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因本体论而生 ,因本体论而在 ;哲学是关于本体论的系统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自然观的物质本质论和历史观的生产力本原论的统一 ,是无限的外部世界的本质论和有限领域的本原论的统一。这个本体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行的革命变革的精髓和实质 ,具有巨大的方法论功能。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贵明 《探索》2004,(5):130-13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的必要性,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话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话语的发展日益疏离。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流话语必然地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现疏离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学术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存在严重的疏离。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因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与多种理论思潮的交溶过程中形成的多中心的、多家族的分裂对抗与共存的格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元理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这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深刻的变化。如何应对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格局,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理论界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正是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驱动主体及其表现样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性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性有效发挥的规律性把握等三个问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4.
张永光 《新视野》2015,(3):23-28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展开,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但仅仅是"形式上无系统"的建设哲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然后再由实质上的系统上升为形式上的系统,形成由范畴、命题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的伟大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是人类终级关怀的不懈追求,其所倡导的崇高理想在人类长期不懈的奋斗下,一定会成为现实。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历史发展认识的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性的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近代以后,哲学家们摒弃了以往把本原看作是产生世界万物的基质或构成世界的元素的观点,转为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去理解本原,把本原理解为这种关系中第一性的东西。哲学发展的史实证明,无论何种哲学都是以对物质与精神关系这一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为基点形成和发展的。所有唯物主义都用不同的方式坚持物质本体论,所有唯心主义也都用不同的方式来坚持精神本体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坚持的仍然是物质本体论。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物质本体论,使物质本体论成为一种科学的和彻底的物质本体论,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变革。认为物质本体论只是旧唯物主义范畴的观点,以及认为物质本体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而是恩格斯、列宁的思想,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的观点,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张青希 《求实》2013,(Z1):89-91
<正>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8.
黄晓利 《党史文苑》2009,(4):22-23,2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特性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勇于改变世界的实践观;批判和反思的理论勇气:理论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还是其发展的历史,都是一部对现实的批判史,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这种批判性既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也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哲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批判现实中揭示时代的发展趋势,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后,仍然需要通过自我批判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本身得到发展并永葆生机和活力.所以,被长期忽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本性,应在当前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得到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0.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特性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勇于改变世界的实践观;批判和反思的理论勇气;理论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2.
蔡函甫 《求实》2006,(Z2):124-125
1.20世纪30年代,胡塞尔曾这样评价当时欧洲人的信仰和意义世界状况:"对形而上学可能性的怀疑,关于新人指导者的普遍哲学的信仰的崩溃,恰好表明对‘理性'的信仰的崩溃.与此同时,对于世界由以获得其意义的‘绝对的'理性的信念,对于历史的意义的信念,对于人性的意义的信念,即对于人为他人的生存和一般的人的生存获得合理意义的能力的信念,都崩溃了."(<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版)我们现在的状况又何如呢.终极关怀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延续的价值追求,未来理想、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属.终极关怀的特点:理想性;超越性;敬畏性;精神性.  相似文献   

13.
张红宇 《理论导报》2006,(12):30-3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等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初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时代与时代精神总是历史的、具体的,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其时代及其精神的反思、批判和超越.哲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表现为时代对哲学的历史性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为哲学对时代的现实性关照.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品格,决定了其为发展中的时代的“留白”,这种“留白”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根植于时代的现实之中,并通过不断汲取时代内涵以丰富和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5.
李达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命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必要性,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路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现时代化,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是其对象,因而实践范畴就具有总体性,它实现着自然与社会、人与对象世界、事实与价值、科学范导与人文关怀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总体性是渗透着唯物主义的。一般唯物主义没有达到哲学的总体性,实践的人本的唯物主义才是总体性哲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问题,目前学界不仅缺乏对它的清晰把握和界定,而且还存在着种种误解。其中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结合论"观点;二是"哲学概括和总结论"观点;三是"视域融合论"观点。上述观点都有失偏颇。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是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活动的主体逐步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中国实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兴良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一书(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是近年来我国研究马克思这一《手稿》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成果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包含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成果,也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发端。它既是经济学著作,又是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史上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中介和结合点,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发展脉络,对理解马克…  相似文献   

19.
哲学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新时代,哲学党性原则仍没有过时,且具有现实解释力,任何虚化或否定哲学党性原则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继承哲学党性原则有助于破除对唯物主义的污名化,批判唯心主义思潮的虚伪性,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继承哲学党性原则,必须坚定唯物主义立场,树立科学的态度,在实践中坚持哲学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哲学对象新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孟周 《唯实》2004,3(4):13-17
对哲学史及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状况的考察说明 ,目前对哲学研究对象的流行看法并不符合哲学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实际。在古典哲学中 ,哲学的对象被看做人应当如何行动以及为何如此行动的最终根据 ;西方近代及现代哲学的不同流派 ,都把人的行动的终极根据作为自己的审视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则是无产阶级如何行动及为何如此行动的终极根据。据此 ,我们可以把哲学的对象概括如下 :哲学研究的对象 ,就是人 (或说“我”、“我们”)应当如何行动及为何如此行动 (包括实践行动与思维行动等 )的终极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