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瑗 《公民导刊》2010,(2):52-53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一则》点评:这句意思是说,求学的人有四种失误,这是教学的人一定要了解的。在求学时,有的人失于贪多,有的人失于不足,有的人失于浅薄,有的人失于不善求教。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2,(8):51-51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是谓要妙。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知其白,守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相似文献   

3.
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5,(8)
<正>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人是道德的存在。而党员干部更应为社会做出道德的表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相似文献   

5.
我和洋丈夫的婚姻生活[荷兰]池莲子近些年来,有不少中国大陆的女子走出国门求学、工作和生活,与异国务性通婚者也越来越多。有的为了居留,有的为了金钱,也有的觉得新鲜好奇。由于每个人的结婚目的、生活背景、思想素质有所不同,致使不少婚姻勉为其难,或昙花一现后...  相似文献   

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可不能求立竿见影 《礼记·学记》里讲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的古字是,左边上下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右边一个手,拿着树枝。左边代表孩子看着长辈画第一个叉,便模仿着画第二个叉,意为“上行下效”,代表身教。右边一只手拿着树枝,代表教育孩子要不厌其烦,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7.
唐宗礼 《群众》2018,(17):71-71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潜伏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这些历史典故都充分说明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水火無情。中國最大的一個林區,東北邊陲的大兴安嶺林区從五月六日起着火,幾十米高的火頭被八級大風一颳,迅速蔓延,釀成了一場罕見的森林大火。二十一天中,過火林面積已達六十五萬公頃,受災居民四萬人,其中死亡一百九十三人。這場特大火災?鴥|萬人民的心,也引起世界許多國家和人士的關注。我國有四萬軍民奔赴火區。參加滅火救災鬥爭;全國各地都伸出援助之手,工人、農民、教師、幹部以至學生、兒童都向災區捐助各種物資。一些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也提供了救災物資。本刊編輯部的許多工作人員也以錢和衣物支援災區。我們還派出兩名青年記者趕赴抗災前線,以第一手材料向讀者報道這場抗災鬥爭。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2,(3):54-54
哀公问于孔子日:“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有圣。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也],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  相似文献   

10.
董健 《同舟共进》2009,(2):16-16
在论及"政"与"教"的差别时,孟子有个说法:"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现在的教育,似乎已背弃了这则古训。主其事者并不怎么措意于"得民心"的事,而是千方百计地忙着去"得民财",乱收费、"搞创收"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孔子痛斥"苛政猛于虎",没想到本该是叫人爱的教育,却成了"苛教",如猛虎一般地叫人畏起来了。听说沪上民谣有"人民教师黑社会"之讥,北京则有百姓在民意调查中表示最恨两种人:教师和医生。  相似文献   

11.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说对了事情的一半,实际上,还应有“仕而优则学”。学优则仕,自古至今,不乏其人,仕优则学,当今之世,则虑无数人。唐之享先生的《求实集》(上下册)就是仕优则学的产物,她体现了先生的仕者气概,学者风范。作为仕者,上忧社稷,下忧黎民,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也,作为学者,为天地立心,为圣人立言,此其使命也。故知先生者,在《求实集》,罪先生者,亦在《求实集》。然知罪之间,并无绝对之隔,不知不能罪,欲罪必先知。知就是罪,罪就是知,人生如梦,何必斤斤于是知还是罪苟问心无愧,于国于民有益,知罪于我何有哉《求实集》…  相似文献   

13.
于晨 《创造》2013,(12)
近年来,养老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老有所养”,连续成为党的代表大会向人民的郑重承诺.每个人都有年老的这个阶段,这是自然规律,不可回避.人到了老年以后,如何让老有善终、老有所养、老有颐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民生问题.2300年前,孟子见梁惠王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是孟子的养老观念,也是孟子盼望的民生.  相似文献   

14.
《文予·道德)中说:“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古人把会学习和不会学习的人分为三类,善于学习的人里入神地听讲,第二种人是用心(即认真)听讲,不会学习的人则是马马虎虎地听讲。当然,三种人的听课效果也就大相径庭。要学好思想政治课.必须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切忌以下几种不恰当句听课方式:1.不听。有的学生上课时或无精打采,或可眼凝视、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甚至酣然入睡,对老师讲解的知识全然不顾、一无所知,此句听课…  相似文献   

15.
梅德高 《理论月刊》2003,(11):F002-F002
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至今,有关海南的书籍,断断续续出版过一些。然而,这些书籍,或失之零碎,或失之局限,或失之作者的主观……一直以来都缺乏一部比较系统、客观而又全面地讲述海南历史的书籍。而2002年林日举教授编写的《海南史》,从海南原始社会一直讲到海南解放,在很大程度弥补了上述的不足,这是首先值得肯定的一点。纵览《海南史》,觉其所具有的明显特色和优势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编写历史的系统性。过去所看到过的一些有关海南历史的书籍,总觉得其内容比较单薄,不够系统。而这部《海南史》则不然,它从海南的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2,(9):54-55
【原文】将欲取天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也,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恢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则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安者寿。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说林》一文中讲到伯乐教相马一事,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千里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意思是说,伯乐教他所讨厌的人识别千里马,教他所喜爱的人识别普通马。千里马难得一见,所以获利缓慢;而普通马则每天可售,获利反而快。  相似文献   

19.
朱熹与张栻的思想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湘 《湖湘论坛》2010,23(1):71-76
朱熹与张栻二人思想有相同点也有相异点,他们相同之点表现为,在性之善恶问题上,都认为性为至善,在心性关系上,都认为心统性情或心主性情。在对仁的解释以及涵养识察之先后问题上,二人都存在一致或相近的看法。二人观点相异之点表现在,对太极的解释上,朱熹认为太极即理,张栻则认为太极即性,对心的主宰性,二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朱熹把心的主宰性只限于性、情,张栻则把心的主宰性放大为对宇宙万物的主宰。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同高中学生的多年接触中,逐步了解到他们有许多心理障碍。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情绪大起大落;在同学关系的变动中,有的猜疑,有的嫉妒,有的惧怕,有的感到失落,有的则要“以牙还牙”;在家庭关系出现某种意外变化时,或者困惑,或音沮丧,或者惊愤,严重者出现轻生念头,更严重者则要“以血还牙”;在青年生理心理变化中,有的陷入单相思,有的热衷于谈情说爱……出现心理障碍的主体,不仅有所谓差生,也有所谓优生。种种心理障碍首先直接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还产生或可能产生其它某些不良后果。同时,许多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