房,都被两个哥哥分掉了,那是我父亲一辈子攒下的钱盖的房子和购置的东西。春节时在姐姐家看到母亲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去找大哥理论,可大哥说这是村里的规矩,长子就该多分,闺女是不给的,而母亲是“自愿”跟姐姐住的。您说,我哥哥能那样做吗?保安员…  相似文献   

4.
鞋的诱惑     
<正> 从小就对高跟鞋情有独钟.记得十二、三岁的时候,妈妈给大我七岁的姐姐从上海买了双桃红色的皮鞋,丁字型,鞋跟细细高高的,非常时髦.那时可不象现在这样,每人都有着许多双颜色和款式都不同的鞋子,在当时拥有那么双漂亮的皮鞋,简直太让人羡慕了,姐姐自己则舍不得穿,更不用说任我试着穿,所以我常常等她出门后,偷偷地拿来套在脚上,镜子前照上半天舍不得脱下来。那时我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自己拥有一双高跟鞋.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前夕,嫂嫂吴姐姐来电话,告诉我说,哥哥因感冒从新华医院的病房转进了重症监护室,当时我心里隐隐感到不安。过了几天,吴姐姐又来电话,说是哥哥病情加重,医生需要插管治疗。听到后,我心中一怔,90岁的人,经得起插管吗?这不是加重病人的痛苦吗?许多老人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了人世。过了三天,吴姐姐来电话,说是插管后,哥哥变得很烦躁,医生又给他打镇静剂,她说这实际是麻醉剂。听完吴姐  相似文献   

6.
幽默五则     
要爸爸有啥用 丽丽:“妈妈,我是你生的吗?” 妈妈:“是的,孩子!” 丽丽:“那我哥哥是谁生的呢?” 妈妈:“傻孩子,你哥哥当然也是我生的啊!” 丽丽:“连男孩也是妈妈生的,那要爸爸有啥用呢?”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 ,上街是愉快的事 ,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 ,刚懂事时 ,上街由妈妈抱着 ,不须走路而旋颈展望四外风景 ,而且我的视点与妈妈的眼睛同高。小孩子总是希望居高远望。在妈妈怀里逛街 ,还有一个好处是困了便睡。越颠簸睡得越香 ,涎水溻湿了妈妈的肩胛。那时我当然不知道妈妈是否辛苦。稍长 ,上街被妈妈用手牵着。她一手牵一个 ,那边是我姐姐。“那边”即右边 ,我喜欢呆在妈妈左边 ,即“这边”。倘若妈妈买了东西 ,先松开姐姐 ,右手持物。如果买了个西瓜 ,她双手捧着 ,我和姐姐在两边同时拽着妈妈的衣襟。拽着妈妈的衣襟遍览街景 ,是人生最可…  相似文献   

8.
我的家在北京。我们兄弟姐妹9个。我结婚的第二年,我妈妈去世。那时候,我哥哥已经是5个孩子的爹了。我姐姐结婚后也有了两个孩子。他们都顾不了家。我下面还有5个弟弟妹妹。我爸着急,说:“宁死作官的爹,不死要饭的娘。”我说:“您别着急,我搬回家来住。”我的弟弟妹妹是我和我爸一起带大的。 那年戴娆本来应该是4月18日出生。可4月2号那天,我不小心抻了一  相似文献   

9.
姐妹     
又到周末了,家住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的残疾人小芳园不断从窗子往外张望,过不多久就问妈妈:“姐姐怎么还不来?”小芳园提到的这位姐姐就是我,周王庙镇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包湘玉.5年了,每隔两周我都会去看望她,这已经成了我们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转眼间,已经几个月过去了。 几个月来,我自始至终都不敢相信斌斌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事实。白天,一闲下来没事,我总会听到斌斌那亲热地喊“妈”的声音;一听到有人敲门,我就忙不颠地跑去开门,总以为是斌斌回来了,到了晚上,我几乎夜夜失眠,偶而闭上眼睛,全都是斌斌的影子,有他小时候的模样;有他穿警服的神态;更有他在大街上躺倒在血泊中的惨状……   斌斌,我的孩子,你回来吧,我已经做好了你最爱吃的抓饭、拌面,就等着你回来和爸、妈一块品尝;斌斌,我的孩子,你快回来、快回来吧,你难道忘了,全家人都等着你参加明天的订婚仪式吗 ?   斌斌是我最小的孩子,他上面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   1990年,斌斌高中毕业了,正当全家人张罗着给他找个事做的时候,他却瞒着我和他爸,偷偷报名要参军。当时,闻知此事,我死活不愿意,因为就在一年前,我已经有一个儿子在部队牺牲了,我伤透了心,当时,我才 50刚出头,听到噩耗,一夜之间白了头,我实在不想……看我这儿说不通,斌斌没办法,就叫来了他的姐姐、哥哥,大家一齐做我的思想工作,看到孩子那铁了心的样子,我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加了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到了部队要好好干,第二是每个月寄一封信回来。好在孩子还...  相似文献   

11.
讽刺与幽默     
《今日广西》2010,(12):62-64
危险的图钉 小明告诉妈妈,今天客人来家里玩的时候,哥哥放了一颗图钉在客人的椅子上,被我看到了。妈妈问:“那你是怎么做的呢?”小明说:“我在一旁站着,等客人刚要坐下来的时候,我将椅子从他后面拿走了。”  相似文献   

12.
向着太阳的方向小谢今晚,月凉如水。在深秋的风里,踏着满园的落叶,妈妈,我竟又找回了一种浪漫的感觉,这是很久以来我不曾体会到的。真的,当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时,不由得想起在我刚刚穿上警服做一名看守员时,曾经问您:妈妈,叶子落下来,还能重新飞回枝头吗?...  相似文献   

13.
一次。北京市的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相似文献   

14.
范立强 《当代广西》2014,(24):27-27
正说起2014年春节,阿锋(化名)难掩兴奋。从小到大,由于家境贫寒,他记忆中的春节只有冷清,但2014年的春节却让他感受到了别样的热闹。"家里人山人海,吃饭要排队,夹菜要轮流。前一批人盛了饭、夹了菜,就要从饭桌上撤下来,换上另外一批人。"阿锋开心地说,家里一共有64个人,除了哥哥姐姐,还有他们带回家的爱人和孩子。然而阿锋并没有见到所有的"兄弟姐妹"。"有些哥哥姐姐毕业工作后,也像妈妈一样乐于做公益,春节时会在外地陪伴孤寡老人。"阿锋说。  相似文献   

15.
正"谢谢哥哥姐姐送来的衣服,我非常喜欢。虽然我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我会努力。"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白霞街社区小女孩陈燕梅代替弟弟陈学林,给桂林理工大学陌生的哥哥姐姐写了一封简短而朴实的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感激之情。2017年,钟山县公安镇白霞街、清塘镇里村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一期"双零社区(村)"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SOS妈妈与她的孩子们 2002年的春节是个不寻常的春节。在家的孩子们早早地就把小楼收拾干净,迎接在外工作的哥哥、姐姐和他们的家人。年三十夜,这个拥有23个姓氏.26口人的特殊大家庭,老少三辈团聚在一起,欢声笑语。 孩子们让妈妈闭上眼睛,一阵忙乱之后,妈妈睁开眼睛,惊喜地看见面前摆着一个漂亮的蛋糕和一束红色的康乃馨。蛋糕是孩子们自制的,中间用小红樱桃摆成“我们爱妈妈”五个字。大  相似文献   

17.
从“齐桓公好紫服”说起张永辉《韩非子》有这样一个故事: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全国上下尽穿紫衣。这时,五件纯色衣抵不上一件紫衣的价值。桓公为此事发愁,对管仲说:“我好穿紫衣,紫衣就贵得很,举国上下好穿紫衣的风气有增无减,我怎么办好呢?”管仲说:“您想制...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俱乐部     
[读者来信]"六一"儿童节,是属于孩子们的盛大节日,年轻的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六一",年长的您是否还记得孩子们的一次难忘的"六一",本期俱乐部,我们收集了几位读者来信,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六一"印象吧——姓名:真向往六一印象之:白衬衣每逢"六一",穿一件崭新的的确良衬衣,一条不一定是新做的蓝裤子,一双也许是哥哥姐姐们穿过的白球鞋,是那个时  相似文献   

19.
父亲这棵树     
杨惠兰 《创造》2012,(6):67-68
小时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姐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就哭了。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记得我3岁多的时候,爸爸回家来看望我们,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相似文献   

20.
江苏射阳县黄尖镇花川村男青年王文斌,今年刚入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提起他的求学经历,小王总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今年26岁的王文斌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王少荣患有精神病,”且一只眼睛失明。母亲朱仁秀左腿残疾。哥哥姐姐智力低下,一家五口唯有王文斌是一个健全的人。全家吃饭穿衣都由集体解决。1980年,王文斌到了上学的年龄。看到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拽着妈妈的衣角也要读书。可是一贫如洗的家庭拿什么让他去读书呢?这时村支部和学校的领导来到他家里,将王文斌接到学校,使王文斌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