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河南省郑州市日前启动了以“五进三争”(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号召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郑州市日前启动了以“五进三争”(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相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号召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道德规范进农家。大力普及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争创“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好邻居”、“十星级文明农户”等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  相似文献   

3.
广安市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人手.在100个重点村开展以“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农民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塑造文明乡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整洁村容: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是贵州省遵义市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在农村开展300里赤水河流域精神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这一做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步伐,河北省馆陶县着力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努力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养,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促使民风民俗向健康、文明方向发展。在“文化大院”的建设上,该县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统筹文化资源配置,整合各种文化形式于一体,建设独具特色的农村“大院文化”。同时,以“文化大院”为平台,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实际出发,通过抓教育、抓活动、抓典型、抓示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以“美丽乡村·文明新风”“四进农家”等活动为抓手,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在提高,精神面貌在转变,社会大局稳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态势进一步向上向好.  相似文献   

7.
傅传耀 《人大论坛》2006,(10):36-37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真正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农业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思考的问题。2001年以来,遵义市市在认真总结“杂庆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建设遵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兴华 《群众》2009,(10):36-37
近年来.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把城市社区理念引人农村,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和提升人文素质的“一号工程”来抓.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充分发挥社区在文明创建中的“辐射源”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作用.从“人居环境、人员素质、发展功能”三个方面实现城乡社区文明同步发展。通过持续创建,全市城乡社区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备、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文明、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良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05,(4):19-19
在实施家庭文明建设工程中,山东省妇联积极探索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新途径,从1997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了以“弘扬家庭美德、建设家庭文化、美化生活环境、创造富裕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美在家庭”活动。近年来,根据全国妇联“美德在农家”活动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把抓好农村家庭文化建设作为“美在家庭”活动的工作重点,以推进家庭成员知识化、家庭教育科学化、家庭生活文明化、家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为目标,创新载体、发展阵地、建设队伍、强化机制,推动了农村家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文化活动阵地是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结合市情,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全面小康建设,促进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兴初 《前沿》2008,(6):146-150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需要新文化。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新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更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农民的全面发展是以农村文化的进步为基本条件的,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是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把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和文明观念作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运》2005,(4):19-20
活动科学化是“美德在农家”创建活动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关键自治区妇联把“美在农家”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纳入“美德在农家”创建活动中,要求各地在开展活动中特别关注和改善母亲安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农村家庭生活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区各地在开展活动中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把创建活动与建设生态文明村科学地结合起来通过发动农户参与改水、改厕、改路、改沟、改圈的“五改”和饮水干净、街道干净、庭院干净、居室干净的“四净”生态活动,引导农户建沼气池,人畜分离,房前屋后种果树的生态庭院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是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开展文明、和谐、平安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妇女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2006年该市评选“特色家庭”710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吉林省舒兰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通过开展“文化新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农村经济与农村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遵义市以“富、学、乐、美”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打造出乡风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知名品牌。在城区,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创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东台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建设,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农民道德评议、“三户”创评、“十佳文明新事”评选、204国道文明带创建等在全国、全省产生广泛影响的特色品牌创建活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3,(6):6-7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激发广大家庭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全国妇联在广大农村开展了“美德在农家”活动。“美德在农家”活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什么关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刊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全国妇联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华福周同志。记者:福周同志,全国妇联决定自今年4月起在全国农村启动“美德在农家”活动,据了解,这次活动将历时三年,您作为全国妇联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请您谈一谈它是在…  相似文献   

18.
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跨世纪工程。竹山县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在“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中,建立健全一套切合农村实际的运行机制,使创建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创建内容科学化。内容决定形式,内容科学与否,关系到创建活动的成效。脱贫致富是贫困山区农民群众共同的心声和迫切的愿望,培养“四有”农民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要求。“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争创评选活动以促进劳动发家致富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与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最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南省屯昌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小县城大文化”为理念,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促进屯昌农民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围绕“打造屯昌特色文化品牌”的目标,以文明生态村为单位,以农民艺术团为抓手,整合资源、配套政策、健全机制,组织发动农民开展农村文艺活动,使农民艺术团在全县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江都市按照“创文明小区、创文明行业、创文明村镇,建文明城市”的总体思路,全方位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以下“三抓”,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抓“龙头”的拉动。在“三创一建”中,“三创”是基础,“一建”是“龙头”。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必须舞好“龙头”,充分发挥“龙头”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