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控制反侦查行为形成机制中诸要素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作案人趋利避害心理的不良外化,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侦查工作的局限性,堵塞作案人获取侦查知识、反侦查知识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侦查实践中,反侦查行为作为作案人对抗侦查、逃避惩罚的一种手段,几乎贯穿于一切犯罪活动和侦查工作的始终.反侦查行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一种是正在进行直接面对侦查人员型的反侦查行为,另一种是已成过去式的反侦查行为.这两种反侦查行为的识破途径各不相同.侦查人员要善于利用反侦查心理及行为,为侦查提供有利条件,推动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反侦查行为是指在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中的作案人或相关人员在实施犯罪活动阶段以及侦查阶段,为了掩盖违法犯罪后果,逃避法律制裁所实施的对侦查工作具有干扰性的行为。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有效打击各种反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4.
根据反侦查行为是否为侦查人员或群众知晓,可将其划分为隐蔽型反侦查行为与公开型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存在密切联系,既贯穿于案件的各个阶段,又可能相互转化;同时,它们在实施的前提条件、行为目的与外在特征以及对侦查人员的影响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这种区分对于分析和预测个案中的反侦查情况,认识反侦查行为的不同特点并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反侦查行为的识别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侦查行为的识别途径,可以分为心理和表象两个层面.前者是指从分析作案人的反侦查心理入手,后者是指从分析案件中的假象和反常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作案人的反侦查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诸如反侦查行为的"智能化",反侦查手段的"现代化",反侦查规模的"组织化",反侦查意识的"增强化",反侦查时间的"提前化"。研究反侦查行为的特点,有利于增强侦查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侦查工作的水平,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新形势下的反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7.
根据反侦查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防御特点,可将其划分为消极性反侦查行为与积极性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在外在表现与行为方式两方面迥然不同.这种区分对于减少或克服侦查实践中的片面性错误,深入细致地分析个案中的反侦查行为,避免让一些案件假象模糊侦查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反侦查行为的形成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侦查行为的形成根源是作案人的“趋利避害”心理。在犯罪案件中,作案人“趋利避害”心理有着特殊的内涵、本质,而且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遵循一定的规律运动。  相似文献   

9.
论反侦查行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侦查行为形态的研究旨在帮助侦查人员正确及时地识别反侦查行为,正确全面地认识犯罪行为人,策略地展开各种侦查措施.依据反侦查行为的目的和作用,可将其划分为掩盖犯罪行为、割断与犯罪行为时空联系、割断与犯罪行为物质联系、转移侦查视线、割断与被害人因果联系、为逃脱缉捕而实施和为应对侦查措施而实施的反侦查行为,且每种类型的反侦查行为均有其自身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侦查学和侦查实践对反侦查行为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目前侦查学界对此有所反思和矫正,涌现了侦查新视角的思潮。该视角直接指向反侦查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侦查实践中的有效防范、识别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